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一时躺平一时爽,一直躺平一直爽。”
说到躺平文化,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日本这个躺平界鼻祖,数以万计青年宁愿宅在家中天天吃草看电视,也出门社交,谈恋爱,结婚生子。这群人我们称呼为茧居族。
他们对物质和精神生活无欲无求,只对自己的宅家兴趣乐在其中。他们大多数人长期不出门上班,如同蚕茧一样,将自己完全封闭,除了基本的吃喝拉撒,没有别的欲望,与社会完全脱节。因此,日本媒体称他们为消失的人口。
日本有记录茧居人的纪录片,有一位男士,他年轻就只工作过两年的时间,然后,他选择了躺平,凭借着父母留下的遗产,省吃俭用活到了70岁,他就这样一直孤独自在的活着,好不快活。
现今日本国内的年轻人不想花钱,更没有钱花,没有升职加薪的机会,更不想努力工作。
而有钱的老年人呢,却不敢花,这是对上世纪90年代经济崩溃的记忆,让日本老一辈花钱更加谨慎。日本国内消费持续30年萎靡不振,整个社会几近凝固毫无流动性可言。这种躺平现象正是造成日本经济持续几十年保持在极低水平,甚至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
作为邻居韩国,年轻人在躺平的道路上也是一骑绝尘。就在2022年,韩国生育已然率下滑至0.78,成为全球最低。韩国统计厅统计出20~29岁的韩国国民中,91.3%的人是未婚,其中有一大半的人并没有结婚的打算。
年轻人恋爱,已婚夫妇则因经济贫困拒绝生育,可谓环环相扣。
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便进入了低欲望社会。刚开始10年日本媒体成为失去的十年,到后来变成了失去的20年,到了现在则成了失去的30年,没有内需消费的支撑,外需则无法与中国相竞争,日本经济缺乏消费拉动生成,因此长期乏力。中国4到6%的经济增速在日本看来则是难以企及的奢望。
因此,长期以提高国内的通胀成日本经济发展目标之一,试图以低利率政策试图唤醒年轻躺平者起来进行消费。
那在中国呢?其实摆烂的年轻人也是随处可见。在过去,大家都喜欢吃大餐、开豪车、出国旅行,那为何现在的人更喜欢宅着呢?一位宅居网友网上留言说:“我为什么不能躺平?我每天看着互联网平台通过提供消费信贷措施来引导大众消费,就觉得恶心至极,明明我们根本不认识,互联网平台却装成你的熟人好友,给你消费额度,实则是消耗我的钱,透支我的未来,我才不会做资本家的韭菜,听了他们的话,借了他们的钱,反过来还要给他们创造收益,最后社会所有的财富都进了他们口袋,我才不会上这些骗子的当?”
所以躺平其实是为了保存自己,并不是真正的低欲望,而是在刻意压制自身的欲望。所谓的躺平。其实是年轻人对社会的一种无声的抗议和报复。
因为市场经济在解放社会生产力的同时,需要引导放大人们的欲望,让更多人为了私欲提前透支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到了现今阶段,很多人已背负太多,透支太多,很多人都被生活和债务的现实反复吊打,明白什么是无债一身轻。
几十年前,人们批判人民公社,批判大锅饭,因为它严重损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无法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让人缺少前进的内在驱动力,从而抑制了中国的进步和发展。
如今,人们又尝到市场经济增长带来的反噬,他利用人类的欲望换取资本主义的繁荣,资本家根本毫无道德可言,比如最近暴雷的许家印,负债两万亿元,资本家享受了利益让社会去承担伤害。
资本家们通过设置各种消费陷阱、房产投资引导普罗大众提前透支未来的财富,使得贫困阶层固化,普通人沉重经济负担下,生活毫无乐趣和追求。
现今,年轻人变得什么都要不起,也不想要,更不敢要,只想好好躺着,最后拉动整个社会一起躺平,得不到很痛苦,但必须克制欲望,才能好好活着。与其说现在的年轻人为躺平一族,不如叫做低消费主义更为合适。
最近大伙都感觉到了,社会上焦虑情绪越来越严重,意识上冲突更为明显,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是因为心太累,过去改革开放的时间里,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只要努力工作,总能赚到钱买车买房,那时大家都以为中国经济能一直好下去,谁知道经济高速期真的过去了,大家惊恐的发现,收入锐减,大批年轻人失业,不只是年轻人,还有大量35岁危机的中年人,收入是柔性的,但负债却是刚性的,每个月得还贷款,家庭得日常消费,孩子得落户上学,老人得看病医疗等等,关关难闯关关难。
人们活似一台永无休止的机器,于是,大家开始反思过去这种拼命加杠杆的行为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最终便产生了一种价值支撑崩塌的感觉。
疫情以来,无数人逃离市场经济,远离互联网房地产行业,选择回到体制内,争夺国家编制。甚至西藏边陲一个高原酷寒缺氧地区的编制,都有两万多个本科及以上学生竞相争夺,好不热闹,大伙所图的不过是体制的确定性,旱涝保收,就算躺平了也能安安稳稳将就一辈子,不至于在市场和职场竞争中面料各种恶性加班,竞争淘汰,失业下岗的焦虑和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