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练习的心态:如何培养耐心、专注和自律》一书,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很多观点都深有感触,遂列出了一些观点,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实例进行了复盘。
一、以过程为导向,不以结果为导向
作者提到:
优秀练习的技术性细节,需要刻意地、有意识地停留在做某件事的过程中,并且清醒地知道,我们是不是实际上做到了那一点。那要求我们不再沉迷于对“结果”的依恋。聚焦于过程时,你期望的结果会很轻松、很自然地出现。聚焦于结果时,你便马上陷入纠结之中,对过程感到厌倦、不安、失败和不耐烦。
实例思考:
近来自己在学习游泳,终于学会了换气后,我便开始反复练习蛙泳,来来回回享受当前的乐趣,并不去想成为游泳健将或者达到怎样的目标,而是专注当下每游一次的动作更加轻盈,舒展和连贯,此时此刻的小进步。
还有写文章,不要聚焦到赶紧写完一篇,而是要聚焦过程,如找到好的资料,或新学到的某个知识放到文章中,可使文章更深刻等。
一般人会把类似写文章等一些事情当作一个整体看待,那么你的压力就会很大。而如果把写文章拆解进行,即一篇文章,你需要进行找资料,摘记,整理等一系列动作,不过,如果你正在同时进行这些事情,这其实也是不合理的。
我认为,找资料时,就要专注找这个过程,带着目的去找。这个过程中,不要考虑自己还没有观点,文章目前还没有写下一个文字,资料的文字我还没摘记下来等等问题。
一旦你无法集中精力找资料,并且意识到了你此刻原本在做什么,结果思绪却不自觉地漫游到还未进行的事情上时,请马上将思绪带回来,明确自己当下到底在做什么,一定要清楚,然后反复去找资料,重复这个动作,找到你需要的。
不要找到了就立刻去记录,不要太依赖记录下来的文字而放弃大脑的记忆功能。
而是找资料要花费一些时间,重复这个动作,一定范围内找全,有广度,再决定你的文章深入写什么。
记住,你不可能一开始就找到你想要的,不过,你可以简单几个字记录下资料的观点和案例,以便构思时快速应用。此时,不用将资料中的大段文字进行复制粘贴,不要让复制粘贴这个动作,影响你当下要做的找资料这件事,不要被打断,专注当下找资料这个过程。
享受过程,在过程中寻找乐趣,聚焦到当下这一刻,这一刻做好,会给你最终的目标增添光彩。
作者本节的最后还提到,日本人在他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十分注重以过程为导向。我们之所以难以在制造业中和他们展开竞争,是因为我们无法复制他们的工作环境或者思维模式,而他们正是在这些方面与我们有着极大的不同。
二、关键是视角
作者提到:
业余爱好者,也许每星期只打1场球,上几堂培训课,一个星期才击球100次。然而,他对照的标准却是职业运动员的成绩。学习一门乐器也是如此,过去,你十分确定在完全能够毫无瑕疵地弹奏那首曲子之前,你不会感到高兴或者觉得自己“成功”。不过,如果你的目标是学会弹奏这首乐曲,那么,这种痛苦挣扎的感觉就消失了。
上述作者提到的两个案例,都是视角出现了问题,即职业运动员和毫无瑕疵地弹奏曲子这两个视角,对一个非专业人员来说,都是具有极大压力的。它们可以作为你的目标,却不能作为你当下做事成败与否的衡量标准。
在禅宗中,有一种状态被称为“初学者心态”(beginner’s mind)。我理解,就是切勿好高骛远,一定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作者本节的最后说到,视角的改变对你的人生以及你对人生的感知,都将产生明显的效果。视角的改变是非常微不足道和难以察觉的,但它同时又释放着强大的能量。
没有哪项任务看起来大到难以去着手完成。
三、培养期望的习惯
作者提到:
期望与结果或产物相关联,与“事情现在应该是这个样子,如果达不到这个样子,我不会满意”之类的想法相关联。当你体验到这些情绪,它们便在告诉你,你已经没有专注于过程,你的思绪没有专注于当前这一刻。
我们需要成为自己的想法与行动的冷静观察者,好比老师看着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那样。
的确,我们要做到可提前预判,自己在做某些事情的过程中,思想或行为可能会带领我们前往非原本轨迹的情况;然后,提前想好处理对策,让自己专注当下,专注正在处理的事情的本质。
尤其是情绪,作者提到,让你比自己的情绪更先采取行动,以便可以根据已经决定的方式来响应别人,并借此机会开始以新的习惯反应来应对讨论中的同事。
让我想到了我的工作,我会经过长时间的相处,清楚了解每个同事的特征,如某个同事属于遇到问题就急躁型的,当他与我交流时,我就有了预判。
在他没有情绪激动的时候,我会提前启动自己的应对系统,即平和、淡然处理接下来与他进行的对话过程。
这样,我的响应机制一旦启动,进入到工作状态,当他情绪激动急躁之前,我便已经树立了强烈的意识,接下来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平和应对。那么,我就成功了。
这样一次,两次,反复练习,新的习惯就养成了,慢慢的,你会在以后的谈话中,控制整个局面。
作者还提到一个观点,知道自己所有的动作(无论是身体的还是心理的)都是一些习惯,并且知道你有能力去选择将养成哪些习惯,这对你来说,是非常自由的。你完全掌握着自己,使自己处于受控的状态。还要记住,如果你开始体现一种情绪,比如说挫败感,那么,你便脱离了过程。
让我想到了睡懒觉这个很多人都无法改正的习惯。的确,我们应该有意图有意识的为自己作出选择,使自己选择有意义的事。其实,你睡懒觉,心情并不好,会怨恨自己,即使躺在床上,也是情绪极其不好的,但是起来,只是那一瞬间的几秒甚至几分钟的身体不适应,随后,你的心情,你的情绪,你的感觉便会特别美好。甚至早期读书、做早餐、听音乐,只要你尝试一次、二次,剩下的,就是日复一日的坚持。
四、感知变化,创造耐心
此部分,我摘取了作者的一些观点,认为是当下每个处在奋斗中的年轻人都应该学习的心态。
1、无论什么事情,都不能尽善尽美。
2、我们需要放下这种认为幸福就在某个地方的徒劳想法,欢迎人生好比珍宝那样在无尽累积的想法,而不是把人生当成我们没有耐心去战胜的一些痛苦。
3、我们理解了自己所做的事情没有终点。不论我们在追求的过程中处在什么位置,它就是我们应当所处的位置。
4、进步是对做任何事情的过程保持专注的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
这与最近我读到的惠普前大中华区总裁孙振耀52岁退休时写的文章中提到的国内与国外所谓励志的不同理念不谋而合。
文中提到,中国人的励志和国外的励志存在非常大的不同,中国的励志比较鼓励人立下大志愿,卧薪尝胆,有朝一日成富成贵。
而国外的励志比较鼓励人勇敢面对现实生活,面对普通人的困境,虽然结果也是成富成贵,但起点不一样,相对来说,我觉得后者在操作上更现实,而前者则需要用999个失败者来堆砌一个成功者的故事。
的确,宏伟的目标会让我们沉醉其中,而忘记你真正应该享受的是这个过程。结果的喜悦只是一瞬间,没有过程的跌宕起伏,尤其是过程中艰辛的那部分,每一次克服困难的深受鼓舞那部分,一帆风顺的胜利怎会让你铭记于心。
就比如现在火爆的知识付费,学的过程有一种醍醐灌顶,感觉自己已经掌握的假象,一旦没有人督促,没有氛围,你自己便渐渐放下,不再坚持。
而真正的学到,是经过自己无数次的练习实践,经历开心和痛苦的过程。没有那么轻而易举,顺顺利利就能达到的结果。就像做产品,画原型,写文档一样,总有一个过程,即你经历了痛苦的思考,但也获得了求知的喜悦。
而对自我没有要求的人,被动学习的人,企图不劳而获的人,这种人也有成长,但却始终体验不到成长。
因为他们得到一个目标,就会继续奔赴下一个目标,始终不去感受过程的美好与艰辛并存,这些人认为顺利是应该的,遇到困难就心生烦恼,所以体会不到过程的进步和美好,却一直放不下过程中的困难,以及因为困难带来的获得目标的阻碍,终其一生被自寻的烦恼套牢。
此外,一旦你已经确定了目标,就要把它放在一旁,将精力投入到练习和过程之中,那样将使你一步一步地实现目标。
我们总是被要求,目标是100分,就要付出120分的努力。其实,这是在说主客观环境都允许的条件下,你的态度是朝着120分去努力的,但并不代表你现在的能力能让你做到120分该做的事。记住,最关键是知道自己的水平,尤其当下的水平,给自己合适的目标和时间。不要再被学生时代众人一个标准而影响,努力没错,但前提一定要知道自己目前所处位置和自己的极限。
Tips:
1、以过程为导向,不以结果为导向;
2、脚踏实地,切勿好高骛远;
3、提前预判,培养自己做正确事情的习惯;
4、把困难当作机会和挑战,感知进步,创造耐心。
微信公众号:林夏若,欢迎关注。
林夏若:互联网教育行业产品负责人,5年职场经验,擅长领域思维模式训练、工作技巧方法、团队协作管理、职场人际关系。曾为多个初级产品经理进行实战型培训,也帮助过数百位初入职场的应届生答疑解惑,顺利度过职场初入期。
若你恰巧遇到问题,欢迎下方留言评论或简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