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易色,墙头变换大王旗,周朝建立了。
伯夷叔齐没能阻止周武王攻打商纣王,于是又使出当初逃避隐居那一套手段,我生是商朝人,死是商朝鬼,我活着不做你你周朝的子民,也不吃你周朝的粮食。于是,哥俩在今天甘肃省境内的首阳山隐居,真的不吃粮食,靠采集蘑菇过活,最后双双饿死在首阳山。
历史怎么评价这奇葩的哥俩呢?
百度搜索,在伯夷叔齐条目中,后世评价两人为爱国者,让我几乎笑喷。
孔子在《论语》中多次赞颂伯夷叔齐,说他俩是“古之贤人也,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还说他们“不念旧恶,怨是用希;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孟子也赞颂伯夷叔齐,在《孟子.万章下》中记载,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 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孔子和孟子都没有说伯夷叔齐是爱国者,他们身上最可贵的品质不是爱国,而是爱己,是洁身自好,是不同流合污。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国?商朝时期,商王朝的疆域叫做天下,商帝王分封给诸侯的封地叫做国,诸侯国君再分封给低级贵族的封地叫做家。
伯夷叔齐爱自己的国吗?如果爱国,怎么会公然违背君命父命,舍弃国君之位,双双跑到北海之滨去隐居?
首先肯定一点,孔子并不认为周武王攻打商纣王的行为是非法的,不正义的,反而认为推翻商朝,建立周朝是个伟大的革命性行为。
那么如何来评价伯夷叔齐的品行呢?孔子在和学生子贡的对话中说,他们二人之所以放弃国君之位,是因为洁身自爱,不愿意委身辅佐昏庸无道的商纣王,孔子其实是在借用伯夷叔齐的故事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当时孔子周游列国,在卫国居住了长达十年之久,学生冉求琢磨,老师是不是想留在卫国谋个差事来施展自己的政见呢。于是就向子贡打听,子贡就来向老师询问。
孔子对子贡说,伯夷叔齐之所以跑到北海之滨隐居,是因为不愿意辅佐昏庸的商纣王,言外之意是,我孔子之所以留在卫国十年也不去做官,是因为不愿意辅佐与我政见不合的卫灵公。后来发生的故事也验证这一点,当卫灵公向孔子请教排兵布阵发动战争的学问时,孔子说我只懂礼仪而不懂军事,并且第二天就匆匆离开了居住十年的卫国。
在一个地方居住了十年,好歹也是有点感情的,但孔子走得这么匆忙而坚决,是出于内心的政见信仰,也与子贡的这番对话有关。正是因为子贡的提问,让孔子重新思考和审视伯夷叔齐的品德与作为,也更加坚定了说走就走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