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北大教授吐槽学渣女儿火了,自己可以说是神童,妻子是北大毕业,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可是女儿却几乎完美地避开了父母的学霸基因,最后只得感叹道:这是天道没有办法。
从小我们被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等我们做父母的时候也是这样做的,给孩子报补课班,给孩子的教育,生在高知识分子家庭中,自然更耳濡目染,应该变得更加优秀才对,随着付出越来越多的精力,于是父母越来越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就是个普通人。
可是现实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天才,最终你的孩子很大概率会是个普通人。
科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提出“均值回归”的概念,一种上涨或者下跌的趋势不管其延续的时间多长都不能永远持续下去,最终均值回归的规律一定会出现。简而言之就是无论之前家族的智商有多高,其后代会慢慢向着平均值的方向发展。
以下是图片地址:或者直接搜索家族智商遗传振荡图
我们不得不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如同北大教授说的:无论你多优秀,你的孩子大概率是个普通人,要认识这一点并学会接受,对谁都好。
那难道我们什么就放纵不管吗?当然不是,当心态摆正后,还是有办法调整的,毕竟父母的格局才是孩子真正起跑线。
张华老师根据多年的研究及实践经验发现,世界各大名校越来越注重将孩子培养成T型人才,不再只追求成绩的高低,相比学习好,有特点更重要。他在著作《世界是我们的课堂》里分一个广度和深度:
以下是图片地址:或者直接搜索 新T型人才的三个特征图片
现在我们来看看如何让普通孩子成为T型人才,成功的超车赢在终点。
一、提升阅读力
年少的知识广度,决定日后的精神高度。
何为有用之人,很多父母都认为有一技之长,能赚钱的人。但是在哈佛通识教育体系中,首先倡导的是视野开阔,掌握多元知识,不要急着成为专才,提升融会贯通能力和可迁移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来源就是阅读,阅读不但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更是丰富人生阅历的基石。
作者研究和访谈了近几年的学霸,发现他们都酷爱读书,海量阅读。比如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大放异彩的武亦姝,还有2017年高考湖北省学霸王雷捷,他家的家规就是阅读。
那如何提升阅读力呢,张华老师归纳总结了“青少年QBCDE阅读法”
为了让孩子一开始爱上阅读,我们可以通过情景展现或者辩论和方式来构建一个主题,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二、自律培养
对大人来说,自律才是自由,对孩子来说,自由才是自律。
张华老师认为没有帮助孩子找到自驱力的自律是他律,难以持久。我的理解是自律是结果,而动力源是自驱力,如果不是他自发的运动,而是要靠他人监督,这样的运动很难长时间维持。那如何找到自驱力呢,总结下有三点:
慢即是快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孩子慢,其实是双方对时间的认知不同,对于家长而言,时间是立体的,每个模块都有相应的事情,家长关注的是未来,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关注只是当下,他们更容易进入专注的境界。比如经常会看到孩子玩一个玩具玩几个小时。
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就是接纳孩子的“慢”,适当允许孩子“拖拉”,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达芬奇是天才,但也是有名的拖拉大王,他的名画《蒙娜丽莎》画了十六年之久,在这期间,他不断尝试各种画法手段,最后运用光和影的透视法,创造出蒙娜丽莎那难以捉摸的微笑,为观画者留下神秘之感。
危险即是安全
之前看过网上一个研究:当一个人头顶上有障碍牌的时候,你告诉他:千万不要抬头看,结果你会发现90%的人会抬头看撞到牌子,可是实际上你要是不提醒,大多数人不会被撞到。
我们在生活中总是提醒孩子小心一点,可是大人与孩子的视角是不同的,有个心理学术语:透明度错觉。意思是我以为你知道,其实你不知道。同样一杯水,大人看到的泼洒后的危险,而孩子看到的玩水的乐趣。
所以与其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危险所在,不如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边界在哪里。
给方向不如指方向
在《童言有计2》中,朱丹说女儿才一岁大就已经买好钢琴了,应采儿却选择告诉孩子学琴的艰辛,让其坚持下去才能买琴。
同样一架钢琴,对于两个孩子却是不同的意义,聪明的父母懂得以退为进,激发孩子的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然后加以鼓励。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给方向不如指方向,让孩子主动去学习。
总结下,想让孩子自律,究其根本就是让孩子找到动力源自驱力,主动的自律才是长久之道。
三、抗挫能力
逆境,是倾覆弱者生活之舟的波涛,它又是锤炼强者钢铁意志的熔炉。
以往智商、情商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而现在随着社会压力越来越大,逆商成了决定因素。
逆商全称是逆境商数,也就是面对挫折、摆脱困境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抗挫力。抗挫力如同弹簧一样,可以让其遇到挫折后反弹和复原。
近几年频发学生跳楼事件,其实究其原因是孩子被保护得太好,变得“输不起”了,一旦结果不是自己预期的那样,他们的心理防线就容易被攻破,觉得自己没用。
那作为家长,如何让孩子变得“输得起”呢,提高自身的抗挫力?张华老师说有三个办法:
允许孩子犯错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中说到:当孩子认识到自己错误的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后,吸取这方面的经验,以后不再犯,就是自然惩罚。在培养孩子道德品质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更多地采用自然教育法,少用人为惩罚。
进化心理学家哈瑟尔顿和列托也说过,“人类是以‘犯错’的方式来适应世界的,不犯小的错误,可能就会犯更严重的错误。
考试失利,比赛失败,貌似挫折与我们如影随形,但是犯错其实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催化剂,孩子只有不断犯错,才能不断改正学习,我们当父母的,真正应该做的是,在可允许的范围里,让孩子去试错,知道犯错并不可耻。
事情成功了,我们要感激,事情失败了,我们要接受。童年本来就是一个训练场,失败是进步的一部分,也是生活的调味品,不吃苦,哪里知道糖的美味。
帮助孩子复原并复盘
当孩子犯错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然后给予一些真实的反馈增加其信息,比如表扬其在遇到困难师傅的一些积极行为。
同时也要进行复盘,在《我每天工作3小时》中,作者根据自身经历告诉我们当要制定目标的时候,不仅只是看结果,也要看过程、看差异、看条件,这样制定的目标才是正确的目标。
我们根据这三点重新厘清长期目标,该放弃就放弃,不要满足一时的自我满足和自我安慰,要时刻谨记我们是为适应未来培养孩子,而不是当下。
培养孩子自我调节能力
意外是大自然的底层逻辑,失败及挫折是常态,所以我们不仅教会孩子告别玻璃心,提升真正的自尊心,也要让噶孩子懂得如何关爱自己,懂得自身的价值。
其实挫折如同一个漏斗,在筛子晃动的时候,很多人都从缝隙中掉下去,只有极少数人留在筛子上,那些缝隙就是自我调节能力。
蒲松龄落榜后写出了《聊斋志异》,马云三次高考,最后成立阿里巴巴。而项羽兵败,本可以卷土重来,却选择自杀。他们都失败过,有的人选择越挫越勇,有的人却选择一蹶不振,究其原因就是自我调节能力在起作用。
有专家说:,这个自我调节的能力,好像就是我们有一种从内在而有的一种坚强,遇到困难不被打倒,我也不气馁。
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如同弹力球,不管你多用力地投掷它,它都可以从地面弹起后恢复原状。平常我们经常说人要有同理心,实际上,对于低谷的自己,更需要同理心,他可以让我们即使身处泥泞,仍有不断前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