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跨度8天,用时9小时完成了这本前年买的这本书,因为是09年出版,所以书中有很多关于互联网方面的信息都是过时了,但是我觉得还是一本不错的书,对知识管理的阐述深入浅出。满分3分的话,我给2分。最大的几点收获如下: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我拥有很多显性知识,然后也相当然的认为有同样的隐性知识,其实是被良好的自我感觉欺骗了,我们应该实时注意隐性到显性的转化,也就是从“走脑”到“走心”,方式就是通过思考,讨论,分析等等的方式倒逼自己输出,例如现在正在写的这篇读书笔记。
▶学习知识
首先确定好学习的方向,一个领域,甚至一个很细的领域,经营自己的优势,让自己变成这个领域的前十。
细分方向:以前从来没有注意过学习和积累的方向,以至于买了很多书,真的是各个方向的都有,看到什么别人好的书就买,以至于“家藏万卷书”,但是就是没有看的欲望。
“经营”自己的优势:这两个字用的真好,优势也需要用心的去经营和发挥,从来都是在“经营”自己的劣势,以至于越来越自卑。
领域前十:从来没想可以达到任何领域的前十,这可能也是导致你根本达不到的原因吧(自欺欺人了),不能在一个专一方向上前十,那么是否可以整合多个方向,达到所谓的前十呢?也就是斜杠吧。
学习知识的时间/价值四象限图
学习时间长获得价值高:这种学习可以斟酌一下是否有可替代的最优学习方法,如果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收获同样的甚至更高的价值,那真是再好不过了,例如我以前看书就是花的时间长收获还少还没有印象!现在尝试用导图梳理知识点,用同样的时间就有了更多的收获!
学习时间短获得价值高:这种就是所谓的投资,但是这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储备,有风险,但收益也高!
学习时间短获得价值低:这种学习可能是在摸索一个新的领域,往往也存在这新的机会,就像前段时间关注过VR,但是也感觉好像没有学到什么,也是需要斟酌的!
▶学习方法模型
通过经典入门书籍和网页对领域全貌(显性知识)做概览,然后通过各种途径(大咖,社群)获取隐性知识,并持续的跟进领域的最新动态,最后在实践和反思中将隐形知识输出成显性知识!
▶知识结构
书中作者也提到了“吸铁石”模型,和李参的《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做的比喻一样,框架做好了,才能把各种各样散落在思维空间里的知识碎片吸收到相应的极性上。
▶共享知识
就像漫步人生中讲到的分享的一箭三雕:帮助别人,提高自己,休闲放松。另外还可以让别人知道你知道,也是建立个人品牌的基础。
▶使用知识
知识只有使用了才有价值,作者讲到的一种提升价值的方式让我很受益
向前看三年,发现规律。我们有时候总是羡慕那些大咖牛人有远见,甚至可以预知五年十年后的事情,我想是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这件事情前十年甚至前二十年的事情,“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或许就是这个道理。
▶知识创新
左右脑同时开工
我深知被被思维惯性束缚了这三十年,一直没有提高的原因也在思维上,因为大脑一直是在单核运转,左脑和右脑从来都是分开工作的,记得以前学习弹吉他,遇到的瓶颈也是因为右脑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作者提到右脑锻炼的三种方式,我认为很棒:
音乐锻炼法:静静的听一段音乐,想象其中所表达的感觉和画面。
思维发散法:随便找一个事物,发散联想它的所有可能的用途,直到想不出。
脑洞大开法:在报纸书中随便找几个不相关的词语,发挥想象,对它们进行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