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非常流行“做更好的自己”,在2017年底现场听完逻辑思维的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后,更是下定决心,和时间做朋友,也把新的一年里“做更好的自己”变成了励志的座右铭。
于是按照给自己定下了各种新年目标继续坚持,从小的每天坚持学习英语至少半小时,坚持阅读一小时,每天得到听书一小时,每周坚持写作,健身锻炼,还在KEEP上下载了每天的健身练习,至于大的目标,考证,理财,区块链学习还没有来得及正式起来,忙中出乱的事情就来了。
因为早上五点早起学习,中午不由自主地就会打瞌睡了,以往都是七点半起床,缩减了两个半小时的睡眠感觉身体不舒服了,这不一个月不到两次在开会时打呵欠了,毕竟岁月已不在青春么!
晚上回去觉得有阅读任务及打卡必须要完成,即使因为工作下班了也提醒自己要坚持完成目标任务,其实阅读时已经心不在焉了,只是为了完成时间规定的任务而读不入心去了!
周末因为还有写作健身安排,孩子补习陪读呀,外出就餐呀,以往的家务活呀,卖场购物呀,一概省略或者应付掉了,说话语气也基本是“我忙着呢”字开头,不容协商了!
这不,孩子和爱人都不高兴了,都没趣的在屋里闷声打游戏,看到时又忍不住去责问,“为什么我在看书时,你们非要游戏还那么大响声影响我,就不能安静点也看看书么?””你是你,我们是我们,你自己鸡血还要别人都得陪同,什么逻辑?”,终于爱人孩子都要爆发了。
今天听到李翔老师的知识内参《为什么人人都想做更好的自己》,介绍了《纽约客》杂志上登录的一篇文章《立志自我提高是否让我们变得更糟了》,文中介绍说美国两个商学院教授研究过此课题,他们设定了许多目标,也制定了一个表格严格执行那些目标。
折腾一年后感觉精疲力尽,都觉得过了最不像自己的一年,因为他们的焦点全都在自己身上,反而忽略了身边的朋友和家人。
文章分析形成原因分为三个,1.本能让自我希望过上好日子;2.文化鼓励自己追寻实现高目标;3.带来自我提高的消费经济影响;
其实真正如何更好的与自己相处,文章也提出了我们不能被流行风潮裹挟,承认自己的平凡并没有什么不好,除了专注自我,还应该更多关注别人的感受,从前的传统美德,比如正直,自控力,忠诚,责任感,才是我们更应该去培养的东西。此外,对于生命里那些并不完美的事物,我们也应该接纳,而不是去逃避。
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这句蛊惑人心的“做更好的自己”有时真的不接地气了。
虽然带来了正面的前进与成长,但也带了负面的状态,身体反抗,忽略家人的感受。是需要调整自己,和家人好好吃饭聊天,安排好家庭生活,留出陪伴孩子家人的时间。
不能一下子要求太多的目标习惯,先要求能保持二三个习惯的良好效果,调节磨合找到更合适方法才增加其他目标,这样才会更积极安心,要接地气地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