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买樱桃,我就不上学”,这篇教育亲子类的文章引起广泛的反响。对此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故事背景发生在上学路上,一位上幼儿园的小朋友看见卖樱桃的,想起前几天在奶奶家吃的樱桃很好吃,就央求妈妈买一些。可能妈妈觉得价格有点贵,没必要,不理睬孩子的要求。没想到孩子撒泼打滚威胁到,不给买就不去上学。
1.“听话,不然妈妈要生气了!”
这的确是一般母亲的做法,妈妈多数会怪罪孩子不懂事,想让孩子体谅父母的不容易。但这压迫式的限制行为,容易让母子产生隔阂,孩子养成或顺从或叛逆的性格。
2.“乖,期末成绩进班级前三就给买,好吗?”
多数妈妈们都认同这种引导方式。既巧妙地让孩子乖乖上学,也让孩子用自己的努力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把孩子的渴望,用到了正确的地方。
相对来说,第二种方式确实比第一种的简单粗暴好很多。但是也不算最好的方法。它用物质奖励激发孩子学习动力的行为是不可取的。那会让孩子养成学习目标就是为了来自家长的奖励的意识。再大一点的孩子,在学业上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阻力和障碍,而他小时候没有意识到学习是自己必需的事情,就像爸爸妈妈要去工作一样。这时候你的苦口婆心,种种诱惑都起不到作用了。
3.“儿子乖,现在就买,一会乖乖上学”
属于有求必应类型的家长,刚想坚持一下自己的想法,孩子一闹立即妥协。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最不利于孩子成长了,各种相处都是摸索磨合,这样的孩子容易养成自我中心的性格,接受不了被拒绝被否定。
上幼儿园的孩子还小,他们自然随性的表达着自己的想法,没有对错是非之分。但是家长的反应对孩子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世界观人生观都是在你的潜移默化中形的。
其实这件事,买不买樱桃到是其次的。重点师我们怎么解决这件事对孩子最好。毋庸置疑首要的是沟通,给孩子的感觉就是你尊重我的感受,其次是讲道理,让孩子明白不买的原因,再有就是鼓励,让孩子明白付出与收获的关系(不要用好成绩来引导),给他提供想要获取的途径方法。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特别是在孩子幼儿阶段,父母给予他们最长久的陪伴,他们在感情上依赖你们,行为上模仿你们,性格上遗传你们。现在的爸爸妈妈们很重视各种教育理念,这对于孩子成长确实很好。但一套理论合不合适要和您实际情况相结合,适用于别人不一定适合您。每一套理论都有它的特定背景和环境,孔夫子都讲究因材施教,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看问题要全面,眼光就一定要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