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感谢提供者)
01
润儿本是一个俊俏的姑娘,可孩子不到两岁的她,已是体态微胖,既没有柔顺的长发,又没有精致的妆容,每个季节就两身衣服来回替换。她身上的每一处,几乎都在诉说着她拿自己有多么不当回事。就连节俭的母亲都看不过,心疼她对自己如此疏忽。
更让我好奇的是,她会这样做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在一次聊天中,才知她一直认为结婚后,一定要把老公和孩子照顾好,是最重要的事,自己如何倒无所谓。我听后,了然,诧异,一个女人是有多卑微,才能把自己置于无形——我的存在只为你,我可以没有我自己。
生活中大多数女人都在甘当这样的角色。假期带孩子回老家,三天时间都在婆婆家吃饭。每次吃饭时,她总把刚炒的菜放在我们面前,然后自己守着一个盘子,装着上顿饭的剩菜。几乎次次如此,她一直在吃剩菜,我劝她,她说这个挺好的,总不能倒掉啊。有时,粥不够,她也总是让我们喝,自己就喝水。
她告诉我,平日忙时就给小孙子买包子和粥,怎么也不能饿到孩子;也会为儿子买好凉菜,担心他天气太热吃不下。我说,你也要吃好,她却忙推脱我怎么样都行,他们吃剩的,我再吃个馒头就饱了。
她肯定以为是我在和她客套,才会让她吃好。看到当她讲述这些,没有一点委屈,甚至还带着一点舍己为人的光荣时,我是真心地觉得她很可怜。别说能过上丰富、有质的生活了,她连吃上新鲜的饭菜、喝够热气腾腾的粥都做不到,简直没有自己的生活体系,全在围绕别人转。
不仅感叹人的精力肯定是有限的,能够对自己马马虎虎的凑合,绝对是有其它事情占用了她的心思。是不是花在别人身上的心思已让她获得了精神满足,也就无需顾及自己,哪怕是最本能的食欲呢?
02
小京是个工作狂,对待工作他认真、严谨,对领导交办的事总是做得周到及时,自己再累,时间再紧张,条件再有限,他都能竭力克服,千方百计地完成任务,让领导满意。
可是,每当他回到家,自己学习和读书时,总会偷懒,不是玩会手机,就是嫌累想睡觉,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常常不能及时完成。为什么他会在工作和自我成长两个领域,表现得这样不一致,问题出在哪里?
其实,他在工作方面的成长,动力并不是来源于个人内心,而是领导的认可,别人的评价。他自幼是个成绩好的学生,努力学习并不是为了要增加智慧、认识自己,而是要取得好成绩,赢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好评。因此,这种为获得别人的认可而努力成为了他一直以来的价值观。
他已经习惯了在别人的目光里努力,别人之于他是一种监督,是一种鞭策。他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才能成长,独处时就会把懒狠狠地偷回来,放纵,享受。但这种成长,本质还是在以别人为导向,完成别人对自我的期望,而失衡的一方,必是对自我内核成长的忽略。
无论是对别人无私的照顾,还是对别人的求肯定,都是对自我关注的缺乏。我的生活体系应该是怎样的?我内心笃定的内核是什么?我要如何享受自我生命本身的愉悦?对这些的疏忽,有时我们自己根本不知道。
03
在阅读课上,蓑依说原来的自己总是很拼,对自己要求很狠,她会每天写一篇文章,会一周读三四本书,她要做一个不能被生活淹没的人。
而现在的她,宁肯不写文章,会花费两三个小时做好一顿饭,会每天用时1-2小时规律地健身,她开始建立自己的生活秩序,并享受其中。并不因这些会不会促进自己的成长,或为自己带来好处,去选择是否做它们。
我能理解她的转变,当真正融入生活,感受做一次饭的快乐和成就,跑一次步的疲惫和大汗淋漓,同别人交流的坦诚和理解。一切看似无价值,可过程即意义。这样的生活方式,只有向内看的人才能体会到。
欣赏一个写作者,一次小雨外出散步,一次异地小摊吃饭,一次和男友闹别扭,在她的笔下都能写得细致、风趣。虽然我写不出如此有生活情调的文字,但能在她字里行间感受到生活本身的乐趣和色彩。
反思我写的文字,多是偏向于思辨型,好像不发现一个新观点,没找到一个新逻辑,写给读者就没有意义似的。这不仅仅代表我擅长这种写作思维,还意味着我在体会、感受生活本身方面还很差。事实确实如此。
04
现在,我能想象到的理想生活是这样的:既能用心思为家人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又能安心与孩子一起游戏玩乐,有空时静心读书、写作。不再因家庭琐事、家务、照看孩子占用我的时间而觉浪费,甚至焦虑。工作时勤奋、认真,尽职尽责,不为得到领导好评,只为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如此,我做的每件事,度过的每一秒,不仅仅为别人,还能成为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