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给自己制定的计划中,有一项就是断舍离,希望自己能够过上少而精的生活。
春节前,借着清洁收拾整理,这项理念的践行,算是正式拉开了序幕。
其实,接触到断舍离理念,已经不是一两年了。从2016年买新房不知怎么装修开始,阴差阳错看到了整理收纳类的书和文章,就逐渐开始感兴趣。
后来读到了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看了山下英子的《断舍离》,看了逯薇的《小家,越住越大》,才真正明白,拥有新房子,并不真正是有了家,而只有家的主人,才能赋予房子灵魂和内容。
特别是看了简友欢颜的整理历程,看到她几年来整理的前后对比,将一个零乱的家,变成一个整洁的家,她自己从一个泯然众人的孩子妈,变得通透清盈,这种改善很让人震撼!
我们不能改变世界,那我们就改变一下自己的居住环境,让它更舒适,更简洁,更温馨,这个愿望,不难实现吧。
1、断
断绝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这一点,我在一年前就开始逐渐实施。
之前的我,是一个买东西不嫌多的主,和同事买花生、白糖,都是一次十斤的买,试想,对于现在的小家庭,买这么多,一两年都吃不了,反而浪费了。
衣服也一样,学生时代,物资匮乏,等自己工作有了薪酬,也想着把自己倒饬的美美的,但不会审美,不会选择真正合适自己的,选的衣服,常常是一时心血来潮买来,穿不了一两次,就压了箱底。结果就是,经常买衣服,经常没衣服穿,衣柜里衣服堆积,但真正出席一下正式场合,却都上不了台面。
一年前,我开始下定决心,审视自己的一柜子衣服,先初步剔除了质量太次,穿几次就不能穿的衣服,再送走了由于体型变化而无法再穿的衣服,衣柜里剩下的,就是质量还过得去,样式也还不过时的一些衣服。
本着出一进一的原则,买衣服比原来谨慎多了,频次降低了,品质慢慢提升。对于我这样的工薪阶层,不可能一次到位全部换成新衣服,这样的衣柜“换血”只能持续进行。
我的目标就是,衣柜打开,都是适合我,我也喜欢的衣服,可以应付出门、赴宴、上班等各种场合的衣服。
2、舍
舍弃多余的废物
舍,看上去挺简单,不就是扔扔扔么。但实际上,并不简单。
前年搬家前,将孩子大部分变小,七八成新的衣服,送给了邻居大妈,邻居大妈说亲戚条件不太好,有差不多大小的孩子正好穿。她欣然接受,我也为衣服继续发挥作用而高兴。
我日常衣服并不是很多,也陆续舍弃了一部分。
这两年,每年都会从原来的衣服中拣出一部分,找出它们不再适合我的理由,想送人。但实际上,我基本没有可送的人,于是继续放着,等着送人。
今年春节前的清洁,我搜罗出凡是存在三年以上再没穿过的衣服,不去管当时买时价格贵贱,也不去管送不送人,狠了狠心,内心与衣服做了告别,都整理好放进了捐衣箱。
看着整理出的五六袋衣服,想象着它们或许又能帮助到哪个贫困地区的人家,心里除了不舍,更多是欣慰。而柜子里不再塞的满满当当,而是有了空地,有了空气流通,我都感觉到衣柜里的其他衣服长舒了口气的感觉。
在整理时,还有公司原来发的洗衣粉、胶手套、香皂等劳保用品,我拿出一部分,送给了需要它的朋友。
舍的最大障碍,就是舍不得,总觉得当时这些东西也是拿自己辛苦赚的钱买的,扔了多可惜。或者,这件衣服当时挺贵的,或许哪天还会穿呢。
但实际上,这些东西,除了占用空间,积满灰尘,好几年也等不到你翻牌子,《断舍离》书中说,长久不用的东西,也会生出怨气。与其这样,不如让它们有更好的去处。
舍清单:
(1)、衣服:
(2)扔掉过期药,来年更健康
(3)多余的杯子
(4)送人的
合影:
3、离
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从物资匮乏年代过来的人们,对物品都有一种执念,觉得我只要拥有了它,就会有安全感,这也是我们父辈们总是积存好多物品,就连塑料袋都舍不得扔掉的原因。
但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说,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需要什么,随时都可以买来,何必把自己的家变成仓库呢?
记得日本一个很有名的极简主义者,他的家空空如也,只有满足他个人使用的一些生活必需品。他的理念就是,把自己融入了自己居住地周边环境中,需要什么随时满足,又何必在意这件物品是放在我的家里,还是放在超市呢?
这种简单生活的理念,让我受益匪浅,我现在也不再执着于什么东西我非要不可。如果当下不需要,那就先不让它进我家,真正需要的那一刻,买来的东西才是发挥效果最好的那刻。
比如床品类,每个床上有一到两套换洗的既可,内衣类,也是如此,勤换洗,勤淘汰,这样家里物品的总量不会大幅上涨,但使用的频次提高,淘汰速度加快,反而会经常用到新物品,变相满足自己的购买欲望。
总之,我只是个普通人,做不到,也不喜欢家里空荡荡冷冰冰的感觉。
每个人的家居环境,其实也反映了主人的喜好、气质,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干净爽利,有品质的人,所以,我与我家,也应该气场相合,相辅相承。
从身边的物品开始,持续断舍离,包括手机上的公众号,app,社交圈子,加入的社群,看的书,一步步来,让自己的生活简洁有序,让自己充满对生活的掌控感,这就是我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