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依恋理论的渊源:
即便是关系学派,在治疗路径当中,其实也缺失了两个维度的内容,一个是在诊断维度,
另一个是在心理发展维度,从关系学派的角度理解心理治疗还是有缺陷的。
二) 依恋研究的三个发现,以及它们对于心理治疗的意义
第一个主要发现是婴儿和照料者,两者的依恋关系本身就是人类心理发展的主要背景和推动因素。
第二个主要发现是我们讲到自我的核心是情绪,情绪主要是取决于前语言期的发展。
第三个是,自我对待经验和体验的立场,主要是说自我的态度,自我与自己经验的关系。那么可以说,个人的经历本身,个人发展史(本身所经历到的那些事实),更能预示依恋的安全性。在此我们讲到的这种主要立场,是一种反思或者心智化,心理化的立场。
依恋研究表明,我们在第一段依恋关系中所发生的那些事情的细节决定了我们之后跟他人的一些关系,也就是说,这种非言语说,关系植根于婴儿的心灵当中,他为日后的一些精神生活,相当于制定了一些规则,这些规则涉及到婴幼儿如何加工一些信息,如何把一些解离性的经验或者体验加以整合。在这个过程中,就像包比就这个问题所提出来的内在工作模型一样,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其实就是根据早年所设定的内在工作模型,决定了日后无论是婴幼儿小孩儿或者成人他能够自由地去思考,感受,记忆,感知身体的一些感觉,包括涉及到如何去爱等等,以后所发生的所有关系都根植于早年的第一段依恋关系当中。
如果第一段的依恋关系没有给我们带来好的影响,不如我们所期待的那么友好,心理治疗中也会给我们第二段关系,这是指治疗师提供给来访者新的依恋关系。
我们刚才讲到依恋研究,其实为临床心理治疗提供了一个指南,这个指南是指下面四个方面,
第一)是指在治疗中提供的新的依恋关系,它具有最大的包容性,
第二)在这段依恋关系中,治疗关系中要能够去识别并且修复有破坏性的部分,
第三)这种关系它是一种交流,交流是指来访者和治疗师之间对话的质量需要逐步升级的在对话中要有更多的觉察性,随之复杂性也会逐步增加,
第四)在这段关系里面,治疗师要能够积极的去投入,他愿意跟来访者有更多的接触,你们两个人有更多的一些奋斗。
第一堂中,我们讲到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治疗会发生的三个主要过程,
第一)解构旧的依恋模式。第二)建构新的依恋模式,这是在治疗当下发生。第三)需要对来访者以前的解离性的经验加以整合,这种解离是基于来访者过去的一些经历,迫使他去解离,迫使他要防御性的,把一些体验经验排除在意识范围之外。
我们今天讲解的主要内容是基于依恋研究的三个主要发现,第一,因而跟照顾者的依恋关系本身是具有发展性的意义,第二,我们会涉及到前语言的经历,可以说是发展中关于情绪自我的核心。第三,会涉及到自我对待经验的一些立场,所以我们会就这些细节逐一讲解。
三)如何运用依恋研究去促进来访者的改变。
我们会讲解在治疗中如何运用依恋研究结果去促进患者或来访者的一些改变,今天还会补充另外两点,第一点,在心理治疗当中,我们要促进来访者产生一些新的经验,或者说新的体验,而不是说只是获得某种领悟力,第二点,我们要来讲一讲,对于来访者来说,大多数人其实是在治疗一种对于他们来说不熟悉的经历,我们要思考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能够让治疗最有效。
心理治疗如何给来访者带来一些新的体验,而这新的体验就是来访者成长和改变的核心,我们从这个地方来谈起,首先来设想一下一个婴儿的心理发展,婴儿要获得发展,他并不是听父母教导让他如何去行动,而不是来自于说别人,告诉他说,这个世界如何如何去建立关系,不是从父母和父母的教导教育中去成长,而是来自于一个经历体验,心理治疗也同样如此。
在于他们认为,在治疗中最重要的,对于治疗关系最有影响的是治疗当中的那些时刻,所谓那些时刻是指必须要真实,而且充满了情感的,在治疗中的这个时刻,他们把它命名为现在时刻,此时此刻或者说相遇时刻,也就是说,一开始对治疗中的现代时刻或者相遇时刻就给予了关注。
四)四个主要理念。
四个主要的理念,第一)叫做隐性的知道,第二)是合作性的交流,第三)是一种认知过程,第四)它是一种非线性动力系统,或者说非线性动力理论的贡献。
1) 这个概念根植于来访者跟治疗师所建立的治疗关系当中,这是一种内在的,隐性的知道来访者,他想到的治疗师也会跟他做,或者说表现出同样的一些事情来,这是一种非意识层面的非言语的知识,也是治疗关系当中来访者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他人的核心。
2) 我们要谈到的第二个关键元素就是和来访者有合作性的交流,研究儿童的学者发现,为了使儿童建立最安全最灵活最有弹性的依恋关系,会要求依恋对象或者儿童的养育者或照顾者,他们要把儿童的思想意念放在自己的脑海中,这就是说在自己的脑海中,要去记得去考虑到儿童自己的一些经历,经验。包括他们的感受,欲望,他们的想法,也就是说,依恋对象要能够去读懂儿童的心灵,需要,这就是一种合作性的交流。
3)第三个就是我们所讲的识别过程,认识过程。
4)第四个是非线性动力系统理论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这个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讲这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是有着各种成分相互复杂作用的系统,伴随着能量的流入。
我们以上几点加以总结,首先患者内在有一个理念,他带着隐性的关系,知识或者隐性的关系进入到治疗中,那么他会希望能跟治疗师有合作性的交流,特别是能够经过交流,治疗师去理解到患者的一些恐惧,他的一些感受,然后让他感觉到被看到,被理解到那么随时随地的,那么随着时间的延续。希望能够跟治疗师一起去实现患者的治疗目标,最后这是一种可以重复的经历,也就是指来访者跟治疗师之间有一定的匹配,匹配度和契合度,这样的一种新的可重复的经历可以动摇,可以取代之前的隐性关系知识。
**如何最有效地使来访者能够投入到治疗中来?
我们就要回到前面,一题就是合作性的交流合作群,交流的核心就是治疗师在人际交往中要能够去想到背景,能够想到对方治疗师,脑海中能想到你的来访者,很少有来访者会熟悉不寻常的心理治疗,对于他的意义。
为了促进这种关系的形成,我们尽可能地向对方去表明我们对他有什么希望,他们也可以说出对于我们有什么希望。
基本上面对每一位新的来访者,在每一次会谈的时候,我都会问他同一个问题,就说你想从这当中获得什么?
身为治疗师,在治疗目标这件事情上,我们最终要取得一个平衡,一方面我们要尊重来访者,他对于自身的目标,另一方面就是我们自己的目标。
为了让来访者能够投入的进入到心理治疗中,我们要做到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让来访者对自身能够感兴趣,能够去悦纳他对于治疗时间的关注,对于治疗关系的关注,在治疗关系当中他有哪些感受?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