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事。
在家庭当中,我们常常会觉得孩子有很多【问题】,比如说,磨磨蹭蹭,不想写作业,很迟才睡觉,天冷不肯加衣服,学习不努力,沉迷手机,等等等等。
但是在这本书里的【问题】,其实是指的是“谁的内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谁就拥有问题。”
当我们用这个标准来思考,你会发现,很多我们原以为是孩子的【问题】就变成了家长的【问题】。
比如天冷了孩子不想穿衣服,孩子自己觉得一点都不冷,但是家长觉得很冷必须穿,如果这个时候孩子穿的很少,他自己是觉得很舒服的,可是家长会觉得很不舒服。
比如孩子一直玩,不写作业。孩子在玩的时候,他其实也是很开心的。家长在旁边干着急。
当我学会去区分生活中遇到的困扰到底是谁的问题的时候,我会发现,在我的生活中很多我觉得是问题的问题,其实都是我自己的问题。(很绕口哈哈哈)
于是我就会问自己,我能不能放下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真的困扰我吗?如果孩子自己不为这个问题困扰,我需要替他困扰吗?
很惊讶的发现有很多问题的答案是“这是孩子自己的课题,我并不需要为他困扰”。
这段时间以来发现,彼此之间放松了更多。在更放松的环境下,彼此都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