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日有机会聆听全国教育系统模范教师,蒋耀琴,讲授正面管教,内容涵盖:什么是正面管教,如何走近孩子,如何辅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如何控制情绪。
她有二十多年的幼教经验,平和而充满智慧,信手拈来14个鲜活案例,讲得生动而有深度,两个小时分享无尿点有笑点,听来发笑想来悲哀的痛点尤其让人深思。
正面管教倡导和善而坚定地管教方法,培养孩子自律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8日正面管教沙龙,蒋老师见到作者简.尼尔森本人,80多岁的老太太,精神矍铄,反应敏捷,充满智慧,蒋老师慨叹,人不就应该活成这个样子吗?
我记了4页笔记,以下是其中一页,密集恐惧症的童鞋请飘过。
印象最深的不是林林总总方法,如25种工具卡,而是如何掌握方法,做有智慧家长,即有自省之意,辅导之能,悲悯之心。这样才能灵活用方法接孩子千变万化招数。
成为智慧家长首先要会自省:
自省需真实待己
蒋老师提到,问小学生最喜欢回去做什么,大部分学生都懂事地回答,做作业.
在座的家长听完哄堂大笑.
接着蒋老师话锋一转,缓慢而沉重地反问,他们是真的喜欢吗?她语重心长地自答,他们在迎合,知道大人喜欢这个答案,所以才这样说。孩子这么小就知道弄虚作假,岂不悲哀?
大家笑容都僵在脸上,偌大礼堂,立刻鸦雀无声。
为什么孩子会迎合大人而隐藏真实喜好?身教重于言传,孩子是父母的镜子,镜子里有灰,擦镜子还是擦脸?
现实社会中,大人不得不带着面具,带着久了,觉得是真的,在不同场合说着正确得体但不一致的话。
但至少大人可以在孩子面前尽可能保持真实,坦诚对问题的看法,才会让孩子不过早变得世故。
比如,小朋友来家里做客,孩子不肯给玩具,父母说主人应该给小朋友分享。但当孩子去别人家,小主人不肯给,孩子会困惑,不是说主人应该分享玩具吗?为什么他不肯分享给我呢?
可能会考虑主人的颜面,大人转移孩子注意力糊弄过去,不给孩子明确的解释。
如果你的孩子问你,你会怎么办?
自省需要持续学习:
需要时刻学习,与时俱进,改进反省出的问题,武装自己,等问题出现时,从锦囊里掏出不同妙计应对。
比如我对小孩看电视非常感冒,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看电视伤眼睛,往往和他约定10分钟,但他会不断地拖延,讲条件,要多看几分钟,屡次三番.我就会比较强硬地关电视,孩子看到我关了,就会哭闹。
反省暴力方法当时见效但孩子每次都要闹,有时控制得住,有时有又不行。更重要的是让他以为只有暴力才能解决问题。
蒋老师提及:电视不可能不让小孩看,但要约定好每天看10分钟,如果到时间,孩子不自己关,爸爸会关掉。如果爸爸关了三次,就停一次,大家签字画押。
具体执行时,会倒计时提醒,剩一分钟遥控器给Ta,让Ta有选择关机的机会,抚慰孩子失落的情绪,但到时间一定要坚定关掉,不要因为孩子要求而退让。
智慧的家长是教练,启发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告诉孩子每个问题都有多个解决方法,即便孩子的方法荒诞不经,也要热情鼓励孩子。
正面管教中给出了一些经典的问题,启发孩子思考,自己去发现原因解决问题。
蒋老师分享了一个例子,在幼儿园小朋友强强为抢玩具打了豆豆。
老师:强强,你可以告诉老师你打豆豆是什么原因吗?
强强:他不肯给我玩玩具。
老师:那你打他,得到了你想要的玩具了吗?
强强:没有。
老师:那你可以和豆豆商量下,怎样可得到玩具又不打人?
强强(转过身对豆豆说):怎么样才可以让我玩你的玩具?
豆豆:你总是玩我的玩具,不带玩具给我玩。
强强:我上次不是带了双层超级无敌巴士过来吗?
豆豆:那个巴士太破了,都掉漆了。
强强:那我明天带新的小飞侠给你玩,你能给我玩具吗?
豆豆:好啊,你一直对我好,我也可以拿玩具给你。
第二天,强强带了玩具来和豆豆交换,得到了豆豆玩具。
老师夸奖强强,你真会想办法,你想到了三种方法拿到了玩具,真是个会动脑筋的好孩子。
老师夸奖豆豆,你真是守信用的孩子,说到做到,老师真为你骄傲。
学以致用,今天早上孩子有起床气,他妈妈化妆开了灯,他嫌太亮,一直叫妈妈,关灯。
儿子(吼叫):妈妈关灯,太亮了。
爸爸(和善鼓励口吻):关灯是个办法,你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儿子(大叫):没有。
爸爸(平静):每个问题都有三种以上办法。当时你不愿意洗澡,是谁想出的办法吗?
儿子(得意地说):是我,我想出来让你和妈妈从沙发两边来抓住我。
爸爸(笑):是的,你很会动脑筋,想想除了关灯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儿子( 急迫地):躲到被子里
爸爸(引导他看到了枕巾):太棒了,还有什么办法吗?
儿子( 转过头看到枕巾,兴奋地):还可以用枕巾盖住头。还有,可以用眼罩。
爸爸(用大拇指按他的头):真棒,你想到了很多方法。
同理心:
做孩子的教练,忌大段说教,推荐同理心。
印象最深刻的是消极预言,有些家长经常说,你吃饭就这么差,我就知道你吃饭很挑剔。你就是拉尿到裤子上,是个拉尿鬼。
家长是好意,以为这样能够刺激孩子,让孩子不再犯,其实这只会给孩子贴标签,让孩子认为自己就不是好孩子,甚至滑向自暴自弃的深渊。
蒋老师说到第四种,自暴自弃的时候,心痛的神情溢于言表,我也敲出来,警醒自己千万不要让孩子如此绝望无助。
我不相信我有归属感,我要说服大家不要对我有任何期望,我无助又无能,试也没有用,因为我做不好。
家长做教练需要有同理心,理解孩子的感受
孩子摔跤了,我们可以很酷地大声呵斥,男孩子,坚强些,自己站起来,或者讲道理,早就和你说了,要看着地上,你就是不听。
同理心的表达,可以蹲下身,关注地看着孩子说,摔倒了,肯定很痛,如果需要爸爸的帮助,就告诉我,同时关注孩子,随时准备伸出手。
对他人要有悲悯之心,有颗柔软的心孕育智慧
悲悯教会孩子可以有第三种选择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被称为推动美国历史的25双手之一,对美国乃至世界影响巨大,在他最后巨著《第三选择》中把七个习惯归纳为一个习惯第三选择,即你赢我输,你输我赢,之外有双方都可接受的第三选择。
悲悯之心,可以让你看到表象背后的原因,更容易建立信任,创造性看待面临的问题。
樊登提到有次去南京火车站,安检时,一个年轻的安检员,指着他的水瓶,不客气地说,打开水喝一口,当樊登动作稍慢点,安检员还不断催促,敲着瓶子说,喝这个,樊登觉得自己仿佛被当傻子一样,瞪了那个安检员一眼,安检员收敛了。
樊登刚走过去就反省到自己做的不对,自己太骄傲了,别人都喊自己老师,觉得自己就应该和别人不一样,那个安检员怎么那样对我。
而他用悲悯心来看时,发现那个安检员每天都做着重复的工作,不被人理解,估计那个安检员都快抑郁了,还不得不做这份讨厌的工作。
当有这份悲悯之心,就更容易和人建立链接,采取不同的举措,樊登后来就远远地冲安检员微笑了一下。
在听了樊登讲述后,经过上海地铁安检时,我也会注意到地铁安检人员的无助,早高峰期间,绝大多数人对他们开包检查的要求熟视无睹,直行而过,而他们不得不在每个行色匆匆的人面前唠叨着那句,基本没人搭理的话,请打开包安检。
我甚至看到过很多起因此产生的口角,让大家觉得特不愉快。
在了解他们可能不喜欢但不得不做这份工作后,我会有不同选择,会走进他们时,打开包,冲他们笑笑。他们也冲我笑笑,一挥手,让我过去,不重复对前面人重复开包检查的话,而是对我说,谢谢配合。
我相信那一瞬间,彼此的心都是温暖而愉快的吧。
父母的悲悯之心,会被孩子观察和模仿。做有智慧的家长,对自己要自省,对孩子当教练,对外界存悲悯。
教育孩子方法很多,甚至有些是互相矛盾的,需要智慧去鉴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相信蒋老师到了80岁,也仍然会如简.尼尔森那样智慧,也期待自己保持自省持续学习,80岁时,做个有智慧的小老头,握着太太的手,恬静地看着孙辈绕膝,内心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