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行影
最近喜欢看纪实性的书籍。真实发生的,而不是编造杜撰的,觉得可信任。也觉得踏实。
编造,可以按作者的意愿进行。而真实的,是作者命定的经历。我反而更被打动。
这两天在看《此生,此心》。陈冬芹抗病经历的日记。和她的不幸经历相比平常的那些不如愿根本不足一提。深深发觉无病无痛就是最大的福。
看过于娟的《此生未完成》。李开复的《向死而生》。保罗的《当呼吸化为空气》,不禁对生命进行思索。
看书同时也看见自己。透过别人的一生让自己更清醒明白地活着。大抵是我热衷书本的意义。
这个需要过程,是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不是一蹴而就。
生命本身没有意义。看我们赋予它什么。
每个人追随内心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活法。
我现在的生活非常素朴。那天回家我看到满衣柜的衣帽服饰,一时错愕不已。原来曾经我是那么时尚精致。
曾经流连于生活的表面反而获得周围人的尊重。如今向内探索,忽略了外表。时间有限,我花了更多时间追求精神和心灵,富足和丰盈的时候,变得粗糙大条。换来了人家的不理解。很多人以为我过得不好。灰扑的脸孔,一改往日的白皙。经常走向野外和大自然,以舒适便捷为主。平底鞋,休闲装。
更多人的幸福理论是财富。拥有什么。
我一朋友在她那个小地方有头有脸。所有人都觉得她很幸福。有房有车,有钱。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缺。而朋友自己并非如旁人所言的那般幸福美好。她拥有这些后还有着更高的需求。她觉得孤独,压抑,窒息和不被理解。她有着她的烦恼和痛苦。
那天她向我说起。我表示理解。她说也只有我能够理解她。要是其它人非要把她当成神经病不可。我莞尔。
她知道我的家乡繁华熙攘,多次劝我回家。她又犹豫不决。她说我走了,她该会多孤独。
2.
每种生活都要有相应的承担。两厢对比,我更偏袒现在的简单。尽管偶尔也会有情绪。
我在一处僻静的山城住下来,已经一年有余。我打算再呆三年。三年后离开。
决定了,就去接受所有的际遇。心也是甘愿和坦然的。
幸福于我,一副健康的身体,不受羁绊的生活就是全部。
我迷恋这里的山。迷恋这里的水。按朋友的话说,空气这么好,可以多活几年。
主要是熙攘于我是消耗。而安静于我却是累积。我感到安宁。
这里拥有我的大部分。
每次晨练,在路上看到一朵花,遇到一片落叶,一棵小草都会让我高兴很久的那种。于我来说是一种能量的汲取。让我精神抖擞。朝气蓬勃。
曾经也迷恋各种金银珠宝首饰。以种种方式占为己有,囤积。现在却更向往自然。身上几乎不再佩戴任何首饰。也对那些兴味索然。
喜欢孤独。长久的无人打搅的独处。那是一种恩赐。
有时会独自走向旷野,走到大自然深处。我享受被大自然拥抱的感觉。
大自然于我有着莫名的亲切。让我感到归属。是最好的身心灵的滋养。有时怀疑,上辈子自己或许是大自然中的一份子。
我经常带着女儿去接触大自然。我胆子不大。但唯独处在大自然中让我感到安然具足。无论多僻静,多荒芜,多空旷。
偶尔也会遇到农人。他们会好心问我是不是走错了,要走向哪里?我朝他们笑笑,和颜悦色告诉他们,特意到此处走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