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玉华
张范津
赵玉华来南宫演出不是第一次,但我在南宫见她却是第一回。那是零五年九月南宫古会期间。四场演出,不但使我结识了赵玉华,而且因赵玉华使我对京剧前途的忧虑释然了。
赵玉华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的学生,国家一级演员,河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政协特聘委员,市管拔尖人才,石家庄市京剧团副团长。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屡屡播放她演出的剧目。前些年来南宫演出过,效果不错。见到赵玉华之前我对她的了解仅只这些。因此,当剧场经理给我汇报要邀请赵玉华来南宫演出时,我表示了担心。因为我知道,别看南宫是个县级市,仅有46万人口,面积不过900平方公里,但南宫人却绝非孤陋寡闻之辈,尤其对于京剧,是见过大事面、见过大人物的,因此,对于所谓明星大腕也从不盲目追捧。
因为南宫有京剧之乡之美誉,是著名京剧大师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的故乡,其子尚长春、尚长麟、尚长荣均为京剧名家。京剧表演艺术家高派老生李和曾,从1945年至1949年在南宫长住演出四年,而且在南宫入党走上了革命道路,称南宫为其第二故乡。被京剧界誉称“郭氏三杰”的郭和勇、郭荣相、郭荣江三兄弟亦是南宫人。李维康、耿其昌、李世济等众多名家都送戏到过南宫。南宫人对京剧情有独钟,仅京剧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各种京剧联谊社团就有数十个。南宫不但有浓厚的京剧情结,而且欣赏能力也颇高,水平不高的演出是不看的,即使进了剧场也懒的叫好、鼓掌,一般剧团来南宫演出都有三分胆怯。
俗话讲,来的都是客,担心也好,害怕也罢,地主之谊我们是必须要进的。为了表示对赵玉华一行的欢迎,我们在市区最好的一家酒店为剧团带队领导和主要演员准备了“下马饭”。我早早来到酒店等候,下午6点30分,五位先生一位女士准时到达,一一握手寒暄后,互相谦让着落座。但餐桌主座特为赵玉华安排的座位却始终没人坐。我想,赵玉华毕竟是知名演员,谱大,再等会吧。我没坐,眼睛一直盯着门口,只等她进来去迎接。见我不坐,那位女士赶忙站起来,反客为主地拉着我就往主座位置上摁,“张局长您快坐吧。”
“不忙,我等一下赵团长。”我若有所思,仍然望着门口。
“这就是赵团长!”剧场经理笑着对我说,“我以为你们认识,没介绍。责任在我,责任在我。”大家一起笑了。
重点找到了,我松了一口气,但不管怎么推让,赵玉华都坚辞主座位置,后来我撤掉主座那把椅子,才把“争端”平息。
其实作为远道而来的主要宾客,带队演出的主要领导,担纲领衔的主要演员,特别是高挂头牌的主要角色,坐上把椅子理所当然,而作为东道主这样安排也恰如其分,但赵玉华却没有“服从”、没有这样为自己定位,“违逆”了我们的好意。“这就是境界吧!”我暗忖道。不禁心中渐生了敬意。
“不打不成交”,有了席前的“争端”,席间我们谈得也就更投机了。话题既有学艺的艰辛、从艺的艰难,又有对演京剧和唱歌曲商业收益悬殊的无奈,更有对京剧前途的忧虑。尽管这样却丝毫没有影响她对京剧艺术的执着和虔诚。当得知我曾学中文时她眼前一亮。
“您是学中文的?那一定是内行!《红玉良缘》这个本子是我们新创编的,看了演出您一定得给我们提修改意见。”那种真诚,那种渴望,那种肯求溢于言表。
“我哪会改剧本?”我推辞道。听我这样说,赵玉华坐不住了。
“别看我们会演那么几场戏,演了那么多年戏,但我们的文化功底并不深,很愿向文化人学习。做演员的光学表演不学文化,戏演得再好,也成不了真正的艺术大家,充其量不过是个‘艺人’”。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再次让我感动,赵玉华的形象更须仰视了。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票房击碎了我的担忧,同时更反衬了我对京剧艺术的无知,岂不知赵玉华是颇得南宫观众喜爱的,她的到来不但改变了南宫观众矜傲、持慢的积习,更勾起了他们浓浓的戏瘾。消息一经电视台发布,其震动和影响力远远超过了那些偶像级、天王级巨星们。一时间电话订票、进场购票、登门求票者用“人流如潮”四字形容毫不为过。甚至百里之外的衡水市、枣强县、威县、清河县,以及冀州市、巨鹿县、广宗县、平乡县、新河县的观众都慕名而来了,致使场场爆满,特别是开演前的半小时,更是一票难求。我不得不暗赞剧场经理的眼力。
石家庄京剧团共带来了《铁弓缘》、《红玉良缘》、《四郎探母》、《杀四门》、《遇后龙袍》五出戏。特意安排《四郎探母》做炮戏,《铁弓缘》做压轴戏。为演好这五出戏,他们摆出了七八十人的庞大阵容。凡是上场的演员无不精演细作,作为担纲主演的赵玉华更不负盛名。她本色当行文武兼备,洒脱的表演,扎实的功力,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观众。虽然我对戏曲是外行,但从观众激动的情绪、热烈的喝彩和掌声中,从他们“忘记了自己的朋友、自己的邻居、自己的亲戚,只因为一心迷醉于荒诞不经的故事,只愿去为死者的不幸而落泪或对活人发出嘲笑”(卢梭语)久久不肯退场的忘情中,从他们过足了戏瘾后发自内心的感叹中,我感受到了演出的成功,感受到了赵玉华的艺术魅力。为答谢观众,她不得不一次次返场、谢幕,汗涔涔地“捞”上一段又一段。
说赵玉华是京剧名家,绝非溢美之词,但从她身上却丝毫不见大腕明星们那得志猖狂的傲情霸气,更不见居高临下的鼓噪招摇。而有的却是处事的低调和逊朴,心性的内敛与谦和以及德艺的馨美与佳善。
冰清玉洁,灼灼其华。赵玉华不但用其精湛的演技征服着观众,更用人格的魅力赢得了人心。
有位哲人讲,做事的成功,首先是做人的成功。这句话的经典性和真理性在赵玉华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证。这也许是南宫人喜欢赵玉华,真心实意为她捧场、喝彩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吧。
称赵玉华为京剧大师也许还为时尚早,但我确信她已走上了大师的正途。我为赵玉华以及赵玉华们的所作所为而欣幸,有了为京剧艺术痴迷忙碌着的赵玉华们的努力,京剧何愁没有希望?
(《邢台日报》2006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