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个问题:
你是否也有过哪一刻对家人感到失望?更或是每时每刻呢?
失望,从来不是一蹴而就,向来都是日积月累,最终才得以爆发的。
如果你静下心好好想想,你会发现,令你失望的原因,就在下面:
/ 原生家庭 /
很多人,之所以对家人失望,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他们的失望,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决定了。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家庭的气氛、传统习惯、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学效对象、家人互动的关系等,都影响子女日后在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现。中国人常说的“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而原生家庭正好就是一个有效的角度,去解读“这本经”。
/ 年代的不同、认知的差距 /
对你来说,最亲近的家人无非是父母。他们生在上一个年代,从小生长的坏境和受过的教育都和现在不同,此中的沟壑又宽又深。年代的不同,最直接影响的就是观念的不同。
与此同时,你在成长。在你逐渐成熟的过程中,你会发现父母的“落后”,你发现他们“变笨变讨厌”了,他们不可理喻、无法沟通、
这更加地拉远了双方的距离。其实,并不是他们落后了,而是当你的知识、能力都超过他们,他们不再是你仰望的对象。你有了新的人生榜样,而他们却站在原地,与你渐行渐远。他们开始不理解你,而你也渐渐无法理解他们。
无论是原生家庭的原因,还是年代和认知不同的缘故,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你 不够强大 。
我们先说说原生家庭 。
原生家庭真的对一个人有很大的影响吗?
作家田志刚说过:
原生家庭对你影响程度的高低,和一个人的独立能力有关。
如果自己独立的力量越大,家庭的影响就越小;如果自己独立的力量越小,家庭的影响就越大。原生家庭虽然是一个影响因素,但更多的是取决于你是否真的愿意去改变这一现状,这才是核心。
你的努力远比原生家庭带给你的失望来得更为重要!
如果接受自己原生家庭所带给自己的影响,那鲁迅就会遵从家庭的期望,成为一个资本家。可他违背家庭的影响,只因他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通过自己的钻研和反思,才有了众所周知的“鲁迅”,才成就了他文学界的地位。
家庭给你的只是一种可能性,而你则可以有千千万万种可能性,你有千万次机会超越原生家庭的束缚。
原生家庭不会牵制你的一生,能够掌控你人生的,只有你自己。
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自己的未来吧!
就如《都挺好》编剧所说的:
原生家庭欠你的,你得靠自己找回来。找不回来就是一场灾难,找回来就都“都挺好”。
既然你没有能力改变过去,那就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在的自己,让未来变得更好。
再说说 年代和高度的差距 ,这一点是无法避免的鸿沟,更多的是需要互相理解和沟通。因为沉沦在这一点而产生对家人的失望的,大多都是些年轻群体。这类群体特点鲜明,以自我为中心,主观意识强,这也是所有的年轻人的通病。对于父母那一辈的观念无法苟同,而父母也总会以自己的经验角度来想办法说服你。最终,两个不同的赫兹永远不会调到一个频道上去。
这种“言语一出,必起争执”的现象,会持续到你足够成熟,到那时你会发现:
他们没有声音了;
他们凡事都会征求你的意见了;
他们在你面前变得小心翼翼,开始看你的眼色行事了......
他们退居后位,因为他们知道:
你不再需要他们的指点,因为你足够强大到可以为自己负责。
如果你在哪一刻对家人感到失望,请自行针对以上原因对号入座。
不够强大?
那就变强!
失望的瞬间,失望的积累。
你可以抵御、可以打破、可以改变。
这些都取决于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