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论语〉学习笔记408阳货第十七7》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学习笔记】
今天是丙申年癸巳月丁酉日,四月初九,2016年5月15日星期日。今日立夏三候。
三候,王瓜生。王瓜色赤,阳之胜也。
花信风:白桐迎夏。白桐謂其材,紫桐謂其花。紫本間色,夫子恶其奪朱。然桐花之浮葉上,楝花紫滕之潜葉底,洵美且都,非桃李妖艷之比也。
【学习笔记】
一,佛肸叫孔子,孔子打算去。
佛肸,人名。佛,音弼,bi4,肸,音希,xi1。佛肸,是晋大夫赵简子的家臣,当时为中牟宰。
当时晋国,也和鲁国一样,公室衰微,政治由六卿把持。赵简子与范中行互攻,他的家臣佛肸据中牟谋反。他派人来召孔子,孔子打算去见他。这和他想去见公孙不扰,两者是一个逻辑。
子路不理解这个,着急了,这哪成啊!他跑去跟孔子说道:"从前我听您说过:‘亲自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不去的。’如今佛肸盘踞中牟谋反,您却要去,怎么说得过去呢?"子路认为老师这么做是辱身而党恶,怎么又和之前说的不一样呢?
孔子说:"对,我有过这话。但是,你不知道吗?最坚固的东西,磨也磨不薄,最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孔子说,有能被染的人,就有不会被染的人。就算是物,也有一定的质地,有些质地坚硬的,怎么磨都不可改变它,我的志向操守,就象它们一样,佛肸虽然不善,也污染不到我。这一条很重要,中国的学问不走极端,极致却是始终如一的标准。不走极端表现在"一阴一阳之谓道"上面,不否定世上存在的阴暗、污诟,不仅不否定,还肯定它们的价值,比如说欲望,认为正欲能够激发人的动力,儒家反对和克治的不是欲望,而是私欲、邪淫。另一方面,始终如一的极致,则表现在"允执厥中"的中庸大道上面,对一丝、一毫、连最精密的仪器也无法察知的觉知,有着精准的感知、判断、辨别和审定。
孔子说:"我难道是匏瓜吗?哪里能够只是被悬挂着而不给人吃食呢?"孔子主张,君子之学,贵在适用,要有益于世,为社会服务。对于佛肸之召,孔子有他变通的权衡,孔子有这气场,有这底气。那么,君子不入之说难道是错的吗?当然没错。用以指导学习中的人是有益的、必要的,但对学成之后的君子就不必要了。学成之后是什么样的?《学记》上讲得明白,叫做"知类通达,强力不反,谓之大成",孔子为我们展现了"大成者"独立的人格风采。大成者能化物而不为物所化,小成者呢?就不能这么做,小成者可能被物化的概率远高于化物的能力,所以《学记》上说"论学取友,谓之小成",懂得选择正直、宽容、博学的贤者为友,这样能助力成长,自己没立起来呢却想化物,反会被物所化。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找对同路人,这是达到小成了。
先评估,再选择做法。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论语>》张居正著
《论语正义》刘宝楠著
《论语新解》钱穆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论语译注》杨伯峻著
【注】
1,磷,音吝,lin4,是薄,磨而不磷,意思是说坚硬的东西磨是磨不坏的,如金刚石。
2,涅而不缁,涅,音镊,nie4,本是一种矿物,古人用作黑色染料,这里作动词,染黑的意思。
3,匏瓜,即匏子,古有甘、苦两种,苦的不能吃,但因它比水轻,可以系于腰,用以囚渡。《国语·鲁语》:"苦瓠不材,于人共济而已。"《庄子·逍遥游》:"今子有五石之匏,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皆可以为证。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