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4.48精神崩溃》是英国直面戏剧家萨拉·凯恩的遗作,她也被称为继莎士比亚和品特之后,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萨拉·凯恩短暂的一生一共有5部作品,《4.48精神崩溃》是最后一部,其中不仅包含了她抑郁内心的挣扎,更包含了她抑郁状态下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写完这部作品的一周之后她在医院的卫生间用一根鞋带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不同于以往的戏剧,全剧用诗一般的梦的呓语来表达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观众需要通过感性的认识来理解看似毫无逻辑、情节的语言。
4.48精神崩溃
今年北京,《4.48精神崩溃》上演了两个版本。女性戏剧节一版,林兆华邀请展上波兰一版。
增高的微微倾斜的舞台,隐隐透露出一种不平衡的感觉,缩短纵深和伫立在一边的白色砖墙,更显舞台的压抑、狭小、逼仄,头顶的日光灯也让人有些神经质。从观演关系的角度来讲,女性戏剧节这版要优于在大剧场的波兰版,甚至可以说,这样的一个剧本,人越少、空间越小,越能表现出她的气氛,传达她的神韵。
对比波兰版,波兰导演更强调抑郁者与他人之间的错位关系,而女性戏剧节则更强调个人主观的情绪与外在表现的错位。所以波兰版更好懂,更有逻辑感,但通过抑郁者与他人的对比,你会发现导演始终站在正常人的角度去看,给我的感受就是:嗯,他没有经历过我所经历的痛苦,所以观众始终站在一种客观的角度去感受痛苦,很难达到共鸣;而且我也并不喜欢改的七零八落的剧本,失去原有的诗意。而女性戏剧节的版本则忠实原作,缺少了逻辑,虽然对演员和环境气氛提出更高的要求,好在整个处理的都很不错,在主观的个人表达中,个人情绪随着演员的发泄而调动,抛开逻辑更能引起共鸣。当然也不能否认演出环境对个人感受造成的影响。
另一个重要的不同则是对直面的表达,直面戏剧作品通常将现代人血腥暴力、毒品、性虐、战争、种族屠杀、精神崩溃等一系列人性阴暗丑恶的现实赤裸裸、直白的表现在舞台上,有时甚至会引起观众生理上的不适。它以一种极端展现社会阴暗的现实,呼唤人性的良知。
两个版本的对照
《4.48》作为一部直面戏剧,他的核心是残酷、血腥、暴戾。波兰版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而女性戏剧节则更为含蓄,从更改剧名上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如果说波兰版是西伯利亚的暴风雪,那女性戏剧节这版就是秋天萧瑟的绵绵阴雨。下面我通过两个相同表现手段的不同处理方法来对比二者。
首先是声音的运用,在波兰版中,导演用一种时强时弱刺耳的噪音极大地刺激着观众的神经,通过感官的刺激使观众感受抑郁的痛苦。在女性戏剧节中则是各种乐器,随意编排的声音,更加混乱,更偏向于体现出混沌状态下抑郁者对不同声音,尤其是细小的声音的刺耳的敏感的主观感受,让观众感受抑郁症者的症状,对不同音色的运用能看出剧组的用心和诚意,让我比较满意。
其次是墙,在演出的最后,波兰版的女主光着身子一遍遍的往墙上撞,直到墙上和身上糊满了血浆,让观众十分心疼,感受到抑郁者痛苦的挣扎和内心对生的渴望。这是我认为波兰版中最有力的场面之一。在女性戏剧节中则是血浆顺墙泼流下,侧面交待了悲剧的结局,从舞台表现整体的美感来说,女性戏剧节无疑更胜一筹,但是表现力不如波兰版,而且在女性戏剧节中,墙的运用只有四次,一次摔红酒杯(直接导致舞台的一片区域不能调度),一次写减7法(根本没有看到写的数字),一次挂话筒,还有最后一次倒血,总体感觉墙的运用有些差强人意,大多只起到了营造气氛的舞美作用。
总的来说两种处理各有千秋,只能说波兰版的印象更为深刻,而女性艺术节版的更符合传统的审美观念吧。
有话想说
抛开波兰版,这部《萨拉·凯恩在4.48上书写》有她独特的地方,英文独白一方面能让观众领略到原文的诗意,另一方面,语言的隔阂就像是抑郁者与他人的隔阂一般,观众可以不用刻意的去看、去理解其中的逻辑,抛开一部分东西可以更好地感受。在话筒的运用上,话筒对声音的扩大的是抑郁者内心的声音,而来回不停的换话筒就像是心中不同声音的切换。最后是空凳子,在抑郁者与医生的对话中,演员对着两个空凳子说话很好的将抑郁者心理与现实的空间构建起来。
这部戏很有难度,不论是对演员、导演还是观众,都是比较大的考验,尤其是演员,如何能够将情绪很好的传达并渲染,吸引观众让他们不至于出戏是很需要功力的,香港进剧团剧组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尤其是女主偶有一种声嘶力竭的独白加上喘息声,是整个氛围画龙点睛的一笔。
如果10分满分,我会给这部戏打7.2分,美中不足的地方我认为有以下几个:
第一是表演过程中不断地到台侧拿东西,比如话筒、笔等等,这样的行动一般在剧本中段落与段落的衔接处,演员很多情况下是前一秒还在状态中,后一秒突然急匆匆地跑到台侧拿笔拿话筒,接着开始下一段的表演,我认为这个行动有些僵硬,甚至有些出戏。这部戏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整个场氛围的控制,但是这样的举措却让整个氛围泄气了,使节奏也有些乱。
第二是即兴找观众读台词的环节,这样的设置的好处在于对比,观众与演员不同的独白可以部分地强化演员与观众、抑郁者与他人之间的对比,很好地突出了演员塑造的不易与抑郁者内心的痛苦,也使观众反思自我。但是一方面这样的元素演员并没有控制住,一度让场面有些尴尬,另一方面前面渲染的氛围被打破,整个出戏,导致后面结尾的部分演出垮掉。我认为风险较大需要进一步完善。
最后剧名既然改为《萨拉·凯恩在4.48上书写》,那书写就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词。可是全剧除了散落的纸和拿笔写下RSVP ASAP、减7之外,没有更多交代。当然这并不是我想说的重点,重点在于抑郁心理的外化,行动动作的表达是否可以做到更多?我认为一些舞蹈动作可以很好的外化这种心理,演员服装和舞台也很适合有一些简单的舞蹈,假如把舞台看成纸,演员看成笔,以此加入舞蹈的成分一方面表现书写的主题,一方面外化混乱烦躁的心理是否可以?舞蹈动作外化抑郁心理可以成为本戏很大的提升空间。
-THE END-
本期作者:Stupid禹
空间戏剧责编:丸子
空间戏剧,留个空间,给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