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Aka是公司的编辑,主要负责公司微信公众号的日常运营。Aka活泼开朗,但是常犯一些职场规则界定内的小错误。她是“活跃型”和“缓慢型”性格的结合体。
阿Zee是Aka的主管,平时工作中严肃得让人难以接近,公私极度分明。他是“急躁型”和“敏感型”性格的结合体,完全找不出其他类型能够完美诠释他。
一转眼就周五了,眼看周末假期的到来,加上大Boss出差不在公司,平时紧张的上班氛围明显放松了许多。Aka穿着一条漂亮的碎花连衣裙,深情悠闲的从茶水间走出来,一只手托着咖啡杯,另一只手拿着勺搅拌咖啡。
主管阿Zee拿着本子一脸严肃的从Big老的办公室走出来,走进工作间便说:“打电话叫昨天面试的女孩来复试。”
面试那个女孩的时候Aka是旁听,于是Aka好奇的凑过去。
“那个女孩子还不错是吧。”
“还行!”
“那她要的低薪公司你能接受么?八千呢。”
阿Zee摇着头:”性价比不高。“
”是吗?我觉得挺好。“
Aka越说越兴奋:”原来策划的工资这么高。“
阿Zee没再理她。
不一会,Aka收到阿Zee的信息:”员工之间不要直接谈论工资,这点基本的职场规则你不知道吗?“
Aka回复到:”这人不是还没入吗?况且我的工资都是透明的。“
阿Zee回复:”你工资是不是透明的,跟你谈论别人的工资,让别人不爽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02
毕业后我进了一家大企业,正规企业一般对新员工都要作岗前培训。每次课间休息时,大家就会围在一起聊天。有一次讨论工资怎么算,有些了解过的人就说,好像每个人的工资都不同。级别不同,绩效考核的比例也不同。
等正式上岗后,我也经常好奇其他同事的工资是不是跟我一样。有时候脑袋短路也会问他们,但从没的得到过正面的答复。很多初入职场的小白,应该出过类似的小插曲吧。
有一些公司,在员工签订劳务合同时,会另外要求签一份员工手册。手册里的保密制度这一项,除了对公司内部机密保密以外,还会另外加上薪资保密制度。说得严重一些,在某种认知上薪资保密已经上升到了一种职业道德素养。
03
记得,有一次同事聚餐在外面吃饭。正当大家吃的开心时,其中一个同事说到他同学在我们的竞争对手那上班,同一个岗位的薪资比我们公司高了50%。顿时,桌上的人都不说话了,默默低头吃饭。原本开心的饭局最后都不欢而散,那个话题终结者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说错了什么。后来其他同事坐在一起就讨论,咱公司的工资真心的低,被那谁说了之后,我这心里啊真是不舒服。
在一个企业,不同的级别、不同部门、不同学历、不同岗位、不同能力的工资也是不同的。还有有一些企业即使是同工也不同酬。如果员工之间讨论工资,势必会引起低薪员工的心理不平衡,心生不满,找其他工作等问题。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私企或者是大型企业比较多。
在一些国企、事业单位、老传统改制单位,都是同工同酬,大家都一样,没啥好相互比较的。所以这种企业有其固定的运营模式,发展一般都比较缓慢。反之,同工不同酬的公司,正因为有比较,有竞争,发展的速度也更快一些。
04
长期以来,同事之间的薪水比较一直都是办公室闲谈的禁忌。不过,随着80年代和90年代的一代人加入职场,这种状况逐渐发生了转变。他们习惯了在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实时记录他们的生活,因此也将他们信奉的自我表露原则一同带入了职场。也就对了职场讨论工资的事情有了新的解释:相互了解同等级或者其他同事的工资,有利于大家利用这些信息在自己当前工作的企业商谈加薪或是在跳槽到新公司时提出更高的薪资要求。当然这些与雇用者无关。
这种开放式的管理和透明,更多的是出现在国外或者外企。在中国的职场里还是薪资保密这个铁规则多一些。
很多参加过求职的人都应该会被面试官询问,心理薪资是多少?我过去也很好奇为什么要问这个,最后在一个网友的回答里找到答案:这些老板就是想用最低的价格骗你为他干最多的活。
我打心底非常赞同这位网友的说法,虽然我不能在我公司里说。
05
如何在工作场所谈论工资,几条警句送给职场小白们:
与同事谈论薪资时:
1.只和你信任的人谈论工资。
2.了解你自己的目的,如果你只是想炫耀一番,还是别提出这个话题了,那从来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3.如果你打算利用该信息与老板商谈工资,首先要征得你同事的允许。
4.愿意接受失望或尴尬。你可能会发现你的工资不如同事高。
与主管谈论薪资时:
1.向主管询问公司的薪资理念和薪资制订惯例并无不妥。领导层应能解释他们为什么这么制定工资。
2.如果你打算要求加薪,漂亮地完成项目后再提出要求。
3.了解公司的处境。如果公司刚宣布的季度财报非常糟糕,不要提加薪要求。
4.不要辜负同事的信任。
最后,再送给职场小白一句话: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值钱才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