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些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要做超人,可以拯救世界;大一些比较现实,要做科学家,要改变世界;再长几岁,要成为行业巨人;到现在,只想做好自己,做好自己,就已经是非常难的事了,而在其中,最难的,便是让自己坚定而持续地学习。这里的学习是包含多方面的,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经验的增长,也在于思想状态的改善,心理素质的提升。
要持续成为一个学习者,大概有三个方面需要比较上心。
首先要有一份好奇心。
每个人能活着的时间很少,一年又一年,感知上也越来越快,而且什么时候死,也很有可能不由自己决定,能经历得更多一些,感觉自己挣了。好奇心具体来说,就是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对听到看到了解到的未知事物,学会问为什么。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好奇心的培养和成长其实和是否及时接收到了正向反馈有关。我相信人类之初,每个人的婴儿时期,对探索这个世界都有好奇心,但成年后,有些人养成了问为什么的习惯,有些人则没有。究其原因,我想是因为有些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发问,都及时有人给他解答,或者都及时多少得到了正向的反馈,比如“你这个想法很好,你要不要继续看看原因是什么呢?”,而不是“你问这个干嘛,又没有用”或“这不是你们小孩该关心的事”。这些我们在探索过程中收到的微小反馈,最终会促成好奇心的走向。因此,如果希望壮大和培养你的好奇心,要留意正向反馈的及时获得。
其次,始终保持一个对不同意见的开放态度。
为什么要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举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历史上,人们曾经觉得地球不是圆的,彗星扫尾是厄运之兆,地球是宇宙中心,马车就是最快的交通工具,原子就是最小的单位。现在我们回过头看,除了报之一笑外,不能忽略的是,提出这些看法和观点且使之留存于世的人,难道不是那个时代受过最多教育也是最聪明的人吗?这些人尚且有如此的局限,我们又何以自负到说自己的答案就是没有错误和正确的一个呢。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知识体系,对一件事情存在不同意见的时候,便是他人将自己过去的所得所学展示给自己的时候,试着倾听与探讨,以达到更优的方案,于自己于他人,都是有益的。
这里单独延展一下,对不同意见保持开放态度,放到处理亲密关系相关的事里,也很重要。这样的话并不陌生,小明说,“亲爱的,你这件事情的处理方式能不能换成另一种方式?”“你让我改,你是否定我”“我改了就不是我自己了”“你爱的不是我”,小明,卒,单身。其实细想一下,
难道自己就已经完美到不存在改善的空间了吗?
如果在每一次在亲密关系的探讨中的不同意见,不是引发对方是不是在否定我的想法,而是看作我自己会不会变得更好,两个人共同的改善与进步何尝不好。
最后是,花时间思考与自省。
曾子约:吾日三省吾身。我们读起来的时候觉得仿佛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越长大细想这几个字,仿佛有千斤重。思考与自省为什么重要?这里可能要先提到另一件事情,长远来说,人的劳动报酬是与什么成正比呢?是和自己付出的时间么,还是自己付出的精力,辛辛苦苦没日没夜的加班?我觉得都不是的,人的劳动报酬只是与稀缺性成正比。加班到凌晨12点,但是做的事别人都能做,如果你要求涨薪,那我就换一个人好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之类的话并不好用。而如何把一件事情做到别人替代不了,如何增加自己的稀缺性,这里就需要自省了。
自省主要围绕两个部分,术和道。术就是指具体的一些技能,说起来比较琐碎,比如语言能力,搜索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等。在术的自省,是比较直观的,有和没有,会和不会,都能直接感知,没有便花时间花精力学习,就能取得成果。道的层面则不太一样,是指思维方式。举个简单的例子,挖煤的工人每天想的是多快好地挖煤,不断改善效率,最终获得了挖煤最多的称号,但无法成为矿主,因为矿主想的是渠道资源,市场情况,销售方式。所以,
如果一开始,思维方式就已经发生了偏差,看上去此时此刻两个人是在同样的地点同样的环境做事,最终走到的地方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在时间面前,每个人的生命和生活都是微尘,我们对抗不了时间,我们拿它毫无办法,我们能做的,是将自己的生命尽可能地丰富,坚持学习与探索,无论痛苦,快乐,悲伤,还是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