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我想这是每一个教师的心愿,我们一腔热情地备课,满怀激情地上课,只为把毕生所学传授与每一位莘莘学子。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总有一少部分同学跟不上老师的节奏,难以实现同频共振。我们也少不了有“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感慨。
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到: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无动于衷的精神状态。学生在某一学科上学业落后,考不及格,这倒并不可怕,而最可怕的是他那冷淡的态度。
诚然,我们更多的是在意学生学习的态度问题。学会学不会是能力的问题,学不学是态度的问题。教师还是应该思考怎么去唤醒、转变那些无动于衷、态度冷淡的学生们。
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接近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的最可靠的途径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
最近接触到一个这样的女孩:超级惧怕英语,一听英语眼睛就发直,曾因为学习与父母冷战一年多,现在因为要中考不得不补习英语。通过接触,我发现她最大的问题是不够自信,她觉得自己英语差,就不想学,越不学就越不会,就这样一直处于恶性循环之中。于是我就尽力给她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不遗余力地表扬她,鼓励她,鼓励她大胆发言,积极思考。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从刚开始的抓耳挠腮,到之后的点头示意,再到后来主动地提问。不得不说,她真的进步了很多,她也慢慢喜欢上了这门学科。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
我想,让学生思维动起来的同时,我们教师也应该思考:自己的讲授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接受起来是否可以更容易?能否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精心打磨自己的课,让学生真正喜欢我们的学科,真正爱上我们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