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咪蒙昨晚发了一篇文章,主旨是支持实习生休学。人常说,要想红,撕咪蒙。虽然我想红,但是我不想撕她的观点。毕竟决定是实习生自己做的,每个人都有决定自己人生的权利,别人能够给的,只不过是参考意见。
正如东野圭吾在《解忧杂货店》中所言:
其实所有纠结做选择的人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咨询只是想得到心里内心所倾向的选择。最终的所谓命运 还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
咪蒙的两个实习生想要休学,自然有他们的考虑,这是他们在这个时间点,这种际遇下,认为自己能够做出的最合适的选择。我特别喜欢沈先森的原因是,他从来不会替我做决定,只是会井井有条地分析出利弊得失。
写这篇文章,是以非常私人的角度,谈一谈大学对于我的意义。我的大学可能不那么具备代表性,这篇文章也不是什么金科玉律,人生指导,你们就仅仅当成是老朋友在和你闲聊吧。
02
我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专业是旅游管理。这个专业是我自己报的,第一志愿第一专业。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我在网上查了许多专业的概述及发展方向,发现查了和没查一样,百度百科都不是给凡人看的。
看到旅游两个字的时候,我眼前一亮。我是个整体气质温婉和善但是内心深处又有那么些野的姑娘。上大学之前,没有出过省,但是有一颗周游世界的心。乍一看,旅游管理这个专业就很适合我嘛!
但是真正开始学的时候,发现旅游管理这个专业和我想象中的天差地别。我们的课程,五花八门,其中有一些当时看来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学。比如微积分,概率论,会计学,统计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等等等等。
印象中大一大二几乎是课满的状态。而且我校治学严谨,每天要上早读晚自习,还会有学生会来点名。每个学期,当我们都觉得晚自习生涯可能要结束的时候,都会换一个辅导员,抓一次学风建设,让晚自习继续下去。
03
我们学校有一个特点:男生稀少。本专业两个班加起来四个男生,整个旅游学院的男生可能不足十五个。不过我们学院还算好的,别的专业曾经发生过参加运动会连男子4×100米接力人选都凑不出来,故而不得不向别的学院借男生的经典案例。
大一刚开学的时候,精读老师就不让我们班草和他唯一的同性伙伴坐在一起了。理由是:本来男生就少,内部消化了怎么办。第二年那个男生出国了,留下我们班草孤零零的一个人。
毕业照里,三十多个女生围着他一个人。他还厚颜无耻地给他头顶上P了一个新郎官的帽子。
男多女少的后果是,大一军训的时候,女生占领了男厕所,男生不得不回宿舍上厕所。每到下课上厕所的时候,女厕门口排长龙,男厕冷冷清清。这时我总会恨自己不是个男的。
04
但是除了上了很多在当时看来没用的课,以及恋爱资源匮乏之外,我的大学没有什么别的不满了。
如果不上大学,高中毕业出来混社会,我可能现在已经嫁给隔壁村的少男,每天抱着孩子和隔壁家大妈八卦别人家的私事,穿着睡衣去菜市场买菜,一辈子离不开大南郊了。
正是因为走进了大学,让一个更大的世界在我眼前展开。虽然学了些并不感兴趣的课程,但是也学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尤其是辛健老师带过的旅游资源管理。他对我影响良多。这个课程内容极广,古今建筑,宗教文化,大江南北的著名山川湖海园林。
他说过两段话我直到现在都记得:
“有些人生在江南平原,有些人生在西藏。前者物质富足,但是很容易迷失。后者虽然在物质上极其匮乏,但是他们笃信宗教,于是获得了内心的安宁。世界还是公平的。”
“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他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谈什么都能旁征博引信手拈来。
还有凭借人格魅力让我印象深刻的两个老师,一个是隋丽娜老师,教学理念先进,会带着我们往外跑,会在课堂上传递一些独特的想法。另一个是张玲老师,她是个文化人,活在古代就是才女。我想等我三四十岁的时候也能成为她那样的人。
有一个教经济法的老师,我不记得她叫什么名字了,她的课我也并不喜欢上,但是她有一个习惯特别好,就是每讲到一个知识点,她会问:“我讲明白了没?”在我印象里,很多老师都是问:“你们听明白了没?”
她还讲过关于女性这个身份的认知,说虽然道理上是男女平等,但是女性在某些方面确实不擅长,例如搬东西。女性要学会示弱,适当的示弱可以为自己带来很多便利。
这个“示弱”的说法打开了我思维的一堵墙。我原来认为,女性就是要强,和男人一样强,甚至比男人更强,这样才能获得尊重。但是我从来没有考虑过男女在社会分工和先天身体素质上的区别。
05
各个精读泛读写作老师一直在传递的一个思想就是:学语言很划算,记住一个单词,会用一个句型,那它就是你的,谁也抢不走。当年的外教,在我之前的文章里也出现过,她也曾经带给过我一些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启发。
我最喜欢的两门选修课,一门是西方音乐赏析,另一门是中东宗教文化。这两门课放在如今来看,对我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前者带给我鉴赏的能力,后者让我对宗教有了更为宏观的认知。
前几天给高三学生写的那篇文章里,提到了一个观点:“凡所学皆有用。”这是我切身的体会。看起来越没用的东西,对一个人的生命影响越大。
我不是一个学霸,但是我很少翘课,一方面是因为胆儿小,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倒霉。例如大二的高数,老师一学期就点了两次名,我一学期就翘了两节高数课,全撞上点名了。
现在回想起来,有那些经历,于我而言是一段挺珍贵的财富。大一的时候,老师说,咱们专业毕业的学生,就是什么都会一点,但是什么都不精。但是我觉得,这个“什么都会一点”已经很难得了。
06
除了课程以外,还得感谢我的舍友们。
当年我为她写过赋的,爱吃砂锅的张若,这个月就要结婚了。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件事,就是让我在图书馆帮她占了一个学期的座位,她一次都没去。如今她要为人妻了,我也是感慨万分。岁月如飞刀,我还没对象。
段妈妈,虽然当我感慨人生如浮萍般漂泊不定的时候,她会接一句你太胖了浮不起来。当我感慨人生像风筝一样无依无靠的时候,她会接一句你太胖了飞不起来。但是半夜叫我起来吃小龙虾的时候,她却一点都不犹豫。我烫了脚给我打水买饭涂药,我头疼她给我揉,比我亲妈还照顾我。只是我大学的时候太幼稚,不知道也要对她好一点。
王琛琛,真的是个很优秀的姑娘,当年我们一起参加合唱团(也是想不通我为什么要参加这个团),参加校歌赛,我本来特别敷衍,但那次她说了一句话:“既然参加了,那就做到最好。”简直是行走的鸡汤。后来我做一棵花白这个号,她第一时间帮我做了头像,就是原来那个绿色的大白菜。
我们230毕竟是当年拿过啦啦操比赛一等奖的团体,是一起去过香积寺的团体(虽然我自行车撞到栏杆把车头撞到凹进去后来段妈妈把车拖行着找了一家修车店修好而我大腿淤青好久妈呀回想起来好惨痛),还是厉害的。
对了,除了舍友之外,我还在大学重逢了童年和我一起跳过皮筋的古筝妹妹,这周末我准备去找她帮我算卦,算一算我的姻缘。
07
大三去了珠海实习,这件事意味着我第一次离开家,去远方,完善自己的人格。虽然我现在还是挺残缺的。
万事开头难,虽然当时家里不太同意我去那么远的地方,但是我觉得这一步一定要走出去。在珠海那半年,虽然经历了很多毁三观的事情,但是确实自由自在,回想起来就像上帝馈赠。
后来足迹踏过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石家庄,北京,晋中,郑州,杭州,嘉兴,虽然我还是没能走出国界线,去看看这个世界,但是相对于一个在村里看孩子一辈子出不了小镇子的姑娘来说,这已经是我的大幸了。
大三的时候我开始写小说,那个时候在心里埋下了当作者的种子。小说后来太监了。后来另开了几本,无一例外的太监了。唯独有一本坚持了一个月日更一千字的小说,拿到了三十块钱新人基金。
毕业之后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工作累如狗,完全没精力写小说,那一年断断续续的也写了几十万字的散文和随笔。去年七月份正式入驻简书,不曾想一路顺风顺水,混到如今能拿稿费养活自己,也还挺幸运的。
如果我没有上大学,前文提到的所有经历,都不会有。也不会有现在被你们喜欢的我,不会有这篇文章。你们的这棵花白可能就种到别的田里了。
大学的意义,就是给了人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打开了原本闭塞的视野,推开了那些陈旧的思想,让你有机会成为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