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问题,永远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尤其是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我相信如何教育一个孩子已经成了一个家庭,甚至两个家庭最重要也是最头疼的事。
作为一个四岁孩子的父亲,从女儿出生至今,我几乎舍弃了所有上班以外的时间,放弃了游戏和扑克,放弃了聚会和旅行。四年的奶爸生涯尚不足以让我成为教育专家,却也积累下了些许经验和心得。对于我自身感受最深刻,以及我认为绝大多数父母都会遇到的困惑,总结了以下几点:
1.不要用上班作为不带孩子的借口
“我们都要上班,孩子只能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这是很多年轻父母,自己很少甚至不带孩子最冠冕的一个说法。这个说法有一定的客观性,却不足以成为不带孩子的理由。
我们要上班不假,但是终归会下班,会有假期。少一点夜生活和假期的娱乐,便有了多陪孩子的时间。
父母愿意帮我们带孩子,说白了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可时间一长,周瑜会越来越懒,黄盖会越来越累。我们可以让父母在我们工作的时候帮忙带一下,但绝对不能让他们成为教育孩子的主导。我认为,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普遍比不上父母亲自主导教育的孩子。
记得有一次和女儿的幼儿园老师交谈,她说过这样一句话:“每次新带一个班,相处三天我大致就能分出来哪些孩子是父母自己带的,哪些孩子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的。”她虽然说得很含蓄,可言下之意却很明显。所以,再忙也要经常自己带孩子,这是作为父母最基本却也是最难做到的事。
2.“棍棒”和“讲道理”哪个更有效
中国有句古话叫“棍棒底下出孝子”,对于这个观点很多人褒贬不一。
我是赞成棍棒的,但是我只赞成对三岁之前的孩子使用棍棒。为什么是三岁之前?因为三岁之前你跟他(她)讲道理,还不如去对一头牛弹琴,它也许还会发出一声“哞”来回应你。
排除个体差异因素,三岁之前孩子的语言能力还比较弱,逻辑思维几乎还没有形成,所以你跟她讲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她)基本没概念。当然,打骂要有一个标准,每个人的标准可能不一样,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绝对不能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或者孩子的一点小情绪就动辄打之。
我女儿第一次挨打大约是一岁半的时候,她试图去掰开我们插在插座上的防触电保护盖,那是我第一次发现她的这个举动,当时在她的手掌上用力地打了几下,她哭得歇斯底里。事后我跟我妈提起这件事,她说她之前有过这样的动作,制止过几次,每次都是不痛不痒地告诉她这个不能碰,直到那次挨打后,她再也没敢碰插座。
往后的日子里,她有过几次挨打的经历,当然,基本都是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发生的。我打孩子只打两个部位,手掌和脚底板,很痛,但是不会受伤,也不会留下痕迹。每次打完后,最多半小时,我便会慈眉善目地与她和好,然后再跟她讲一讲她为什么会挨打,虽然她不一定能理解,但是挨打的经历会让她知道,刚刚那样做是会挨打的,这样可以杜绝或者减少犯同样的错误。而面对我的和风细雨,又可以把她对我发怒时的恐惧降到最低。
时下有个观点认为,打骂孩子会对孩子造成一生的阴影,我想说,能造成阴影的那是家暴!在无法利用讲道理来开启孩子心门的时候,适当的打骂可以约束孩子的恣意妄为。活在当下的人们,有几个小时候没挨过打,没挨过骂,你们觉得自己心里有阴影吗?对于那些从没打过孩子的父母,如果不是甩手掌柜,我打心眼里是佩服的,反正我做不到。
我女儿现在快四周岁了,尽管以前挨过我的打,她也只有在犯了错误的时候面对我会犯怂,平时会拉着我陪她玩,我晚上不在的时候,她会对妈妈说:“我想爸爸了。”而我,在她开始上幼儿园之后便再也没有打过她,每次她犯了错,我都会克制心中的怒气,尝试跟她讲道理,因为我知道,她已经开始慢慢明白对错,尽管还略显模糊。
3.冷处理一切无理取闹
常听家长说,自家的孩子总是无理取闹,发脾气的时候,打也不成,骂也不成,真是无从下手了。人是有情绪的动物,成人尚且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更何况孩子。孩子的自控能力非常差,一旦情绪不好的时候,一个非常小的诱因都能引发一场不大不小的撒泼。
比如起床气,他(她)会因为你准备的袜子不是他(她)喜欢的颜色而死活不肯穿衣服。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不讲理,我采用的方法是置之不理。你不想穿衣服,那随你。如果是冬天,我会把空调打开,然后自顾自去做自己的事。他(她)一旦发现没人理他(她),闹得没劲了,情绪就会慢慢平静下来。待他(她)歇菜了,你再去让他(她)穿衣服,语气温柔一点,他(她)的起床气立刻就没了,自然就会穿衣服起床。
记得有一次,我女儿在晚饭前因为自己不小心把搭好的玩具碰倒了,然后发脾气,不肯吃晚饭,非得把玩具搭好才行。我考虑到天冷,饭菜很快就凉了,便跟她说,我们先吃饭,吃好饭爸爸帮你一起搭,但她完全不听,坐在地上撒泼蹬腿。我妈习惯性地上去想要哄她吃饭,我立刻制止,嘱咐全家人正常吃饭,不用理会她,并告诉她,如果她不肯来吃饭,我们吃完就收拾了,餐后水果和酸奶也没她的份,我吃好饭也不会帮她搭玩具。然后我们一家人自顾自吃饭,她依然执着地发着脾气,还试图自己去搭玩具。然而她当时很焦躁,根本搭不好。大约过了十五分钟,她哭得兴趣索然,玩具也没搭好,我看时机差不多了,便对她说,我们快吃完了,准备收拾了,你确定晚饭不吃了吗?她小声地问我,吃好饭还能吃水果和酸奶吗?我告诉她只要吃了晚饭,便可以吃酸奶和水果,我等会儿也会帮她一起拼玩具,她立刻破涕为笑,屁颠屁颠地爬上桌子来吃饭。
很多孩子总是因为一点小事闹情绪,一方面是自己自控能力差,更多的原因是家长过于热情,不管孩子如何闹腾,总是苦口婆心地去哄他(她),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无理取闹的坏习惯。
4.如何让孩子好好吃饭
孩子总是不肯好好吃饭,我总结了五点:
孩子不好好吃饭的原因: 因为不太饿
孩子到饭点不饿的原因: 零食吃太多
孩子老是吃零食的原因: 因为嘴巴馋
孩子总是嘴巴馋的原因: 因为没吃饱
孩子总是吃不饱的原因: 不好好吃饭
就是这样一个无限的死循环,导致了孩子不肯好好吃饭。家长在抱怨自己孩子不肯好好吃饭的时候,应该想想,你每天给孩子准备了多少零食?
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孩子最不缺的就是吃。糖果,饼干,面包,蛋糕等等,在孩子的味觉里,每一样的味道都比米饭来得好,所以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他们不会愿意多吃米饭。零食是孩子的最爱,我们不能剥夺他们吃零食的权利,但是我们可以给出吃零食的条件。
我对女儿的要求是,想要吃零食,必须是饭后。如果早饭不好好吃,那么中饭之前休想碰零食,同理,中饭没好好吃,晚饭前也不会有零食。一旦这个习惯养成,正常情况下,她在饭点都会有饥饿感,对于吃饭并不会很勉强。而且规定饭后才能吃零食,间接地控制了孩子吃零食的量。想象一下,如果你饭吃饱了,还会对KFC感兴趣吗?
还有一个孩子的吃饭问题也是令家长很头疼的,那就是不肯自己吃,要喂。可能很多家长觉得给孩子喂饭没什么大不了的,孩子还小。然而当你送孩子去幼儿园,看到别的孩子都能干净利索的自己吃饭,而自己的孩子吃得一塌糊涂,甚至还要阿姨喂,你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其实鼓励孩子自己吃饭,可以算是他(她)人生第一件可以自理的事,这很重要!
从女儿可以自己拿调羹往嘴里送饭开始,我一直坚持让她自己吃饭,哪怕一开始吃得满桌满地都是饭菜也没关系。经常去外面吃饭,看到有些比女儿大的孩子还在接受着喂饭的待遇,甚至奶奶或者外婆还要追着喂,再看看自己女儿,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有家长会问,孩子不肯自己吃饭怎么办?很简单,套路他(她)一下。你自己不肯吃,那就不要吃了,反正饭不吃,零食也不会给你吃。如果你要赖皮耍泼,我就冷处理。相信我,孩子饿上一顿两顿,饿不坏的,哭也是哭不坏的,你自己不愿意吃饭,那就饿着哭着。只要家长能狠的下心,不肯好好吃饭,不愿意自己吃饭,这些小毛病那都不是事儿。
5.以身作则、承诺必践的重要性
我们在生活中往往要求孩子该怎样怎样,有的时候自己却做不到。小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大到礼貌待人、尊敬长辈。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往往对孩子影响颇深。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我们总是在吃饭的时候看手机,却要求孩子认真吃饭,他(她)心里会想,爸爸妈妈吃饭能看手机,我吃饭的时候为什么不能看电视。
我们总是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却总是在看电视的时候吆喝老公(老婆)帮忙拿点零食倒杯水。
我们总是要求孩子说到的事一定要做到,却总是在答应孩子周末陪他(她)去游乐场之后,用一个加班的理由告诉他(她),我们下次再去。
我们总要求孩子要有礼貌,下班回到家里却总是忘了叫一声爸妈。
没有孩子前,我们身上的一切缺点父母都会容忍,有了孩子后,我们身上的缺点如果不去改变,那么以后就成了孩子身上的缺点。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我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我常对老婆说不要轻易给孩子承诺,一旦承诺了就必须要做到。不是百分百确定的事,绝对不要急着告诉孩子,与其满心欢喜却失望结尾,不如安安静静地给他(她)一个惊喜。
6.如何让孩子学会分享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很多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或许可以说成人生来是自私的,我不知道这样定义是不是过于武断了。然而身边接触过来的孩子大都有这样的通病,对于分享自己的零食或者玩具一般都是抗拒的。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尝试过各种讲道理,甚至有一次因为女儿不愿意分享,一气之下摔破了她的玩具,然并卵。直到后来,一个朋友带着孩子来我家做客,我才找到了突破口。
朋友的女儿比我女儿大一岁,刚来我家的时候女儿非常热情,把我准备的糖果,水果都拿给小姐姐吃,一副小主人的模样。然而,两个小人儿从进入玩具房开始不到十分钟,画风就转变了。朋友来之前,我嘱咐过女儿,要把玩具分享给小姐姐玩,她一口答应了。可真到了那时候,她又不乐意了,朋友的女儿每拿起一个玩具玩了两三分钟,她就要收回去把它放好,最后起了争执,两个人都哭了起来。我只得和尚念经般开导女儿,希望她头脑能一时短路买我的账,说得口干舌燥,依然无果。可能是尴尬的气氛让我脑袋开了窍,我停止了劝说,抱起了朋友的女儿,拆开了朋友给我女儿买的巧克力,给了在场每人一个,唯独没有给女儿。女儿看我们都在吃巧克力,过来对我说她也想吃,我告诉她,这个巧克力是叔叔买来分享给我们大家吃的,可是你是一个不愿意分享的孩子,所以这个巧克力我们也不想分享给你吃。女儿听完,低着头抽泣着回了自己的玩具房。过了一会儿,我对朋友的女儿说:“彤彤,你是姐姐,你愿意原谅妹妹,然后拿一个巧克力去给吃吗?”小女孩很懂事,拿了一颗巧克力去给我女儿。剧情发展到这儿,我的目的基本已经达到了,孩子的世界很简单,争吵与和解不过是一个巧克力的距离。
那次以毒攻毒的做法,确实起了作用,从那以后女儿对于分享自己的东西不在那么抗拒,虽然刚开始并不是欣然接受,至少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也许我的这种做法存在争议,毕竟是类似于交换的分享,会有人觉得不纯粹而有些功利。我想说,我们培养孩子,是尽力把他(她)培养成一个好人,而不是一个圣人!不愿意与人分享的人,别人凭什么与你分享?
7.避免隔代保护阻碍我们教育孩子
上面说了这么多父母如何教导自己的孩子,很多时候都需要我们有一副“铁石心肠”。然而年轻的爸爸妈妈能狠得下心,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却未必能。
生活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在责备孩子的过错的时候,总会有一个身影不合时宜地出来护犊子,以至于所有责备的话全部打在了棉花上。
为了不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成为孩子犯错时的保护伞,我平时没少跟他们说道,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我在这个问题上很强势,寸步不让,最终得到了他们的妥协。因为我知道,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旦有人唱反调,所有努力都是白费。
结语: 作为一名父亲,我不强迫自己的孩子成为一名多么优秀的人,但至少,不能成为一个让别人讨厌的人!
前几天去参加了女儿幼儿园的家长公开日活动,碰到了令我咋舌的一幕。
全班30个孩子,除了两个请假,上课开始后到了27个。在老师开始上课十分钟后,一位妈妈陪着一个小男孩姗姗来迟。因为老师前一天在群里通知了家长,开放日孩子们统一穿校服,准时到27个孩子全部穿了衣服,而唯独迟到的孩子没穿。当时所有的家长眼中仅仅是闪烁着异样,毕竟迟到和没穿校服对于幼儿园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值得深究的事。
然而,早课接下去的20分钟,小男孩和这位妈妈的表现却让在场所有家长投来了惊异甚至是厌恶的目光。这个男孩的妈妈把孩子放下后,站到了后面,男孩坐在第一排。从他坐下开始到上课结束,他的屁股没有在椅子上停留一次超过20秒。他每次坐下后,在座位上扭动几下身体,然后站起来跑到她妈妈边上,在妈妈边上晃荡几秒,然后又回到座位,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动作。这期间,老师过来制止了几次,无果后,只能让孩子妈妈过来站在孩子边上。小男孩可能觉得妈妈站得太近,跑起来不过瘾,干脆改变套路,站起来在座位前打滚,一会儿趴着,一会儿躺着,一会儿又回到座位,坐着休息几秒,然后继续重复着打滚的动作。
值得钦佩的是,孩子的妈妈从头到尾没有制止过孩子的这种怪异举动,始终淡定地听着老师讲课,仿佛她今天来就是来回味自己的幼儿园时光的。原本站在前面的家长都挪向了后侧,整个教室一片尴尬的气氛。我无法解读那位母亲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因为从她的表情我看不出可以匹配这种气氛的心情。然而,不管当时气氛如何,至少她孩子玩得很开心。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经验,不代表权威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