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弟弟的情绪化越来越多。每次哭闹起码半个小时不能收场,我每次都告诉他,妈妈允许你哭一会儿,但哭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每当你哭一会儿之后,我们要学着深呼吸,慢慢平复自己的情绪,再清楚的表达自己的需求。看能不能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做不到也没关系,让他知晓就OK)
但每次爸爸听到我说:情绪、控制、深呼吸……这些所谓的“成人化”词语时,他都在旁边带着嘲笑的口吻嘀咕着:两岁多的娃儿,他莫非知道什么是情绪、控制、呼吸。我没有和他及时的辩论,他不懂的是我的真实用意。醉翁之意不在酒,确实不能让他立马理解,时间长了至少能让他口袋里拥有更多的词语糖果。
首先,这些新鲜的词语渐渐地能引发他的好奇心。从妈妈嘴里冒出这么多奇怪的词语,都是什么意思呢?保持好奇心,是孩子学习能力的前提要素。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去思考和察觉,什么情况下妈妈会用上这些的词语?再大一点,他的世界中不再单纯的只是爸爸妈妈哥哥、婆婆爷爷、外公外婆之间的关系,慢慢地会发展到幼儿园的老师、小朋友、叔叔阿姨等,他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大时,他会听到更多的语言,这时他会在他的口袋里面去找到自己对应的词语糖果,再次刺激他的思考,而不是感到陌生和茫然。其实语言的运用就是从词语的知晓而开始。让他口袋里的词语糖果积累得越来越多时,后面的运用其实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不必强求和解释,也不必让他立马能理解,等有一天自己去探索、或是主动来问你,比你解释给他听的效果好十倍。更能为孩子带来成长型思维的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孩子都听不懂,我还是会夹杂这些所谓“成人化”的词语。都说孩子是一张白纸,既然是白纸我们在作画时先构出轮廓,再润色。不要被自己的固定思维圈在一个有限的范围里面,更不要你还小等长大点再说给你听,现在说起反正你都不懂,我也懒得说。
《父母的语言》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以上说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推荐给大家,希望也能对你有所感触。
孩子早期的语言环境,即父母提供的语言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先天潜能的发挥。父母语言的神奇作用远不止简单的词汇导入。这是决定特定神经元回路的优势、持久性和修剪其他神经元回路的必要刺激因素。
根据父母对孩子说的词汇量和父母对孩子说话的方式,父母的语言会对孩子的数学能力、空间推理、自身行为约束和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语言,大脑超凡的能力能将其转化成比语言实际所传递的意义更广泛且更复杂的理解力和其他能力,帮助孩子打下日后学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