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有养
来自丨有养
4月26日起,当当创始人李国庆带人到当当网办公场所抢走公章和财务章,后面下发一份人事任免文件,单方面宣布罢免俞渝的职务,闹剧层出不穷。
而俞渝却始终没有露面与李国庆对峙,只是一个公司副总裁代表当当网出面发言表态。
回顾当当李国庆和俞渝自2019年10月开始“对峙”,俞渝曾忍无可忍,将李国庆骂到狗血淋头。
那么,这次俞渝为什么始终没有出来正面与李国庆硬杠呢?
我想,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的儿子。
4月27号,李国庆公开了他与儿子的聊天记录,其中提及希望儿子做中间调解人。
但其实,想通过儿子来调节他与俞渝的冲突,这不是他第一次这么想。在之前,李国庆就非常希望儿子作为中间调解人,来帮助解决问题。
但是一直以来,儿子都保持着中立的态度,也对此事有着自己的看法。
他说:大家可以做沟通,但我拒绝站队,我爱妈妈,也爱爸爸。
于是李国庆,向儿子道了歉。
他还对儿子说:很抱歉,给你带来了不少的困扰,要不要我出钱?给你找一个心理医生看一看……
可是这句话听上去为什么这么心酸?
那是因为,夫妻两个闹得你死我活,受伤害最大的,不是那个输了的人,而是他们共同的孩子啊。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曾说过: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在孩子的眼里,父母都是最应该代表爱的人。在这种充满爱和安全的家庭氛围之下,孩子才能健康长大。
而当夫妻两个在孩子面前因为一件事表现出怒目圆睁歇斯底里的争吵、甚至动手将家里砸的一塌糊涂的时候,躲在角落里的那个孩子,心里的那份柔软和单纯,备受打击,甚至开始灰暗,逐渐扭曲,原生家庭带给他的这种影响,绝对是一辈子的阴霾。
甚至由此,孩子的三观也会被扭曲,甚至颠覆。
我曾经在《承认吧,你真的欠孩子一句对不起》(点击回顾)一文里,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我有位朋友,孩子5岁了,最近正处于婚姻危机中。夫妻俩以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所以很多时候大声吵架并没有避讳孩子。甚至有时候气头上,还会吼几句孩子撒气。
有一天晚上,她哄儿子睡觉。快睡着的时候,儿子突然问她:妈妈,我过生日的时候许愿,都会实现吗?
她随口敷衍道:当然了宝贝,你的愿望都会实现的。
孩子问:那为什么我每次生日都许愿全家开心,可是全家都不开心呢?我明明没有做错什么事,爸爸还会骂我?
朋友一下愣住了。她原本没有想到,夫妻之间的问题,会对孩子的内心造成这样的恐惧和无助,甚至都不再相信希望了。
她想了几分钟,犹豫地说道:宝贝,妈妈要跟你说声对不起,因为大人之间的事,让你害怕了。但你要相信,不管任何时候,爸爸妈妈都永远爱你。
孩子听到这句话,释然了很多,很快睡去。
“对不起”这三个字,很多孩子都在等。因为父母的很多行为真的会对孩子造成巨大的影响。
著名心理专家马歇尔·卢森堡说:“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但对于孩子们来说,那些被忽视,被嫌弃甚至被放弃的感觉,在那个瞬间,都会化成利刃,深深地刻在心里。
就算当年的孩子成长为现在的我们,心里或多或少都会有着当年的那些不被肯定、以为不被爱着的阴影。
而从李国庆俞渝的事件里,深思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对孩子最好的富养,不是物质的满足,而是父母彼此深爱。
对于孩子而言:父亲就是引领的力量。母亲就是包容的力量。
所以,问很多孩子:“你是更爱爸爸还是更爱妈妈?”
孩子的回答往往耐人寻味:“我爱爸爸和妈妈。”
而父母的争吵,则是孩子心底抹不去的伤疤。
我们写过很多原生家庭的文章。
前不久的那篇《爸爸+妈妈就等于幸福?》文章里,我们也提到,很多夫妻,因为要维持一个家庭的“完整“,即使没有爱,没有互相包容和支撑的爱,也要尽力维持一个家庭的“完整”。
但在孩子看来,这种形式上的“完整”,恰恰造成了孩子心里爱的不完整。
因为孩子眼中看到的,永远都是父母两个人因为无法包容彼此而经常吵架,那种声嘶力竭的场面伴随着恐惧和无助,直击孩子的内心。
这个孩子还有什么底气,去面对以后他自己的家庭?是否他也会变成一个隐忍、虚假甚至愿意用暴力去解决问题的人?
而愿意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人,他一生的亲密关系,都会很失败。甚至也很难预料他人生的方向,究竟指向何方。
即使父母不再爱彼此,及时止损,也是正向的选择。
对于孩子而言,不是失去父亲或者母亲,而是,重新有了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父母的爱也不会缺失。
而夫妻之间最大的奢侈,就是体面分手,不撕破脸,。
再来说说原生家庭。
我们写过,小孩子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而长大之后,我们也有了对峙的力量。
父母给予的优良的习惯,保持传承就好;
父母带来的负向的影响,对峙抛弃就好。
今天,我们如果抛开任何一个后天的影响而仅仅抓着原生家庭伤害去谈类似的事件,都是不负责任的耍流氓。
如果用决定论的态度来看待“原生家庭”,认为在原生家庭中经历种种的可以决定你未来的命运,那就严重偏离了生命的本质。
虽然原生家庭决定了我们生命初期的状态和质量,但是成长却是我们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慢慢完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