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终于毕业了,就着樱花大杯的扎啤,度过了我如扎啤般微苦、浑浊,让人神志恍惚的大学时光。刻意回避了毕业送别,收拾停当,发了条朋友圈“时间在流淌,莫留恋、莫停留。”就搬出寝室,搬进出租屋,继续准备考研复习去了。当时不想受到毕业时各种情绪的干扰,现在想来,好多同学很应该送一送。
第二次考研,复习的流程和路子相对比较熟悉,一开始进行一些笔记整理的体力工作,状态尚佳。但随着学习强度的加大,复习时间的累积,神经越来越敏感。常常白天复习过的内容,晚上在梦里又无逻辑的闪来闪去,同学调侃说这样真不错,梦里还能学习,可这样真的是休息不好。后背一天坐下来,也是酸痛的心里发慌。
身体和心理状态提醒我该加强锻炼了,于是就在健身馆办了四个月的健身卡。每天下午五点到七天就成了我一天最放松的时间。骑着单车,出着汗,放空大脑,之后冲个澡,疲惫感一扫而去,神清气爽,回去接着学习。为了尽快赶回图书馆,大部分的晚餐都是在回去的路上解决的。在健身馆下面的副食店买点饼、水果之类的,边走边解决。进入十月末天气凉了之后,烫手的饼出门就凉。但那时一点也没觉得苦,现在一直怀念走在那段路上的感觉:扫除了一天的疲惫,背着书包,快步走在路灯下,啃着凉饼。洒脱、充实、愉快!
离考试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托同学在图书馆四楼找了个小间准备整理一下真题的答案,本来以为这么长时间的复习,状态都还不错,这个过程应该很顺利。可后来发现我对任务难度的估计过于乐观,再一次让我意识到知识的输入和输出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小的鸿沟,需要一开始就要注意训练。封闭的环境、缓慢的进度加之最后一个月图书馆弥漫的紧张气氛,让我几近崩溃、绝望、想要放弃!
给家里打电话,抑制不住的嚎啕大哭,从未有过的情绪失控。为此,我妈甚为担心,冬天的夜里打电话给高志强,请他过去看看我怎么回事,高哥二话没说穿过大半个吉林市就过来了。东北冬天的夜里零下二十多度啊!真是感动。
电话里无所控制也无法控制的情绪宣泄,竟让我的复习状态大为改观。我迅速逃离了那个小屋,彻底放下对结果变态般的期望,回到六楼的考研自习室。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感觉真好。每天左手拿着复习材料,右手拿着泉阳泉,边背边喝,背完一段就在心里大骂一声,那种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全情投入的状态真是让人享受。
学得好、胃口好、睡的香,最后一个月能有这样的状态真是难得。
考试前一天晚上正是平安夜,和向宇在宾馆里吃着十块钱一个买来的苹果,喝着用矿泉水瓶子装来的半瓶红酒,睡了。事后和同学吹牛说我考前有多放松,还喝了半瓶红酒,其实我是怕睡不着才喝的。
第一天的英语政治发挥挺好,比较幸运,晚上老师打电话还说英语提前半个小时答完呢。第二天上午的理论考试,笔不停的写满了十二页答题纸,写完之后手指已经伸不直了,美滋滋的回去休息了。下午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我傻眼了,统计学的60分考题,明白的告诉我:你复习方向完全错了。不甘心的挣扎着答完题,竟然还有二十分钟,无能为力的二十分钟。
抬头望向窗外,临江门美丽的斜拉桥已经亮起来了,曾给我无数次安慰的松花江正映照着红的绿的蓝的彩灯,缓缓流淌,又一次给了我深沉的安慰,让我平静下来。出了考场,沿着松花江,踩着雪,嘎吱嘎吱的走回了学校。
统计学部分留下的巨大悬念,让我在成绩出来之前的半个月就开始失眠。2月15号下午研友说能查到成绩了。像等待判决一样,忐忑的输入准考证号,还没来得及反应,398的数字让我恍惚,让我不敢相信,确认无误后,冲下楼告诉我妈,那种兴奋是这么多年来从未有过的。
查到录取结果的时候我正在吉林火车站候车室,初试成绩出来之后的那种喜悦一点没有,反而极度失落。这种失落感在我高中毕业那天,空无一人的教室里体会到过。给老师发了个消息,就带着这种莫名而起,不可名状的失落,坐上了驶回老家的火车。
当我试着回忆,梳理这大半年的考研生活时,我才意外的发现在这半年里我经历了生命中未曾有过的绝望、喜悦和失落。感谢这半年甚至两年的考研生活带给我的这些情绪上的极致体验;感谢父母一直以来物质精神上的鼓励和护持,让我放纵自己追逐摇曳不定梦想;感谢我的老师,如父如兄,让我明晰该走的路;感谢美丽的松花江,给我安慰,给我如你般流淌的生命力;感谢考研路上认识的,见过面和没见过面的研友、学长学姐们,给我动力和无私的帮助。感谢身边的同学朋友,让我甚少落寞而充满欢乐;感谢沈从文、李健等文学工作者,他们的作品给了我巨大力量,型塑了我部分的人格。
对你们的感恩,将继续激励我在即将开始的研究生学习、生活中阳光、向上。
写这篇总结性质的文字时,耳机里面一直循环播放着齐豫的《橄榄树》,就以此结尾吧: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
流浪远方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
流浪
还有
还有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为了我梦中的
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
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