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到卡尔维诺的书,是来自作家苏先生的推荐,他说自己读了太多太杂的书,唯一能诚恳不怠慢人的书是《看不见的城市》,而作者就是卡尔维诺。
卡尔维诺,1923年生于古巴,父母均是植物学家,家族世袭也是从事于科学研究,唯独他做了文学工作,他在书里也说,“我是败类,是家里唯一从事文学的人。”玩笑至此,也是卡尔维诺内心情感的不安,所以流露在文字就变成了一种宠辱不惊,顺其自然。
他的《看不见的城市》是我最推崇的一部,迄今为止,是一语成鉴的作品。如果不是当时在滨海别墅猝死,又怎么会和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世事难料,精神反而成了最大的安慰。
“我认为我写了一种东西,它就像是在越来越难以把城市当作城市来生活的时刻,献给城市的最后一首爱情诗。”
19世纪,20世纪,百年流转,城市堆积了越来越多的东西,掩盖了本来的面貌,生活其中,不知生命真谛。到了21世纪,依旧如此——“每天都沿着相同的街道行走,都能看到前一天的愁闷沉淀在街角墙根。”
城市上空笼罩的煤粉和油烟,阻挠了我们发现和探索的眼睛,似乎太阳都比很久之前暗了许多。卡尔维诺比我们早惊醒,他给予每个人提示,不要让稀松平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那么生命会越变越在地平线,平庸不止。
因为反正是一片黑暗,为何不选择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呢?
我们伤心难过就想去旅行,辗转几天,并没有得到缓解,眼里的风景和道路很熟悉,遇到的人也是那样看着自己。城市啊,诡谲的城市,所有的城市开始变得相似,不断重复着,推着我们走向前方。
所以忧愁的时候,想给你推荐这本书,就像书里那个抑郁的皇帝,以为自己拥有一切,却时刻从噩梦里醒来,而下一个噩梦又接踵而至,惶惶难度时日,总感觉庞大的生活犹如悬挂在悬崖峭壁上的空中楼阁。
以下,我摘下书里的一些文段,与各位一起读这本《看不见的城市》。
{1}记忆既不是短暂易散的云雾,也不是干爽的透明,而是烧焦的生灵在城市表面的痂,是浸透了不再流动的生命液体的海绵,是过去,现在与未来混合而成的果酱,把运动中的存在给钙化封存起来;这也是你在旅行终点的发现。
{2}你遇见的每张新面孔都会印着旧模子的痕迹,是你为它们各自佩戴了相应的面具。
{3}人们初次抵达的时候,城市是一种模样,而永远离别的时候,她又是另一种模样。
{4}但是听的人只记得他希望听到的东西。
{5}人在旅行的时候会发现城市差异在消失,每座城市都与其他城市相像,它们彼此调换形态、秩序和距离,形态不定的尘埃入侵各个大陆。
{6}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吸汲着这些不断涌流的记忆的潮水,并且随之膨胀着。
好了,暂时附录这些文段,本子里摘抄很多句子,一一呈现的话太多,希望各位文友自己去阅读发现吧。
以后加文的阅读笔记,推荐书籍只在文集《无忧笔记》,也期待大家推荐给我好看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