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日更1500字,雷打不动。
自从周四开始,就没日更了,我不想落下,怎么办?补!
4*1500=6000
我要在十二点之前,完成6000字,可能吗?
先写起来再说。
不管质量,只管数量。
一
这学期,为了能够更好地随时随地写。特意备了手机键盘,结果,为了配合手机键盘只能使用拼音输入法,我只能抛弃用了十几年的五笔输入法,从头开始适应。
尽管一个月过去了,还是很不适应。
但我想,如果等我完全适应的话,大概,会比五笔更快。拼音是连着词的,正确率会比五笔高。
因为有对未来的念想,所以,我必须忍受慢,忍受一次次的错误、清除、重来。
二
这学期,开了两个兴趣班:初级班和高级班,我从来都不重复过去,所以,开两个班,就意味着备两套课,做两套课件。
初级班:以趣味性为主,以学会观察,学会细节描写为主。
高级班:阅读与写作并行。阅读交给答题方法,阅读文章要经过精挑细选。为写作做好铺垫。写作课,达到审题构思选材描写技法学习样样兼顾的目的。
这样的目的,挺完美,挺有时效。
三星期的上课,两个班的孩子写出来的文章都相当可圈可点。
初级班的孩子,兴致非常高,还没开始上课,就追问:上什么呢?
课上,参与互动的人更多了。写出来的内容是只有三个人没得到优三 个加的成绩。
我第一次上课,是调足他们的胃口,让他们观察袋子,关注内心。
第二次上课是看动画片,演一演,说一说,写一写。第二次上课时,还有个热身:看寸枣,品寸枣,说寸枣。
第三次上课是观察仙贝,描写仙贝,观察人物,描写人物,写一个完整的故事。三四年级的孩子居然轻轻松松就可以写一面半,两面,两面多。
高级班的孩子,第一周,小古文《李斯与老鼠》品读《偷钱的胆小鬼》,完成阅读题。
第二周,作文:一件难忘的事。重点:心理描写:直接描写法,动作神态表现法,混合大法。
你别说,孩子都作文还真挺好,除了那些把心理描写写得很细腻的人,哪怕是普通的文章,也可达到:字数足够,内容详实的效果。
第三周是阅读欣赏与答题,内容是《荔枝》,关注点是:散文的写法。
这次的阅读教学程序是:先引导学生把文章品读了,再独立完成阅读题。然后老师教给查找信息的方法,教给思考的方法,学生自己再次修正答案,最后再校对答案。
比直接地告诉答案的好处是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为了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谁都愿意付出一些精力的。相反的,如果是直接告知答案,那他们是无需付出精力的。
思考,创造,体验,教育要时时刻刻注意的。
三
我的儿子啊,你的学习为什么这么累?
让我来回忆你的星期六日的生活吧!
星期五晚上,上作文兴趣班。你的发言实在精彩,精彩到令妈妈刮目相看。
你精彩表象在:一次次地要求发言,观察仙贝时,你能够从更多的角度进行观察。说东东因为看见可怜的小乞丐,在吃鱼让之间犹豫时,你想到了魔鬼鱼天使的斗争,并把二者斗争的内容很好地,很详细地说了出来。
可是,写作文的时候,问题来了。
大部分人在认真因子的驱动下,都特别的认真,字也漂亮。而你呢?天性手拙,再加上你一心一意想着手头那袋还没开封的仙贝。你写的慢,字也难看。任何时候,我注意你的事候,你的手里都攥着那和袋子,提醒你不要拿着袋子,可是一转眼,它又在你手上了。
直到最后,发现,袋子已经被咬开一个角,里面的仙贝已经失去一点踪影。据说,同学早就报告,报告必达偷吃仙贝了。
最后,大部分同学写好了,写的很棒,三四年级的孩子,轻而易举的写出了五六年级的高度。
可是你呢!还没好。更可惜的是,只写了一面半,由自己嘴里说出的精彩句子一个都不出现在作文 本上,当然,写字,也不好看。
于是,你是唯一个需要重新写的人。
这样的教训够不够大?
对你来说,是不够大的,我知道,下一次,这样的故事还会重演。
刚才,我的心里还在懊悔:怎么没给你更多的关注,早早把你的仙贝收起来。此刻却不再懊悔,我想:你应该一视同仁的对待你。现在,有一个妈妈,能帮你抵挡诱惑。以后,又有谁,可以帮你抵挡生活中更大的诱惑呢?真正能够救赎自己的,永远只有自己。
星期六早上,妈妈还得上课,给你的留言是:好好做作业,尽量把所有的作业都做好,下午去玩。
你做了半天,说剩下的作业不多了。
下午,出去玩了。
晚上,老爸倒是有提醒做作业,可是你说要看书。于是,剩下的作业只在星期日了。
星期日早上,你只完成了一篇作文。
星期日下午,你继续完成周五欠给作文兴趣小组的作文。
康毅来找你去玩时,你说只差三项了,我坚持你把三项完成才能出去玩,你哭了。可是作业没完成,怎么能出去玩呢?
老师布置的两页书法作品,小必只完成了一页,但画了将近三个小时。吃完晚饭,继续做作业,听写完成了,书写作业又花掉了三个多小时,最后只是草草算完成,因为老师要求抄做三本书上的一二单元的解决问题的作业,可是,你用了两个多小时,只完成了两本,第三本,还没动笔呢。我给你出了几道应用题,让你完成,代替抄写。
要不要帮你,让你做与众不同的作业,妈妈是纠结的。想着要让你磨练,让你养规矩,成习惯,觉得不该改变你的作业。可是最后,看到你抄那么多,那么久,都是在做无用功,又觉得应该帮助你早就应该帮助你了,这是我做为老师的身份可以有的特权,为什么不用呢?我如果一早就帮助你,你就不用浪费这么长时间了。
等等,真的是浪费吗?对你这样手拙的人,也许抄写是最大的帮助呢!
你看,妈妈就是这样的纠结。
十一点才睡觉,你的背诵只能勉强,你的英语没有学,你当然也没看课外书的时间。
但是在这些悲观的东西下面,我还还看到了希望:丑的不能再丑的字,不管怎么说,都进步了!
如果这样顽固的习惯都可以慢慢改变,我就应该对你的未来充满信心。严要求,一直严要求。
现在,高标准成了习惯,低标准只好靠边站了。
四
这个星期六日,我自己倒是松懈了。除非与世隔绝,否则总有一些事情来干扰你的计划。星期五上完兴趣班,被请了电心,喝了将近两杯白酒,于是,知道会嗜睡,没精力的我,玉老公去唱歌了,权当放松。
周六中午去后坑吃饭,让后,去蓬壶,拿一直野鸡让专业杀鸡的处理。去乌髻岩,回来煮饭,散步。然后去一刚搬家的邻居那里,又喝了酒,又唱歌。星期日,看《基督山 伯爵》,晚上,看学生作业,看小必作业。等到想要完成日更时,以是十一点多。于是,没完成。留到今天,需要完成的是7500字。什么事情都是日积月累完成
五
家为何伤人?
如果无法想对方所想,只想树立自己的权威,就会处处伤人。
父慈子才孝。
做父母的,老拿捏个身份,爱教训人,爱得人尊重,老想着树立自己的权威,像一只好斗的公鸡,敏感的公鸡,时时刻刻都想着别人有没有遵照自己的意志来行事,这是很可笑的。
这样的人,你一般无需跟他理论,他是听不进去的,错误的永远都是别人。
人家肚子疼了,躺在床上,不是想着关心,而是想着,这是装的,不是真疼,无需理她。人家躺在床上了,不是去关心,而是追问:你是不是吃了什么垃圾?
人家急了:你神经啊!
好吧,伤了作为父亲的权威了。允许自己小人之心揣度别人,怎么能允许别人无意之中,或者说情急之下的口不择言。一巴掌甩过去,还理直气壮地指责:以后不能再说神经这样的话。
好吧,一巴掌甩过去,烂摊子等着别人收拾吧。
本来不用上课的,应该留在家里照顾人的现在没心情,也没脸面留了,于是,换人。
去到学校,毕竟还是意难平,又微信留言:
刚才我说肯定是吃了什么杂七杂八的东西,她骂神经病,我刷了她一巴掌。
你问她有没有骂你爸神经病。
告诉她,你爸很注意礼节,冒犯他不止是冒犯长辈,是冒犯了父亲。
包括他对他父母亲(爷爷奶奶),也是礼貌有加,玩笑有度。
如果不注意这一点,你爸会毫不客气地教育你。
我看了,我当成没看。怎么会有这样的人,甩人一巴掌还有理了,还想拉上另一个人,帮着声讨。
知不知道,只有最最无耻,最最无赖的人才对自己的亲人下手!
别人不说话,不是你对了。不是怕了你。不是支持你。别人不说话,照样可以在心里鄙视你。
为什么不说话?伤害已经形成,计较只会徒增烦恼。就随你去吧。
我不搭理,人家急了,电话:你手机没拿在手上吗?
答:没有,我在扫地。
挂电话。
挂吧挂吧,我就是不理你。
我一定不会去指责我的女儿,她是我女儿,我最亲爱的女儿,我唯一的女儿。别说她生病了,就算她不生病,我也不指责。因为说到底,她是那样懂事大气的人,她用她年轻的稚嫩的心,一次次地包容着并不完美的父母。
作为父母的,凭什么可以求她完美?凭什么可以抓着你也知道,并没到了原则教养的高度上的,只是人急不择言,只是对委屈的一种自然的申诉,一种被冤枉的自我保护,就这么个小问题,就纠缠不放。
如果我不能全心全意地爱她,至少让我努力理解她,努力让她知道,我爱她吧。
就算她偷玩了一次两次手机,也允许我想想小时候的自己,想想并不是苦行僧的她们吧!要教育,更要理解。
六
心,堵塞着,难受。
为什么难受。
不是为工作,不是为约稿,难道是因为时间迫近迟到,孩子的作业远远没有完成?还是因为改了孩子的一项作业,发现错误率很高,急躁了?
不管,谁都有好心情的时候,也有坏心情的时候。做事,做需要的事。如果我心情不好,一定是我对现状不满意,那就学习吧,做事吧,成长吧!
改变现状的最好办法是成长。我希望我的今天是充实的,我更希望我的明天比现在更好,不是希望,是必须的。
七
今天三节课,改考卷两节课,上课一节。
我不会为了孩子的成绩而骂孩子,但还是要考虑这个问题:怎么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要让孩子得分,还是有一些是刚性知识的,我要寻找的就是这样的刚性知识,反复练,练到完全不出差错,没有对知识的研究,对考题的研究,就不算是合格的老师。
晚上加班一下,考卷终于改好了。
把来这里做作业的同学一一叫到身边来,一个一个地分析。
老师,与其说是教知识,不如教习惯。基础知识,要自己去斟酌,根本不可能等着老师帮你复习。选择题中,关于拼音的,要积累再平时,哪些多音字,哪些易错字,老师课堂上讲的,要自己积累,要能听进去。像这样的问题,按理说,无需提醒,就应该懂。事实上,没有几个学生讲理。
中等,或中等一下的学生,一般都不懂这些道理。
他们浑浑噩噩地听着,稀里糊涂地做着作业,不会去考虑目的性的问题。
那么,这种浑浑噩噩稀里糊涂如果被点醒,而且是一次次被点醒呢?我想,老师就要做这样的人。
今天听一些老师闲聊:说班级里如果有学生错了不该错的地方,就让他们自己扇自己巴掌,十下,二十下。
我是不赞同这样的做法的,理由是:
一、没有一个学生是不想优秀的。
二、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学生下次吸取教训。但,孩子犯错是多种原因的。比如不小心,比如没掌握。假如是不小心,估计不好克服。假如是没掌握,还要分析原因。是因为听不懂,还是因为没复习,或者是,没认真听。如果听不懂,自己打自己可会就聪明起来。如果是没复习,那是习惯或态度出问题,要研究他是习惯的问题还是态度的问题,如果是习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如果是态度问题 惩罚无法改变态度。如果是没复习,哎,照样要分析没复习的原因。
大人爱简单粗暴的用惩罚的方法,都只能达到短期的解决办法。
真正的教育是唤醒,是点燃。
我愿意做这唤醒点燃的事情。唤醒点燃是让心灵与心灵相碰撞,不是短时间可以做到的。但是作为主导者,权威者,如果时时刻刻以唤醒点燃为己任,早晚会找到方向,找到契机的。
我把学生一个个叫到面前,一起分析考卷,失分原因是什么,该还是不该,以后怎么避免。
有一个学生红了眼睛,他是一个好强的孩子,可是有时候会不自觉,所以,体现在学习上就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字音读错了,词语正确与否判断错了,课文背诵也被扣分了,再加上读题不仔细,审题不认真,作文写不长,综合起来,语文只考了七十几分。
我让他把两个要点记在心里,写在书上,时时提醒自己。
这两点是:
一,把像米饭稀粥一样的知识坚决拿下。
二,带着研究精神来学习。多问多查。不囫囵吞枣、滥竽充数。
其实,每一个学生的问题都不一样。但又有其共性。作为老师,教给方法,反复提醒孩子自我努力。在眼皮底下做作业,方法点拨。更要注意,孩子在家的时候,要有安排,有节制,有自我努力的意识。
八
这两天,因为小必做作业花太长时间,中午又把几项作业做到一点四十,我就忍不住发飙了:
同样是学习,你花的时间是别人的两倍,正确率那么低,你怎么好意思坐在教室里。
傍晚,小必和爸爸先回来,他跟爸爸说:爸爸,我做一项给你看一项,保证全对 让妈妈高兴一下。
老公说:有这份心,就很好。
确实很好,因为有这份心,今天傍晚,晚上,表现出来的状态都不一样。自己在主动地做,非常关注自己做的对不对。如果作对了,特别高兴。如果做错了,很认真地改正。
今天晚上,完成得比较快了,把每一项都完成,还有时间研究一题奥数,看《怪物大师》,煮点心给全家人吃。
不管孩子学习成绩如何,有好态度,好习惯,都会越来越好。
九
八点半,看完作业,去散步,我散步的目的是胡思乱想,再忙,也要让思想有空闲的时候。再累,也要有闲着的时候。
信步往美丽乡村走,路上遇到一个闺蜜:
哪去?
散步。要不要一起?
心里一半希望她答应,一半希望她不答应。
不了,到现在,我不去了。
她是要回家陪孩子吧?这样甚好,有老妈陪着,孩子会更认真些。开始懂得重视孩子的闺蜜更我心生欢喜。信步往前走,赶上了回家的孩子。他们拉拉扯扯,嘻嘻哈哈,这才是孩子本性。
看到我后,孩子自然停止打闹,有孩子本能地想逃避,外向的孩子来到我面前,敬礼到鬓边,说老师好。
我答应一下,越过他们,继续往前走。我不想让孩子拘谨。
我小的时候看到老师,是浑身不自在的。将心比心,我不想孩子有这样的拘谨。我当然知道,如果我够随和,够会创造话题,是有可能与孩子打成一片,或者,至少,让孩子在我面前,可以无拘无束地畅谈,而我,顺便积累素材。
但现在的我,只到了给他们自由,不打扰他们的境界。
继续往前走,走到美丽乡村。八点多的美丽乡村,没有一个人,只有一盏路灯,几十丈高,发射出明亮高远的光来。信步走着,广场,再上一个广场,然后沿着小路,走不到底,就决定往回走,找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下来,在路灯下,写日记,完成日更7500字的任务。没等我定下来,好友叫我名字。她与另一个伙伴也走路到这儿。因为忙碌,我已经好久好久没跟她好好走走路,或是好好聊聊天了。
我没有任何犹豫就改变了计划,跟她们一起走吧。走了几圈。再一起走回来。无拘无束闲谈,心灵上的知音在世界上是极稀缺的,一般不去奢求,能有熟知的老友闲谈,就是放松,就是快乐呢。
回到家,想着,我赶快码字吧,小必发话了:我打算要再煎蛋给你们吃,这次我有新的煎法。
好吧,继续做尽职尽责好妈妈,打下手,煮点心。煮完点心,姐姐回来了,于是,吃点心。吃完点心,我真的可以坐下来码字了。
码到现在,十一点十三分,写了5800字。距离7500字,还差一千七百字呢!
我会坚持到底,保证完成。
十
有一个人,叫阿呆。
阿呆确实有些呆,做事一根筋,不懂察言观色。
毕业第一年,阿呆上四年级语文。
他有的是热情,又凭着本能,把课上的挺好。
有一次,县里来突击检查,教研员说:你准备一下,等下县教研员要听你的课。
从没经过这种阵仗的他大呼小叫:不要,不懂。再不到十分钟就上课了,我都没时间准备。
阿呆不懂,这不是商量,是通知。
上课了,听课只有一人,是矍铄的老头子。阿呆照原计划上课。原来要讲单元自测题,现在仍然讲自测题。
阿呆还有一样呆功:只要一张嘴上课,眼里心里只有课堂,只有学生。
一节课很快过去了。阿呆不懂什么叫主动请教,虚心学习。一下课,该干嘛还是干嘛去了。
后来,副校长,副校长跟他一样,也是新来的。副校长站在他的教室门口说:你就是某某某啊,那天,县教研员对你挺多表扬的。说你上得不错,就是内容选错了。单元自测,顾名思义,就是要靠学生自己测自己嘛。
阿呆这时才明白,应该走到客人前面,主动接受建议与辅导的。
阿呆最呆的做法大概是这样的,校长要听他的课。阿呆跟平时一样,上课了,再晃悠悠地走去班级。校长早就坐在教室后面,等着听课。
没想到,学生没把黑板擦好。阿呆只好请学生上来擦黑板。
校长很不高兴:哪有这样的人,要让人家听课,却比听课的人更晚进教室。
阿呆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
阿呆还是那样自信从容,他上课,上课。
校长满意课,不满意人。
令阿呆最得意的应该是排练节目,六一节,学校要在乡政府舞台上进行节目汇演,要求每班排练一个节目。阿呆选择了课本剧《皇帝的新装》。
演出时,一群孩子穿着传统戏服,在舞台上有模有样地说着做着,当皇帝光着身子出现在舞台上,又被真相吓得晕过去,让人七手八脚地抬进去时,全场笑了,节目没有任何异议地得到一等奖。
阿呆一直呆呆地想:我,素质不错,成绩不少,我是个人才。
这样呆傻的想法止于第三年的九月开学第一天。教师会上,突然宣布,他被从中心校调离。
这绝对是晴天霹雳。
世界有那么一刻黑暗。
他当时唯一的理智是:尽量冷静,别在人前丢了面子。
去你个面子!
一个人才,被调走就调走,这本身就是最没面子的事。
但当时的阿呆没这样想。
阿呆的所以理智都用来告诉自己要理智。
一个生命会长成什么样子,不是因为他遭遇什么,而在于他想长成什么。
天塌下来的打击没把阿呆压垮。
最大的问题是交通工具。不会骑车,会了,不就摔一跤,流一点血吗?新的环境,人少,但年轻人多,大家很快就打成一片。
阿呆在新的环境里得到学生和老师的高度认可。哪怕他后来离开哪所学校十几年了,还能听到感谢的话语。
曲曲折折,兜兜转转,阿呆又回到了中心。阿呆还是阿呆,只懂做事,不懂人际关系。
上帝说,当天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就会为你开一扇窗。阿呆终于也会有不用考虑人际关系的时候。因为有人看看着,管着,罩着。
阿呆还是呆呆傻傻地只要考虑工作。
阿呆开始关注到一些教育论坛,看到优秀教师的优秀事迹,开始主动自觉地读书,读教育书籍了。
阿呆开始写一些教育反思了。
阿呆开始参加县里的各种比赛,并频繁得奖了,语文教坛新秀,音乐教坛新秀,素养大赛,评课……慢慢地,全县都知道阿呆上课挺好。
但是,阿呆永远不可能一等奖,不可能去市里参加比赛。尽管每一次参加比赛,对方选手都怕他,但输的永远是他。阿呆的背后是个小学校,没有实力为他撑腰的小学校。
阿呆再次表现出呆样。不公平,没关系。没机会,没关系。阿呆还是在成长着。
网络是个大舞台,它不会阻挡如何想要前进的步伐,阿呆成了公益点评老师,在跌跌撞撞中成长着,一些作文教学书籍,也让阿呆快速成长着。阿呆的作文教学渐渐成了品牌。
孩子喜欢。不想学作文的孩子来到他的兴趣小组里几次,就迷上了。不会写作文的孩子来到他班上一段时间,就会写了。
阿呆的成长越来越迅速。一次偶然的试约稿,阿呆成了少年侦探小说的专栏作家。从此,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的尝试,阿呆现在给四个报纸杂志写过约稿,其中一个杂志,每个月都有四五篇的约稿。
在不断优秀的过程中,阿呆有了新的视野,新的学习平台。
一颗想成长的心,谁也阻挡不了。
一颗破土的种子,在自然的阳光雨露中,假以时日,就会是一株茁壮成长的植物。不管是参天大树,还是小花一丛,成长成熟都是必然。
阿呆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