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4 8.24
玩:喂海豚,伊格尔海崖(Eagle Bluff,注1),
贝壳海滩(shell beach,注2),哈麦林潭(Hamelin Pool,注3)
住:高速旁星空下的宽大露营点
食:意大利面(自己料理)
旅途上,旅人是亮点。
露营地,邻居开了一辆房车,夫妻二人带着小儿子公路旅行。澳洲人讲究亲子间的互动,放归自然且富有教育意义:海边,游泳、冲浪、划船;森林,徒步、露营、骑马;城市,博物馆、公园、动物园……节假日,常见亲子出游。而澳洲学校学期短,假日多,出游的机会更多。当我问及澳洲是否有“儿童节”时,对方一脸惊愕:“还嫌他们捣乱的时间不够多吗?”
D5 8.25
玩:珊瑚湾(Coral bay)浮潜
住:卡那封(Carnarvon)40分钟车程的露营地
食:意大利肉酱面Spaghetti Bolognese (自行料理)
珊瑚湾位于宁加洛海洋公园(Ningaloo Marine Park)南端。梅恩海滩(main beach)向北步行20分钟可达毛德角(point maud),水里有蝠鲼(manta ray,读音fú fèn,注4)出没,而且每年10月至3月是海礁鲨鱼的繁殖地,场面不可谓不壮观。
极适合浮潜,自备或是从镇上的店家租赁浮潜工具,就可玩得痛快。水极清,充满诱惑,忍不住想跳下去,近岸水深也很安全,是适合孩子的。
穿戴好,头埋进海水,放松身心漂浮在水面上,至海水颜色较深处,便可观察美丽的珊瑚群,和鱼群共游。地形和潮水的缘故,不需费力,便可飘回岸边。
注1:伊格尔海崖(Eagle Bluff),属于沙克湾,登崖顶,数百丈下海浪汹涌,激浪着海岩,蔚为壮观;海水晶莹透亮,海鸟往来于200米开外的小岛(Eagle Island),儒艮(dugong)、鲨鱼皆在该片海域活动。而在联合文教科文组织(UNESCO)的世界遗产名录中的沙克湾(shark bay)这片剔透的海水下,生长着世界上最大的海草草地,为鱼虾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系统。
注2:贝壳海滩(Shell Beach),沙克湾区域的一处海滩,德纳姆(Denham,澳洲最西端小镇)东南45公里处。海滩上广布深可达7-10米的细密的鸟蛤壳,全世界仅有两处海滩全部以贝壳构成,此为其一。
注3:哈麦林潭(Hamelin Pool), 哈麦林海洋自然保护区达1270平方公里,拥有世界上最富多样性的叠层石群(stromatolites)活体标本,且是科学家在1956年发现的世界首例。这些叠层岩是地球生命最初始的形式,被称之为“活化石”哈麦林潭中的叠层岩和在世界其他地方发现的35亿年高龄的叠层岩相似。而哈麦林潭中的蓝藻细菌(cyanobacteria)是地球上最古老的依赖光合作用生物的直系后裔。
注4:蝠鲼(manta ray), 又被称为魔鬼鱼与毯魟,实则性情温和。平时底栖生活,行动敏捷,以浮游甲壳类和小鱼为食。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各海区,东海、南海和台湾沿海可见。这种古老的鱼类早在中生代侏罗纪时便出现在海洋中了。1亿多年间,它们的体型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虽然它没有攻击性,但是在受到惊扰的时候,力量足以摧毁小船。
D6-8
8.26-8.28
埃克斯茅斯(Exmouth)
玩:浮潜、潜水
宿:高速公路旁的车辆休息区,躲避ranger(公园巡逻人员);灯塔下付费营地
食:公园barbecue(注1)
第一天,迈克出海潜水去追寻鲸鲨和蝠鲼(Manta Ray),我们三人留下,寻一处沙滩,下水、晒太阳。
我儿时有溺水的经历,是惧怕的;虽说海水澄澈如蓝色宝石,一头扎下去,海水“呼噜噜”地涌上来,交界处看不到前方会有何物来袭,大抵是 “深海恐惧症”,不过越惧怕偏想研究其缘由,跃跃欲试又心惊胆战地一次次往水里钻。此时,肤色已然分明,背部也有火辣辣的疼,毕竟,澳洲臭氧层空洞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
林在车里惬意地看书,不想遭受太阳的荼毒。尼尔斯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好生看着我,生怕我跟林一样,出现昨日慌乱喊救命的情形。
沙滩上,数把沙滩椅,随意地放着,活奔乱跳的狗;堤岸边,小艇正在入水,入座着垂钓的人。海里,离我最近的,同有个老奶奶在浮潜,轻车熟路,我不敢独自出去太远,只要确保周围有人,便安心。
靠近奶奶时,她问我:“想要看小丑鱼吗?”
我点点头,说:“但我水性不好,怕水。”
“没关系,你跟着我,慢慢游,之后就可以飘回来了。”
“好。”我望向前方的深蓝,有点发怵。
尽力游了,不过脚蹼(注2)偏大,不适应,发力方式也不正确,游得慢且费劲,脚下渐渐触碰不到水底了,只见我的影子随风、浪摆动,看不到奶奶了,紧张的情绪滋生,试图冷静,安抚自己,因为一旦情急,本能反应就是用鼻子呼吸,进水、呛水,大脑就一片空白,后果不得而知了。我大口呼吸,沉重而急促的呼吸声就在耳边。奶奶看我跟得不紧,返回,有力地拉了我一把。一路游,还看见一条海黄瓜软趴趴地贴在水底,觉得好笑。这时,一条小丑鱼游过,她指给我看,我兴奋,原先只出现在电影动画里拟人的姿态,现在活生生地出现在面前,那么真实。我比了OK的手势。水渐深,有回到安全地带的渴望,也不能完全专注于海底的景色,而且,我还是个近视,瞅啥瞅。
奶奶示意我跟她回去,我努力跟上。不知怎么的,呼吸管(注3)里灌了海水。我试图站稳把水撤出,脚还无法踩到水底,脚蹼过大也让我行动不便。呼吸,呼吸,呼吸,鼻子、口腔、嗓子里灌满了海水,咸,涩,大脑一片空白,挣扎,挣扎,挣扎,嗓子发不出声响,极力用手掌拍打水面。奶奶觉察到了,游过来,把我抬出水面,让我趴在她的肩头(好为难老人家啊,看人家身强力壮的),休息片刻,让我缓过神来。原来是呼吸管位置偏移,构成了一个易让海水灌入的角度,我的头又扎得深,水就进去了。无需惊慌,只需在水中将水吐出,下端有个开口,就可正常呼吸了。“无需惊慌”是对溺水者自救最简单的要求,然而,在惊慌知错之时,这是最本能的反应,也是最致命的。
气顺过来了,奶奶说;“走,我带你去看章鱼,堤岸那里有两只,水不深。”
近岸虽说不如深海那么繁忙,总能有意外的发现。见到海胆的一瞬间我激动极了,黑色的刺球,可以用一个手掌满满托起,只是有点深,没敢潜下去摘起来,遥想日本北三陆的海女(注4)们就是一口气扎下去摘海胆为生的呀。两只傲娇的章鱼静静地倚在桥墩附近,好奇地打量我们,虽说不是剧毒的蓝环章鱼(The blue Ringed Octopus,注5,我就不放毒<划掉>图了,没有密集恐惧症的请自行搜索~),不过也没必要扰人清梦。
水微凉,上岸,谢过奶奶好意,尼尔斯被太阳熏得微醉,迷糊地睡着觉,丝毫没有观察到刚刚发生的呢。
第二天,我们报名当地的旅行团——出海追踪鲸鲨(whale shark,注6),并有两次的浮潜机会。
船上的姑娘极富热情地为大家讲解、备餐、指导下水,听闻,她们中好些人从别地赶来从事这季节性的旅游产业,也是个原生居民很少的镇,或者说,澳洲所有的土地原属于原住民吧。
天色阴沉,小船逐浪颠簸。行进到一片珊瑚群,第一次下水浮潜。不识水性如我被丢了根“面条”(noodle,注9),夹在咯吱窝下,便可借浮力把人托出水面,教练还拖着块浮板,茫茫大海中我安心许多。水底如梦如幻,珊瑚好比蓝色背景图下盛开的繁花;荧光色的鱼从身旁翩跹而过,将人置身于异次元;橘色的水母优雅似蝴蝶,随着浪慢慢向我靠近,危险的美丽;望见鱼唇内细小的齿呲出来,笑此鱼颜值欠缺;不只是谁发现一只章鱼,教练潜下水底指出,小家伙瞬时成了聚光灯下的明星。“面条”的保护和身处大部队中,我游得顺畅,教练不时在一旁鼓舞:“真是太棒了!”心情就被点亮了。
追踪鲸鲨不是件容易事儿,直升机在天空盘旋,侦测其踪迹,回馈于船上,船长在安全距离内快、准地放游客下水,和鲸鲨共游,且“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云层渐渐压低,浪不住地裹挟着船身。我秉持着“坐船必晕船”和“no zuo nodie”的理念,成了一个被安排在舱外栏杆旁特殊椅子上的“贵宾”,望着远方地平线,我试图找到海浪的同频,无奈肚子里翻江倒海,吐干净了胃里所有东西,海风,湿中带些许的冷,咸咸的、粘粘的带着腥味地拍在脸上。工作人员时不时地过来看我,糖渍生姜、运动饮料、水、晕船药、还有防晒霜一件件贴心地递过来。
难以移动的我不能像大家一样随时移动追踪鲸鱼、海豚、鲨鱼,还有难得浮出海面的海蛇。正当我怔怔望着海面出神,黑背百肚,背部弓起,庞然之物跃出水面,在空中形成了一道华丽的抛物线,优雅入水,尾端摇曳——是座头鲸(注8)!百米以内,其硕大让我惶惶,目瞪口呆,倘若和他们共游,我铁定吓得和他们共赴深海了吧。惊异于造物主之慧心,人类之渺小。
天气的缘故,未能如愿幸运地追踪到鲸鲨,但也不虚此行。至于尼尔斯如何凭借荷兰人“勤俭持家”的特性为没能下水浮潜两次的我们讨回一些团费,在此不予以赘述。
在埃克斯茅斯(Exmouth)的最后一日,继续在国家公园晃悠,好好享受这西海岸线最后的浮潜,毕竟,往北走,一来没这么好的海岸线,二来鳄鱼们占地为王,为了小命还是不跟他们争山头。
整个国家公园里,最美的是特阔斯湾(Turquoise bay),应该说是绝美。Turquoise在中文中,意为绿松石、蓝绿色,正如其名。适合浮潜,运气好可以看到没有伤害性的礁鲨(reef shark)。
经过交谈,深感这镇上的人都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在二手店寻觅时,店主淡定地说:“前几天这里出现虎鲨,不过不用担心,鱼群聚集地,有丰富的食物,不会攻击人的。”末了,加了句“我以前就碰到过。”国家公园门口的售票人员也如是说:“我浮潜也碰到过虎鲨,在礁岩那块,当时挺害怕的,不过并没有发生什么。”尼尔斯加了句:“我上次浮潜,鲨鱼都游得靠近岸了,不过是礁鲨,不用担心。”我的脑海被《寻找尼莫》鲨鱼先生占据整个银幕的白齿给占据了……
果不其然,我呛了水,还慌张地踩在了珊瑚上,内心满是歉意。尼尔斯把我送回近岸,瞬间我瞥到了呈三角形的鳍,很快又隐没在逐渐变强的海流中,又期待又紧张。尼尔斯追踪到了大海龟,兴奋地返回,我道:“我刚才似乎看到鲨鱼了。”“我也看到了,也有可能是海豚。”“不过鳍的顶端似乎是黑色的,也许是黑鳍礁鲨(black tip reef shark,注7)。”究竟如何,也只有那个惊鸿一现的生物自己知道了。
尼尔斯对我说,在荷兰,小学就教游泳了。我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没有驾照,我失去了自行买车、保养维修、改造的乐趣和砥砺;水性不佳,无法放开,游泳、潜水、冲浪的乐趣无从全然得知……这些在国内不必要的技能却在异国他乡开花结果,让生活变得丰富有乐趣起来。
注1:barbecue,在澳洲,许多公园内、公寓楼里有免费的烧烤台供人使用。携带食材,清理干净便可,节假日常见澳洲人聚在户外烧烤、野餐。
注2:脚蹼,又称蛙鞋。提供强大动力,解放双手。此外,浮潜主要装备有潜水面镜、呼吸管。
注3:呼吸管,一般的呼吸管设计是一端开口,另一端是有咬嘴的弯管,一个合适的呼吸管应当适合使用者脸型。
注4:海女,一项古老的职业,指不带辅助呼吸装置、只身潜入海底捕捞龙虾、扇贝、鲍鱼、海螺等海产品的女性,在日本、韩国等地均有。2013年日本NHK电视台放送的晨间剧《海女》即描述了一个生于东京的少女回到母亲家乡岩手县北三陆,努力继承外婆的衣钵,成为自己所期待的海女的故事。
注5:蓝环章鱼(The blue Ringed Octopus),体型高尔夫球大小,因身上鲜艳的蓝环得名,已知最毒海洋生物之一,无解毒剂。其尖锐的嘴能穿透潜水衣,除非受到很大威胁,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主要栖息在日本与澳大利亚之间的太平洋海域中,原产地澳洲新南威尔士海域。
(无密集恐惧症者自行搜索哈,乖~)
注6:鲸鲨(whale shark),最大个体长20米,体重10-15吨,是三倍的大白鲨还有余,寿命大约70年,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类,性格温和。由于大量捕杀,数量锐减,2005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在中国南海、台湾海峡、东海、黄海南部较为常见。
(台湾朋友笑着说:“早知道台湾就有,我还飞到南半球来啊。”)
注7:黑鳍礁鲨(blacktip reef shark),又称乌翅真鲨,黑鳍鲨,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及温和海洋的鲨鱼,以猎食珊瑚鱼为主,有时也会捕猎鲟鱼及乌鱼。胸鳍及背鳍的顶端是黑色的,而下部是白色。是少有能跳跃出水面的鲨鱼。一般较害羞,体型较小,只能生长到1m左右,并不认为是人类的威胁。但和其他鲨鱼一样,受到人类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的威胁。
注8:座头鲸(humpbackwhale),一般长达13~15米,以其跃出水面姿势、超长的前翅与复杂的叫声而闻名。性情温顺,主食为小甲壳类和群游性小型鱼类。栖息于世界各大洋。
注9:面条(noodle),细长的塑料泡沫,似面条而得名,功能与救生圈类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孤独星球》(珀斯和西澳大利亚)、维基百科
本篇后记:
书写打工旅行的故事,是对我个人经历的整理与分享,也是对中国首批赴澳洲打工旅行者的真实描绘。
沉淀中咀嚼,感悟尤深的,是那些曾与我共享美好时光的海洋生物,我曾离它们那么近,它们那么真实而又美好地出现,仍保持着野性的姿态,同时却也面临着生存的窘境。
在澳洲打工旅行的朋友们,接触过肉厂工作的,对生与死也更为敏锐。
因为有了关联。
很多事情,不曾体验,很难深刻地感悟到那份心情,正如看贝爷《荒岛实验》第二集撬开凯门鳄头盖骨的瞬间,我同他们心情一样——无奈与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