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6:14张奇画之《七把椅子》&小兔糖糖《天空的窗户》。
《七把椅子》读起来,总让我有些许感伤。我说不出是因为“那一年,全国各地这种事都很普遍”……“然而,等到了蹒跚学步的年级,这些女宝宝就逐渐忘了怎么悬空了”;还是因为“瞬间悬空所带来的片刻惊奇,成了模糊的记忆,埋藏的越来越深,就像对出生本身的回忆一样,埋得太深了,再也想不起来了。”
我不知道这本书的时间信息是否提供给了我们有用的信息,所以我查了美国的大事记,有如下词条:
1928.8.27 美国与其他14个国家一起签订了凯洛洛——白里安条约,又称巴黎非战条约。
1962.10.22 美国和苏联之间爆发古巴导弹危机。
似乎找不到任何线索。忽略掉时间,就故事本身而言,我总是在想我听说过的一部电影的名字《还我童真》,电影的内容我不曾看过,也没做太多了解,刚刚百度了一下,决定有时间把电影找来看看。
剧情梗概:如果你有机会见到8岁时的你会发生什么事情,他会和你愉快地相处吗,他会对你今天的成就满意吗?对于拉什·多里特来说,回答是“不!”。拉什是一家广告公司的形象顾问,现在他发现自己本来成功的事业开始走上了下坡路。这时,他魔幻般地遇到了8岁的自己,一个矮胖、可爱的男孩,说起话来老气横秋。拉什惊讶的感到这个男孩就是8岁时的自己,而男孩却不愿接受这个自称是未来自己的人。为了跟小拉什相认,拉什数度显露自己身上的胎记、疤痕以及其他的特征,终于男孩相信眼前跟他说话的人,竟然就是四十岁时的自己。 然而,小拉什对这个40岁的“失败者”很不满意,小拉什的梦想是长大做一名飞行员,而眼前的这个人却不是,并且他还没有妻子,甚至没有一只宠物狗。于是,男孩开始帮助拉什了解自己,记起他童年的梦想,对成年的自己提出一大堆的建议和鼓励。而拉什也真的虚心接纳,同时从童年的自己身上,领悟了人生的新方向,重新迎向新的前程……
在接触自我成长教育的过程中,我记得有这样一个说法,孩子出生的时候是“具足”的,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周围成人、尤其父母的印记,而被障碍了,似乎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因为婴儿的“具足”还不是最终的圆满,长大后的我们会慢慢忘记了一些东西,舍弃了一些东西,选择了一些认为重要的东西,很多人,经历人生,最终将自己沉溺于庸庸碌碌的事物之中,再也无法寻得婴儿时的自由;但是还有一些人,会在生活中,给心灵留一方净土,保持最初的状态,哪怕只有一丝一点,而最终,基于这部分最初的惊奇,生命中的奇迹会寻得机会,最终让人找到它。
我们是否支持孩子保留最初的这份惊奇了呢?我们是否能够让孩子在自己的小空间找到自由呼吸的慰藉呢?我有些反思,有些自责。若有所得。
对了,还有“她们都是女性……”这句是否又有深意呢?作者是否有女权主义倾向呢?或者纯粹是女性平等的拥护者?
《天空的窗户》儿子最初猜的是白云,不过书作者却给了另外的揭秘,我只能对作者的构思叹为观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