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术士,最近我正在阅读《原来有钱人都这么做》,虽然我之前阅读过它的原版书《邻家的百万富翁》,这一次也相当于复习了一遍,同时将书中一些关键的原则提取出来分享给大家。《邻家的百万富翁》这本书是在我阅读《富爸爸》系列的某一本书中提到过的,读完以后对我的影响还是蛮大的,书中列举了有钱人7条共同的特性,分别是:
1. 他们量入为出,通常生活支出远小于收入
2. 他们有效运用时间,经历与金钱,去做帮助他们积累财富的事
3. 他们相信获得金钱上的自由,比把钱花在让人知道自己有钱的表象还重要
4. 他们的父母在他们成年时没有提供金钱上的援助
5. 他们的小孩成人之后即拥有经济上的自主与独立的能力,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6. 他们善于抓住市场机会
7. 他们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首先,作者给出了一个以年龄和年收入为基准判断你的财富等级的公式。具体的公式如下:你的年龄X税前家庭年收入(继承除外) / 10 ,得出的结果就是你应有的净值。如果你目前的净值2倍于应有净值,那么就可以被认为是超优理财族(PAW)。相反,如果你目前的净值少于或等于应用净值的一半,那么就可以被认为是超逊理财族(UAW)。
就像有些每天慢跑的人,看起来并不需要运动一样,但这就是他们能够维持体格的原因。那些有钱人得持续努力(如制定预算,控制支出),才能维持财务上的良好状态。而财务状况不好的人,对他们的状态没有做太多努力。
研究表明典型有钱人的生活风格和我们被灌输的“有钱人应该花大价钱买东西”的理念大相径庭,他们一生中花在衣服,鞋子,手表上的花费远远低于我们的想象。并且大部分人都有做预算的习惯,有些不做预算的富人也会先把钱拿来投资,剩余部分才做消费之用。这种策略叫做“先付钱给自己”,这些人至少会拿出收入的15%用于投资,剩余的才用来支付食物,服装,家用等等。
很多超逊理财族认为他们赚那么多钱,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去规划家庭预算跟投资。而超优理财族经常有相反的感觉,对他们来说,金钱是一种绝对不能浪费的资源。他们了解规划,制定预算,节俭度日,这些对打造财富来说都相当重要,就算是非常高收入的人也不例外。即便是高收入的人群,如果想实现经济独立,也必须量入为出。要是你做不到经济独立,你就会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担忧你未来的财务状况。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钱,但希望有一天成为有钱人,永远不要买一间让你的房贷金额,比家庭年收入高出两倍以上的房子。因为住在一个花费较便宜的区域,能减少你的支持,这样你就有更多的钱拿来投资。为你的房子少付一点钱,相对的房地产税也比较轻(目前我国暂时还没有征收个人房屋的不动产税)。你的邻居不太可能开豪车,自己也不会去羡慕他们,然后冲动购买。
作者还对不同等级富人中各种类型的买卖习惯进行了研究,他们有以下四种类型:
1. 偏好新车-特定车商的忠诚买家
2. 偏好新车-货比三家的比价买家
3. 偏好二手车-特定车商的忠诚买家
4. 偏好二手车-货比三家的比价买家
最终得出结论偏好二手车的这组人坐拥财富的主要原因是节俭。节俭的习惯让他们握有投资的本金,这群喜好二手车的捡便宜买家中,有比例最高的超优理财族。在他们这种节俭行为的背后,有一套强大的信念支撑着。首先,他们相信达到经济独立的好处。第二,他们相信节俭是通向经济独立的关键。他们时时提醒自己,花大钱,拥有象征身份地位的手工制品,例如名牌衣服,珠宝,汽车和游泳池等等的人,其实并不有钱。他们用这种方法抵抗大笔消费。
“经济资助照顾”指的是父母出于善意,给予他们成年子女或孙子女大笔金钱赠与的行为。举个例子,富人父母通常会资助他们子女买房子,他们的意思可能只是想帮助子女“有个好的开始”。他们假设,因为自己的好心帮忙要不了多久,受赠者就能够“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然而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错了。
受赠金钱的人赚钱能力并不好。通常,这种人的收入增加速度比不上他们消费的速度。记得,那些高价房屋通常坐落于高消费的社区。住在那种社区不仅仅需要支付房贷的能力。为了融入社区,其他像衣着,汽车,家具陈设,住房维护等等,都必须“看起来符合”这个身份。
受赠金钱者还觉得他们父母的财富/资产是他们可以拿来花的收入。受赠金钱者之所以会认为自己的财务很宽裕,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有父母在背后撑腰,认为自己手头宽裕的人很可能很爱花钱。在我们小时候会认为花园,房子,汽车都是我们的财产,但是当我们长大之后会被父母适度的社会化,我们会长大为独立的成年人,能够轻易地区分什么是我们的,什么不是我们的。
很不幸,现在越来越多的成年子女,并没有被教导在感情和经济上必须脱离父母,自立自强。
最后分享一条打造财富的基本规则:不管你赚多少,永远要量入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