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1日
清晨4点半早起的知了在窗外不停地嚷嚷热热热。
下班回来,推开门,一股寒气窜了出来,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卧室窗户紧闭,厚厚的窗帘遮挡住窗外的光亮和热气,空调在呼呼的转着。屋里开着灯,儿子斜躺在床上,抬起头来瞟了我一眼,打了个喷嚏,继续翻着绘本。他还穿着早上起床时穿的背心,下面套了个短裤。在这样的空调房里呆上一天不活动很是让人担心。
我建议他去外面跑两圈再回来吃晚饭正好,他找了件T套上,说是准备出去,但终究还是没能出去,嘴上虽然说了,但内心里不想出去锻炼的欲望却成了出门的羁绊,这一点和读书一样。《海底两万里》还停留在威海营时读的第86页,我不是药神的电影票还是回来时我夹在这一页作为书签。貌似大部头需要花长时间阅读的正餐一直都没有图画书、漫画书这类快餐有吸引力,虽然已经即将上初中。一个人能抱着一堆画报翻半天不动地方,但看到满是字的书却像是要爬一座高山,刚到山脚就已经泄了气。
吃完饭继续趴在床上翻图画书,没有了学习计划,我好奇小孩儿这一天一个人在家里都干了些什么?学校的作业摆在床边,我翻了翻数学卷子,还尚未开始。海底两万里是语文作业之一,参营期间读了1/4不到。其他作业就更不用说了,可能觉得后面还有20几天才上学,时候尚早,一切都还不晚。留到最后几天开启疯狂作业模式。撕掉了学习计划把中英文阅读也统统扔进了垃圾桶。
我怕他一个人太无聊,提议把手机给他,给他下载些音乐、故事等白天听听,但前提是网络在白天要断掉。他有些诧异,有些犹疑,迟疑了一会儿才很不情愿似地点点头。我有些不解,白天可以听听音乐和历史故事应该会比之前要好多了吧。但貌似他不这么认为。
我说手机由爸爸保存着,等爸爸回来我下载些听的东西,可以换着听。他不语。爸爸回来听了我的建议有些诧异,我解释他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我会把网络断掉他翻了半天拿出了手机。我打开手机,微信登录记录显示当天下午儿子的微信曾登录过,而且还给好友点了赞。想起刚才他提到他的同学**去了蒙古,&&去了西藏,我问他你怎么知道的,他说之前他们说过。微信朋友圈中**&&都在晒旅游照片或游记。我恍然大悟!
今早上六点半,问睡眼朦胧的爸爸昨天他玩手机你知道吗?在一边酣睡的儿子却突然发声“嗯?”也许是手机这个敏感词刺激了他的哪根神经,他翻了个身。我马上沉默。他不再出声,我提醒他上厕所,上完厕所他去到另一个房间。爸爸有些疑惑,估计他怎么也想不到费尽心思以为万无一失的地方还是被儿子找到了,想想我们两个都还蒙在鼓里,是不是有些可笑?
育儿从来都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在他们的眼中无所不能,无比值得信赖,而当他们慢慢长大,父母渐渐老去,孩子的本领会越来越大,这是父母希望看到的,父母更希望看到的是这些本领是对孩子有益的、能够给孩子带来幸福的真本事,而不是投机取巧、自欺欺人、瞒天过海的小伎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