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今天看书时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令我感触很深,我摘抄下来共勉:
时间靠挤。没有整块的读书时间。但不代表读不了书。翻开一页,抱着读下去的心,终究是能读完的。
我的时间从哪里来,全是零碎的时间拼凑的呀。几分钟几分钟地凑,书在手,只要不是被别的事占用眼睛。尽可以目视几行。不少书是在电梯里、侯人时、排队时翻完的,就像《读者》这样的杂志我舍不得用整块——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来看,能有半小时以上的时间,我会投资在更有份量——不仅仅是重量的“专著”上。
感
读书是一种习惯。对于我来说,虽然读书的速读慢一些,可我对读书这件事并不打怵。平时在看专业的书籍之外,我也喜欢看一些大部头小说,文选。
有很多人和我说,我最不喜欢看书,一翻书就想睡觉。那是因为你没有把他当成朋友。对于我来说,书是一个倾诉者,而我则是最好的倾听者。我读书没有选择,随手捡来一本便能看。
思
后来读了一位韩国作家写的《书都不会读,还想成功》之后,发现读书也应该有所方向。然后试着向专业靠近,才发现如果纯粹的读专业书籍真是非常累的一件事情。因为只要有专业二字,又意味着书中会有很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就意味着枯燥。还有一点,一旦我们涉及到专业知识的时候我们会不自主的想把他们记下来,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这真是一个烧脑的活。自然随意读书的乐趣全然消失了。
其实开卷有益,我们的知识体系不是只有一个树干,还有很多枝叉,他们都是我们知识体系必不可少的一份子。俗语说得好,独木不成林。也有支撑树干的作用。他们相互作用,才能让我们的思想更加开阔,更加灵活。
行
2019年来年,除了要读背的专业书籍之外,我也给自己列了一个书单。大概60本书左右。
董桥的《文字是是肉做的》、《另外一种心情》、《故事》。
李瑞山《语文素养高级读本》。
《巨人三传》
辜鸿铭《春秋大义》。
朱自清的《标准与尺度》。
《朗读手册》。
《希腊神话》。
舒婷、顾城、余光中、席慕容、泰戈尔、纪伯伦、狄金森的诗文。
李泽厚的《美学三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
王荣生的《语文教学内容重构》、《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克里希那穆提的《爱的觉醒》。
王丽《语文教学忧思录》。
朱竞《汉语的危机》。
赛妮娅的《犹太文化精神》
泰勒·本-沙哈尔《幸福的方法》
刘小枫《拯救与逍遥》
《启功人生漫笔》、《诗文声律论稿》。
高时良《学记研究》
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法》。
王东华《发现母亲》。
肖宪,张宝昆《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犹太教育揭密》。
托马斯·费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范曾系列《吟赏丹青》、《吟赏风雅》、《吟赏风流》。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
《爱默生人生十论》、《培根人生论》、《罗素论幸福人生》、《弗洛伊德心理学》、《帕斯卡尔思想录》
尼采的《快乐的知识》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读书的艺术——如何阅读的阅读什么?》
《卡尔维诺文集·意大利童话》上下册
钱理群《我的精神自传》
《秘密》
潘文国的《危机下的中文》
西方“文哲史”
《普宁》、《绝望》、《斩首之邀》、《洛丽塔》、杜拉斯的《情人》、纪伯伦的《沙与沫》、《先驱》。卢梭的《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奥尔罕·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劳伦斯《虹》。
除此之外每天要阅读一份期刊或报纸,《读者》每期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