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然
一、原题呈现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作文,根据要求作文:
屠格涅夫说:“人生之最美,当是一边走,一边拣拾散落在路边的花朵,那么,你的人生,都将芬芳美丽。”走得太快了,四野的花朵,就一朵一朵地消失了;遍地的草叶,就一片一片地黯淡下去。在岁月的堤岸慢慢走,轻嗅草长的幽香;慢慢走,静听花开的声音……
请以“在岁月的堤岸慢慢走”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抒写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用字母代替)。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二、写作解析
屠格涅夫说:“人生之最美,当是一边走,一边拣拾散落在路边的花朵,那么,你的人生,都将芬芳美丽。”走得太快了,四野的花朵,就一朵一朵地消失了;遍地的草叶,就一片一片地黯淡下去。在岁月的堤岸慢慢走,轻嗅草长的幽香;慢慢走,静听花开的声音……
本阅读材料一共三句话,为了更清晰地区分我们分别用加粗,普通和加粗标识。我们阅读第一句话时会发现该句主要核心的词语是“最美”“边走边拣拾”“落花”。因为花儿散落在路边,所以它们之间的空间距离是不等的。因此,人要拣拾落花,就势必需要慢步行走甚至止步驻足,看到花儿后,还需要先进行选择,然后再决定拣拾哪些,放弃哪些。同时句中交代拣拾的是“路边的落花”而不是“开在枝头鲜花”。落花和鲜花相比,是不足道的,是容易被忽视的。尽管如此,但落花毕竟还是花,仍有美丽的容颜和芳香的味道。本句的开头词“最美”统帅下面所有文字,因此,作者是在阐述这样的观点:人生旅途中,我们应该慢下来,用一颗静静的心,去发现生活中那些被忽视的美,然后欣赏它们品味它们,进而感受到人生的美。
后面的第二句和第三句是具体的阐述第一句的意思:“慢慢走,能嗅到幽香,听到花开的声音”如果走得太快了,就会看不到听不见……慢慢走,它不是真的走路慢,而是一种人生从容、温馨、优雅、明媚的态度。拣拾落花,轻嗅幽香等意象传达的也是一种用心品味,尽心体验,用心感悟的人生态度。有了这样的态度,进而养成一种从容、温馨、优雅、明媚的生活方式。
明确了这些,我们就可以着手进行选材然后写作。如下文所示
可以从自身写起,关注自己经历的事情。展现快慢之别,进而生成自己的感悟。
可以写别人的事。写我看到的别人的事情,看别人经历快与慢,然后自己作为旁观者产生的感悟。
当然这个“别人”还可以是花鸟虫鱼等自然事物,写从自然中看到快与慢,产成的感悟。
如果思维足够深沉还可以关注社会的变迁,写社会中的快与慢,然后写自己的感悟。比如,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发展速度是飞速的,可是环境也恶化。几千年不曾破坏的环境,几十年就搞砸了……
三、一点题外话
经查询此次作文题目出处是:2015年山东日照市中考作文原题。本次考试,只是对写作要求作了略微改动,其他保持原貌。原要求录入如下:“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这次考试是2018年新初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使用中考作文原题确实有些偏难和超纲。且改动了要求,要求写记叙文。笔者认为这一处改动的初衷是出题者想降低难度,给学生指引写作体裁。但是实际上的效果却打了大折扣,甚至起了反作用。笔者个人认为,这样的素材决定了写作中必须有议论成分,而且是重头戏;即便是写事也需要在事情的基础上进行议论,写成夹叙夹议的文章。要求写成记叙文确有不妥。
但是,事情已然如此,单纯抱怨是毫无用处的。重要的是如何给学生正确的引导,这里的“引导”不仅仅是引导这个文章怎么写,更主要的是引导对学生如何对待这件事,笔者认为后者尤其重要。
学生们感觉难,也确有超纲,产生怨气和不平,也是因为此。大家心里都有觉得,我们是初一的新生,能力有限,出题的人需要根据我们的实际能力出题,不然就是不合适的,就是不负责的,是无礼的。因为有这样的心理,才有了内心的不平衡,有了又幽怨之心和不平之气。他们的想法固然合理——抱怨的合理,生气的有据。但是,却忽略了一个前提:你们知道我这样,就得根据我的实际出题。这个前提实质上是颇具照顾成分的,是我很小你不能使劲考我的意思,你要用大劲,就是你不对,是欺负我。
可是,人生中那能处处被照顾呢?许多时候都是风吹雨打去,我自无躲处。风大不大,雨小不小,都是自己不能左右的。唯一能左右的是自己的心气,是自己决定放弃或者选择坚守的心念。按规矩出牌固然你好我好,可是不按套路做事的时候更多,泥沙俱下才是生活的真实。人永远不能设计生活,但生活却总能设计人,人许多时候不是被生活设计就是被生活算计,人生有的时候是很苦的啊。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们经历这一出“劫难”,虽然写作文时叫苦连天,但就生命成长而言却也算是“一件好事”。家长和老师应当看到它的教育价值,然后给予及时的点拨启发。这不也是一种人生的幽香和落花么?也是可以学会欣赏的呢!
(特别声明:本次期末考是区统一考试,试题非我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