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真的应该感谢互联网,因为互联网的普及我们才能坐在家浏览全世界的重大信息状态,可以知道一个未曾谋面的人的动态,甚至是买卖全球。能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升自己能力的人才是未来人才的必修课。
商业将在未来为人类提供更加便利的知识,用互联网思维想问题,用搜索的方法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将更加重要。
比如关于雾霾的来源,主流的观点是碳基燃料的燃烧、城市建筑扬尘、汽车尾气、餐饮油烟排放等等。在今天看到的一篇文章中说,解决雾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技术革命,用技术的方法解决一半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纵观每次技术革命都是同时带有利弊的,能解决我们很多现有的问题,也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二是加强欲望教育,学会与大自然接触,从假花假景假世界走出来,了解无限索取大自然的危害,延迟索取。而这也让我了解了为什么有建筑堆料的时候一定要覆盖,车辆为什么要限行,橙色大雾天气所有企业采取紧急措施。总之应对大气污染是每个人应有的责任,逃离到哪都离不了这个问题,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之前我们遇到问题要想解决可能就是求助于老师、书籍或是有经验的人,现在问网络就好,能解决我们大大小小很多问题。只要懂得这个方法就能完成我们很多挑战。
比如我今天看到的一个音乐经典故事,1971年10月14日在美国《纽约邮报》刊登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Going Home》:
长途车上坐着一位沉默不语的男子,在同车年轻游客的盘问下终于开了口。原来他刚从监狱出来,释放前曾写信给妻子:如果她已另有归宿,他也不责怪她;如果她还爱着他,愿意他回去,就在镇口的老橡树上系一根黄丝带;如果没有黄丝带,他就会随车而去,永远不会去打扰她…
汽车快到目的地了,车上的人们都坐在靠窗户的位上往外看,只有这位男子不敢张望,他害怕迎面而来的可能是失望。突然间,全车的人都沸腾起来:远远望去,镇口的老橡树上挂了上百条黄丝带,这些黄丝带像欢迎的旗帜迎风飘扬…
这个故事刊出不久,很快就出现了一首不朽的音乐作品《Tie a yellow ribbon around the old oak tree》(老橡树上的黄丝带),这就是萨克斯名曲《Going Home》的创作背景。
往往经典背后的故事更能打动我们,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有一种感动涌上心头,对歌曲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如果不是互联网的连接或是延伸,我们很难了解这么多,也很难这么方便的知道这么多。
成长的方式有很多,处在互联网时代下就是每天学一点,这个点一定可以延伸,而延伸就意味着自己在这条路上的更多学习,最后的结果是视野的开阔和格局的增长。
格局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格有破立两重意思,又有阻隔断裂之意。局更有意思,它可以是有边界的面,也可以是千条线中的一个点。格局加起来即是解决一个点的视野,也是解决一个面的线,格局永远有局限,又永远有期待。
互联网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多的背景,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但有一定是自己愿不愿意在自己的点上慢慢积累,为下个更好的自己乘风破浪,破立前行。
写作是梳理逻辑,展现观点,对话自我的集中体现,也是勇往直前的有机武器。正是有这样的方式才会志同道合的朋友。
有人说30岁的外貌由父母决定,30岁以后的外貌由自己决定,我要对30岁以后的外貌负责。所以我愿意用这样每天的思考成长在互联网下。
文:慧眼识鱼(点击既可关注)
终身学习践行者,关注个人成长,每天记录一点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期待与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关注一下点个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