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使成都的气温骤降,风中带着清凉和一丝丝凛冽,我喜欢这样的温度,可我不喜欢每年被考试充满的秋天。
今天和朋友聊天,聊到了努力这个话题。自己最确切的感受却是现在的状态离这个词越来越远了。已是毕业的第三年,如果我一开始足够努力的话,我原本是可以在今年考综合阶段,从而把自己从“中秋、国庆放假而不能休假”里解救出来的。据说现在的生活是由三年前的自己决定的,这个理论确实在自己身上得到很好的验证,如果三年前的自己努力地考上了研究生,或者努力地找到一个还算满意的工作,大概是另外一副光景了吧。
三年前的自己究竟在做什么?细细回想,那时似乎正在纠结到底是考研还是找工作,每天很早地去图书馆,但可能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时间并没有多久。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很久,最后错过了秋招,考研也以一分之差落榜。可是明明当时的自己看起来确实是努力的,每天会早起第一个去图书馆排队占座,会听到图书馆闭馆音乐响起后再回宿舍......后来我才明白,我曾经坚定地认为当时的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花光了所有的力气,实际上,我在当时也可能只是用了50%的努力,而造成自己觉得自己非常努力的错觉大概源于之前的日子都过得太舒坦,生活得太容易了。
的确,整个中学阶段生活上的一切全部由父母操办,我只用好好学习就行。而且爸妈不会给我很大压力,甚至在我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开导我带我散心。大学独自去北方,陌生的寄宿生活和迥异的环境让我一开始不适应得分分钟想逃离,可是这些都不构成实质性的障碍,我有充裕的生活费,这让我不必为基本的生活发愁。学习上的困难也不费多大力气就可以解决。秉持着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信念一直过完了前三年,直到大四。
生活就是这样,你越是想着不劳而获它越是要让你劳而不获。当升学压力或就业压力迎面而来的时候,父母的港湾终究还是庇护不了了。于是,不想面对升学压力时我想选择就业,无力对抗就业压力时我又想要升学。所以,我只是表面上看上去很努力,其实,我在逃避。而逃避不但可耻且没用,后来我去了实习时的事务所工作,奈何在听天命之前尚未尽人事。
记得中学时的一个朋友说他非常不理解不努力读书的同学,我问他为什么,也许人家的聪明才智可以发挥到其他领域,他说,真正聪明的人不会不努力。
当时的我还不太明白,只是觉得学习并不是唯一的出路,而现在,却越来越体会到他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我很庆幸自己在现在这个时候明白了这些道理,而不是更晚。毕业这两年多学会了很多,愿三年后的自己不再为现在的自己感到后悔。
一直很喜欢“孤勇”这个词,仿佛一个人挑起所有的重担,踽踽独行,坚韧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