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位老师、一个妈妈,我一直在想: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真正的大语文?直到有一天,我看到龙应台写得一段话:“上一百堂美学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玩,可以说是天地之间学问的根本。”这段话犹如一道光,让我瞬间找到答案。
孩子们是自然之子,理应把他们还给自然。心动不如行动,周末,郊区走起!
大巴车上,一路欢唱一路歌。我没想到看着沉默寡言的付熙桐竟然是个麦霸,一首接一首。看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孩子们咿咿呀呀的歌,我听不懂,但我享受和他们在一起的无拘无束。
首站是红枣博物馆。孩子们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眼睛根本不够用。他们不喜欢导游讲,更喜欢自己去看、去触摸、去感受。遇到他们感兴趣的会掏出本字记录,跪在地上、趴在地上、依着墙、支着胳膊……能想到的记录姿势这里都可以一览无余。“承承家睿,走啦!王凯天奕,我们掉队啦!两位童童,快去根雕博物馆看看吧……”我要不停地提醒掉队的孩子们。看着他们奋笔疾书的可爱模样,突然一阵脸红。我总想让他们看到很多的风景,殊不知专注一片风景胜过无数走马观花。调整思路,允许队伍三三两两,允许孩子们自由散漫,教育就要自然而然的进行。
参观完红枣博物馆,孩子们开始了真正的农耕体验。时常会心疼这帮孩子们,我小时候在田野里打滚、爬树、撒欢是件稀疏平常的事,如今对他们却是件需要花钱购买的奢饰品。他们真的像《朝阳沟》里的银环,韭菜麦苗分不清,指着大豆说芝麻。古人很早就给出了我们育子智慧:耕读传家。如今只剩读书了,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退步呢?
“吴伯岳,你捡得枣好少呀?”
“老师,我一直在捡,可后来发现袋子烂了一个洞,都掉完了。”
“你这这是猴子掰玉米……”
“此时啥感受?”
“努力很重要,装备也很重要。”
“厉害呀,孩子们!总结的真好!”
你一言我一语,伯岳捡枣事件就变成了一堂生动的课。教育无处不在,7教育无处不考验。
“老师,乔天奕和付熙桐打起来!”
两只心高气傲的“小公鸡”此时已搂抱在一起推搡起来了。追问缘由,原来一个发现了大红薯,一个参与了手刨,面对如此巨大的红薯王都想据为己有。看来贪心不仅大人有,孩子们也有。不在情绪中解决问题,不就事判断对错,先用大片的红薯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然后鼓励他们像探宝一样找出更大的红薯。当红薯地刨玩后,孩子们的注意力也不在红薯上了。虽然没有挖出更大的红薯,但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包红薯,那个大红薯就不是问题了。叫来两个孩子,问大红薯归属,他们给了我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大红薯送给高老师了!可爱的高老师那能无功受禄呢?条件是给孩子们买水喝!在背灼炎天光的农耕中,水已经比大红薯更重要了。生命中没有什么是最重要的,所谓的重要只是在某一个时间段。
看着满载而归的孩子们或抬着、抱着、抗着自己的战利品浩浩荡荡走出园区时,不仅感叹经历就是财富呀!
在生存与挑战,参拜始祖等环节中,有意为孩子们设计一点障碍,他们竟然都不认为是困难。在集体中,他们每一个人尽情地绽放着天性、发挥着优势:佳霖帮老师整队伍,小米、一冉照顾最小的艾米,张嘉恒讲着笑话活跃着集体气氛,城屹时不时故作深沉一番,子芊会塞给我一些零食让我享受孩子们的团团抱,晓文、明慧激烈地和高老师PK着诗,淇予已在悄悄进行着笔记整理……
19个孩子,和而不同又不同而和,在自然中他们各自快乐着、芬芳着、迷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