文/唯为弟弟
历史书有时候不能全信。
一)故事
“烽火戏诸侯”,是春秋史里极有名的“故事”,“意义”也极重大,是东西周分界的“引线”。
这个故事,《史记》写得很精彩。说周幽王宠爱大美女褒姒,戏弄诸侯之余,还要废嫡立庶,胡作非为,云云。
结果,他的岳父、太子的姥爷申侯坐不住了。前771年,岳父联合缯国、犬戎等外部势力,把女婿周幽王杀了,立外孙为王。
这个7岁的小外孙姬宜臼,就是大名鼎鼎的周平王。又过了24年,前747年,周平王“避犬戎难,东徙锥邑”,迁都洛阳。
二)逻辑
看到这里,如果你仔细想一想,会发现,虽然“故事”精彩,但是,背后的逻辑有些不对。
犬戎是申侯的盟友,申侯是周平王的姥爷,明明是一家人嘛,最后怎么周平王要“避犬戎难”,举家搬迁?
盟友反目,总有原因。故事背后,其实还有故事。只是,这背后的故事,《史记》一个字都没有写。
三)二王
不管24岁的周幽王有没有“烽火戏诸侯”,在当时,申侯带着小外孙勾结外族,杀父夺位,是赤裸裸的造反,名声很臭。
一开始,绝大多数诸侯拒绝承认周平王。于是,他们找来周幽王的一个弟弟,拥戴为天子,并奉其为正统。
这个天子,就是周携王。也就是说,周幽王死后,周王室其实有两个“天子”:周平王和周携王。
二王并立,群龙无首,中央政府权力真空,接下来自然就是军阀混战了。这都是中国历史一贯的老例。
四)办证
当时,实力强大的秦、晋、郑等国,纷纷打着“伐戎救周”旗号,出兵河西,哄抢地盘,大肆扩张。
趁乱各自夺取大片土地后,秦、晋、郑等国开始嘀咕起来:地盘虽好,毕竟是抢来的,没有合法性啊,难保日后被秋后算账。
怎么办?很简单,他们迫切需要一个王室站出来,正式承认他们占有的合法,给他们颁发一张土地证。
可惜,正统的周携王错估形势,拒绝为诸侯们办证。相反,名声很臭的周平王愉快满足了诸侯们各种要求,还给了秦郑两国梦寐以求的诸侯头衔。
五)嫁祸
终于,前750年,晋文侯带头,在虢地袭杀了周携王。按汉代谥法,周携王的携字,意为“怠政外交”,就是外交关系搞得不好。
周平王得到了诸侯的承认,为彻底洗白弑父灭周恶名,于是背信弃义,撕毁盟约,嫁祸当初的盟友西戎,指责“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
在诸侯联军的压力下,犬戎被赶跑了,周平王洗白了杀父罪名,周朝龙兴的“岐丰之地”,也彻底落入了秦晋郑诸侯手中。
“烽火”哪里能够戏诸侯?三年后,周平王在镐京无立足之地,只好宣称“避犬戎难”,迁居洛阳,偏安一隅,傀儡天子。这就是东周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