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庭神话”不被戳破
许多充满暴力的家庭都会将非常“正常”的一面展现给外界,这种外显的体面和家里的实际状况往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构成了“家庭神话”的基础。
难道只有我记得以前的事情吗?只有我知道发生过什么?不过都不重要了,反正我也从来没有说过一个字。其实我和家里的其他人一样虚伪。但我总觉得也许某天事情会不一样,我不能放弃这个希望。也许我们演得再投入一点儿,就真的成了正常的家庭。
站在情感的十字路口
受虐儿童的内心蓄积着强烈的愤怒。当他们被暴力虐待、侮辱、恐吓和诋毁时,又或者因为感到痛苦而遭到责骂时,他们怎么可能不愤怒?但幼小如他们,心中的怒火往往无从发泄。于是成年之后,他们会想方设法地寻找宣泄的途径。
霍利很早就有了“表现”的迹象,即将强烈的情绪转化为有侵略性的行为。青少年时,霍利总是不断惹麻烦,还被学校停课了好几次。成年后,霍利形容自己是一只“会走路的火药桶”。
霍利把怒火发泄在年幼的儿子身上。在其他的极端案例中,压抑的愤怒也可以表现为暴力犯罪行为,比如家暴、强奸甚至谋杀。很多囚犯儿时都曾经遭受过身体虐待,他们不知道如何适度地表达自己的愤怒。
凯特在幼年时就适应了受害者的角色,并一直生活在这个角色里。她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免受他人的利用和伤害,于是,她童年时所经历的痛苦也一直延续下来。和其他人一样,她心中累积的愤怒也需要一个宣泄口,可是她不敢直接表达,所以愤怒就通过一些身体和情绪反应得以显现,比如头痛、胃痛以及抑郁症。
有其父,必有其子?
在一些案例中,被虐待的孩子会不自觉地步他们父母的后尘。毕竟虐待者看起来强大而且无懈可击,被虐待的孩子幻想着拥有这些素质之后,就可以保护自己。因此,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沾染上他们最讨厌的、有毒父母的某些性格特质。
不过,这种传承并不像大多数人以为的那样普遍。
研究显示,许多童年受虐的孩子长大后并没有成为施虐的父母。然而他们中的很多人也难以接受温和的、非暴力性的教育手段。出于对自己童年时遭遇的痛苦的抗拒,他们往往刻意不给孩子制定规矩,或是不会强制执行定下的规矩。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身体虐待型父母的成年子女的一些常见问题,比如自我厌恶感、对父母的依附、无处宣泄的愤怒、难以战胜的恐惧、对他人的信任缺失以及自身安全感的不足都是可以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