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家学宝,每天收获专业家庭教育知识◆◆
图片来源网络
家学宝主笔团 | 狄奥根尼的木桶
我们现在从事的工作在15、20年后会消失吗?
很有可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美国注册的720种职业中,将有47%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其实机器取代人工这样的事情,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比如从去年开始,银行就开始积极裁员,并推广无人银行。
图片来源网络
目前上海已经有多家银行,实现无人银行,只有极少数数的银行职员,大多数业务都由机器取代。笔者在一个月前去建设银行办理业务时,就被告知5万以下的现金业务全部都在机器上通过自助服务操作。看来原来大批名校毕业硕士挤破头才能进的铁饭碗,银行系统也不保险了,基层的柜员将面临失业,他们的大部分工作将由机器来接手。
我们日常去的超市,也逐渐只开放少量人工收银窗口,大量顾客可以去自助服务通过机器或者刷脸支付。这些自助服务有着排队时间短、不用带现金、不用找零、避免尴尬等优点,深受普通市民的欢迎。
图片来源网络
当然作为资方代表的企业,也可以减少人工成本,减少雇佣大量员工,看似是双赢,但是别小看这一点,这可能成为决定普通人未来生活状况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在劳资关系中,一旦市场上就业者过多,偏向买方市场,企业家就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压低工资压榨员工。
即便是强人工智能还没出现的今天,就已经出现了这么多简单劳动力被机器取代的现象,当人工智能时代来临的一天,想必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就业方式将已一种全新的打开方式出现。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一系列科技变革,将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人们的生产方式,和未来职业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马云就在纽约举行的彭博全球商业论坛上发表讲话时指出:
“未来30年人们每天只需工作4个小时,并且会有大量岗位被人工智能抢走。”
面对这样的变革,孩子需要拥有哪些能力来迎接挑战?自己又能为孩子做点什么?
别急,今天我们就一起聊一聊,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你家的孩子需要哪几种能力?
1.创造内容
这两年来抖音类短视频节目越来越火,同时也带动了网红经济,捧红了大批网红,造富了一批主播。
“抖音现象”背后的原因引人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平时默默无闻的人一炮走红?
他们成功的因素也正是目前机器难以取代人的部分:“创造性内容”。
大多数人习惯性地去消费别人创造的内容,而另外一些人则能够将自己的感受、知识以一种趣味性、创造性的方式表达出来,这项关键能力决定着孩子未来的发展。
机器最容易取代的就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因此上文中的收银员和银行柜员首当其冲,迅速被机器取代。而人之所以为人,在于其内在丰富的精神世界。
即使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们不愁吃穿,工作也由AI代劳,对于精神文明的消费仍会是人们的一种刚性需求,甚至比重会进一步增大。
由此我们便能解释为什么抖音越来越火,因为它创造内容的方式,给了大众一种简单,快餐式的精神消费体验。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些创造性内容必然会越发成熟,富有思想性和展现自己的幽默感。
因此尽早地培养孩子去创作内容,而不是单纯地去消费别人创作的内容就显得尤其重要。
2.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也被称为同理心,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它最早是由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并运用于心理咨询中的,但如今,共情远远不只是一个单一的概念或技能,而被视为社交中的重要能力之一。
前段时间,甘肃庆阳19岁高中女生李某奕因被老师猥亵,患上抑郁症,从百货大楼8层跳下的事件被议论纷纷。人们不止是为了一条美好生命的消陨而惋惜,更为那么多冷漠看客而悲愤。时间回到案发时,女孩坐在8楼护栏外围的边缘,楼下的围观者不但没为其揪心、犯难,反倒是起哄并怂恿女孩“赶快跳”,甚至拿出手机进行直播。
在她跳下后,有围观者兴奋地吹起了口哨,还有人欢呼雀跃。围观者这样的冷漠、反常,让人怀疑他们的良心尚在吗?也有另一种人,纷纷感叹这位女孩的悲苦,替她惋惜,觉得十分可怜。这样的心理也不是共情,而只是同情。
同情仅仅是站在我的立场上看你的问题,这是一种怜悯,双方所处的位置不同,不能平等交换身份,同情不一定会对对方的感受有理解和体会。
如果当孩子看到坐在操场边哭泣的同学时,会感受到他的悲伤吗?还是只是觉得他很可怜。作为一个有共情能力的孩子,他或许可以说:
我看到你哭了,你肯定很伤心、很无助吧,你可以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吗?我帮帮你吧!
相信对方听了之后,一定觉得非常暖心。而如果孩子只是对对方表达了“你一个人在哭可真可怜”的同情,会让对方产生被“看低”的想法,情绪就更低落了。
如果孩子看到在家里失落的你,他会体会到你的情绪吗?
你会希望孩子给你一个拥抱,说出你现在悲伤的情绪,还是希望他告诉你“妈妈,你可以……做”的建议?
图片来源网络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一个拥抱就足够了。
所以,共情能力高的孩子,不是指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多么强,而是深深体会对方的情绪,并帮助他表达出来,相信被理解的那一刻,一切都释然了。
不少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共情能力和亲社会行为有着较强的相关性。
牛津大学的Patricia Lockwood等研究人员扫描了超过30人的大脑,这些人正在学习如何完成一项任务,有的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有的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还有的人不为任何人谋利。
结果显示:平均而言,当参与者是获益者的时候,他们在学习如何“获胜”的任务中最快,但是,当他们为了他人谋利时,学习的更快的,是那些有更多共情的人。
常常帮助他人,懂得理解他人情绪的一定是受欢迎的人,他们会被别人认为是更有“人情味”的人,因而获得更多的信任。
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呢?
有3点非常重要:学会换位思考、倾听和尊重。
孩子不懂,家长可以先以身示范。
比如,当你发现青春期的孩子背着你在外面玩耍,而他却告诉你和同学去图书馆看书了。那么你一定不要着急大发雷霆,因为这样只会拉远你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首先换位思考他这个年纪又社交的需求很正常。希望和同学出去玩来获得愉悦感,并用语言表达对他的理解:
我知道你很想和同学在一起玩,因为那样你很快乐。
其次倾听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并且尊重他合理的诉求和意见,不说教、不指责,表达你对他的理解。以后他就不会因为害怕被责怪而撒谎了,反而与父母有了更好的关系,这种社交的能量就从父母这里也得到了满足。
当孩子发现了这样的转变所带来的好处,自然而然,也会用这样的方式来解决和处理问题。
相信这样的共情,一定能为他赢得好人缘,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获得优势。
3.反脆弱性
反脆弱的概念由纽约大学特聘教授塔勒布提出,他将事物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脆弱性的事物喜欢稳定的环境。环境一旦改变就容易被摧毁,比如希腊神话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第二类是坚韧类事物。这类事物不依赖环境,保持坚韧,如传说中的凤凰。
第三类事物是具有反脆弱性的。它们随着外界环境的波动、变化,越发茁壮成长。就如同尼采的名言:“杀不死我的,会让我变得更强大。”
在我们的人生中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就如同辛弃疾的词句:“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在孩子面临困境时,是沮丧逃避,就此沉沦,还是迎难而上,转危为安,这体现了孩子的反脆弱性。拥有反脆弱性的孩子会更加乐观、主动、进取,对生活也会充满信心,拥有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最后借用塔勒布的《反脆弱》说一点关于职业选择的干货,我们怎么知道未来有哪些职业会被淘汰?提前规划好孩子的职业发展呢?
塔勒布认为:某项职业的存在的时间越长,它的反脆弱性就越高。
图片来源网络
比如教师这个职业从古希腊苏格拉底时代就开始了,中国从春秋的孔子时代,开始已经有近3000年的历史,因此教师荣膺未来不能被AI取代的职业榜单顶端。
同样的有些职业出现时间很短,它们虽然当时很火,但具有一定脆弱性,可能因为某些环境变化而消失。比如笔者在阅读《海龟交易法则》时曾看到一种职业“帽客”,他们通过期货市场中买入价和卖出价的不同,低买高卖,赚取其中的差价。
虽然在当时那个时代他们提供了流动性,并赚得盆满钵满,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他们的很多套利行为均有电脑程序来取代,因此帽客这个职业只存在过很短的一段时间,现在已经淡出我们的视野。
未来已来,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驾驶,这些技术将会以我们想象不到的方式改变我们的生活,家长也没有必要对这些变化而感到过于焦虑。
抓住人类的共性(创造内容、同理心),增强自己的反脆弱性,相信你的孩子在将来一定会有所发展,实现自己的价值。
家学宝编辑团队以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支撑,原创图文、音频、视频和测评内容,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养支持。家学宝——您手边的家庭教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