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2017
2017年,最重要的是哪一天?——罗振宇
5月20号。
停更<新生大学>,不再想实习和工作,专心准备毕业论文。
此前,时间属于同学、朋友和网友,为他们解决种种问题。
此后,时间归属于“自己”,拒绝了大多数人,鲜有纠结于人际关系。
差序格局中最核心的5个人需要我们用掉60%的精力。
我们没有可能成为人人称道的“雷锋”。
《芳华》里的刘峰再好,他也被文工团排挤到连队。
自律。“未经反省的生活不值得过”——苏格拉底
很多人总爱对我说:“你想那么多干嘛”。
我就是喜欢思考,偶尔也会钻牛角尖。
思考?有时只是在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得体。
直到某一天,我明白:我所追求的不过是“自律”二字。
生活,早睡早起,不过劳也不过度运动。
交友,朋友不在多,三五个足矣,他们须是“自律”的。
爱情,“自律”也筛掉部分会动心的女生:寻找“人生合伙人”,而非性伴侣。
成长,长成自己的样子。——古典
2015-2017,我在不到十平米的<304>度过大半精力充沛的时光。
在这种不受外界干扰的环境里,我时不时思考自己想要成为“谁”。
2015年,我想赶紧写文章、发论文再读博,成为一名不知名学校的大学老师。
2016年,我被揉捏成他们想要的样子,完全没有了“自己”。
2017年,我考虑过“心理学”专业可能做的大多数职业,最终决定我就做“许仕杰”。
从2018年1月1号开始,我在简书上更新“成为许仕杰”。
我不再忧虑于我要成为哪方面的“专家”或“砖家”。
这七个文集所涉及的就是不同的“自我”,合在一起就是“许仕杰”。
遇见2018
七年,就是一辈子。——李笑来
2011年,我经历难以忘记的苦痛。
二十周岁生日那天,我想清空过去,重新开始生活。
在一段ted里,演讲者把他的生活重新规划为(7+1)*5。
每工作七年,gap一年,重新出发再开始新的征程。
去年,看到李笑来的“七年,就是一辈子”。
我非常庆幸自己早就这么做,才能少了那么多焦躁。
如今,2012-2018的这一辈子即将过去,该做好准备开始新的一生。
前六年,我所有的经历都是积累,将在今年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随后,我也将成为职场小白,开始完全陌生的职场生活。
虽然职场很陌生,但总会有相似之处,我总归是能适应且开始新生。
毕业论文
硕士三年,我把精力灌注于毕业论文里。
它会长成什么样子,我也不清楚,终究不会差。
我带着对“关系”的茫然失措开始研究生生活。
参加“心理剧”工作坊、心理咨询个人体验。
与导师、师妹们合作研究“关系等级偏好”。
谈不上得心应手,也是能从容不迫。
逻辑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也有所提高。
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我选择这条不太合群的路。
工作-职业-志业
曾经看轻自己,我也只想学一项技能,只要能毕业找一份工作即可。
如果只会一项技能,你终究会被<人工智能>淘汰,成为那无用的98%。
或许,我真是被吴军吓到了,开始探索可能的职业方向。
数据分析师和数据科学家都是很有前景,但我自知还差得远。
经过这一年多的自学,我放弃毕业就能成为“数据科学家”。
慢慢来,会比较快。
若是寻找想要从事一生的“志业”,那可能就是“咨询”。
不是“心理咨询”,也不是“管理咨询”,而是“咨询”。
能够帮助公司解决一些核心问题,也能陪伴个人或小团体一起解决心理困境。
这些事情都是可以做一辈子的,且能越做越好,经验积累也很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