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简书上的一篇文章,其中介绍到了一部电影《万箭穿心》,由于它的题材与我看到的一些社会现象有些相似,以及故事的背景是在离我不远的武汉,所以立马把这部电影翻出来观看。说真的,这部电影很接地气,有点让人难以接受又不得不承认它的真实。这部电影讲述了一段失败的婚姻之后,家庭的变故和不幸,导演并没有在电影中对观众的思想做过多的牵引,每一个事件的发生都是耐人寻味的和值得反思的。
在这部电影当中,所有发生的这些不幸的事情,正如马学武的厂长所说的:厂里那么多人在外鬼混,唯独只有你被举报到公安局。是的,这些事件放在90年代的任何一个普通家庭,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唯独在马学武家就是过不去那个坎儿,最后,影响的不仅仅是两个大人的感情和生活,连小宝的一生也牵连其中,而这一个悲剧正是我观影后最遗憾的地方。在我看来父母的婚姻关系,孩子是不应该牵扯进来的,更何况已经到了成年的阶段。
在电影中,小宝从小就会察言观色,一旦家中气氛不对,他立马会找一个借口拉走爸爸,避免爸妈继续争吵;或者直截了当的顶撞妈妈而维护爸爸。
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马学武和李宝莉之间的不和睦,小宝在小小年纪就已经牵扯到这层关系当中了。以至于影响了小宝一生的身心发展,就如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李宝莉说的,是她的错,小宝打小就没有同龄人的天真和欢声笑语,这样的影响是多么的悲剧。而且,父母之间的关系存在问题也不是小孩子能够解决的,毕竟在家庭关系中,父母的问题是成年人的矛盾造成的,未成年的孩子其实什么都做不了。
其次,孩子已经到了成年的阶段,更不应该去干涉父母之间的关系。因为在成年之后,孩子是以一个成年人的角度去审视父母的关系,对父母的决定和行为更多的应该是理解,而不是去责备其中的一方,并让其背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债。在影片当中,从马学武和李宝莉关系的破裂到马学武的轻生,小宝一直对他妈妈李宝莉采取敌视的态度,即使他长大以后查明了爸爸的死因,他还是无法理解他的妈妈,李宝莉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他不仅没有任何的感激,反而最后冷漠的看着她离开。这是父母之间关系问题让李宝莉背负了对儿子的亲情债。
其实,小宝是没有必要牵扯到父母的问题当中的,作为成年人,他应该理解他妈妈的苦和累,要感激妈妈对他的养育之恩,而不是以亲情这种方式对妈妈进行道德绑架。马学武的死是夫妻双方共同问题造成的,并非是李宝莉一个人的责任,小宝不能因为李宝莉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责任,把所有的罪因归结于李宝莉,以及李宝莉对他的付出视作理所当然。这样的想法和行为,不管是对他自己、对李宝莉还是对整个家庭来说,都是不自由也不公平。家庭情感的维护并非一个人的责任,也不是某一个家庭成员的问题,成年之后的小宝应该客观的看待父母之间的问题,而不是偏执一方的去干涉。
这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普通家庭的普通问题,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也是司空见惯的,暂且不去追究问题的根源,但是不管怎么样,孩子是不应该牵扯进父母之间的问题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