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每天都有很多病人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或钙,以起到抗凝和抗血栓的作用,我们都知道低分子肝素注射和吸收都会引起毛细血管壁破裂引起皮下出血。传统皮下注射进针方法(30度<针头<40度)临床应用中很容易引起皮下出血引起大片紫斑,或皮下炎症肿块等现象,很是让人头疼。
分析出血原因:一个是针头斜面刺破毛细血管,二是拔针时药液留在皮下,三是注射部位不合适,还有按压时间不够等等。 出现大片紫斑病人不满意,为此事也是纠纷不断。为此我们全科护士通过查约大量资料,数百次的临床实验观察,总结出预防和减少因注射低分子肝素引起皮下出血的新方法: 1、护士在注射前首先要评估患者肚脐周围皮肤有无凝结斑块和病人胖瘦等情况。 2、注射时用定位卡轮换注射法
3、选择无毛细血管无凝结处进针。 4、一手捏住皮肤垂直进针,比较瘦的人进针3分之2。
5、注射器最好留有0.1ml空气,连空气一同注入(这样可以不浪费药液,拔针时不容易将药液漏于皮下)。
6、注射完毕停留10秒钟,以使药液全部吸收不留皮下。 7、按压时间2到3分钟 (资料验证2到3分钟可以止血)。 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特别是大面积紫斑,会使病人感到恐惧不安,对护士产生不信任感,常常引起护患纠纷。临床中通过改良注射方法,大大降低了出血的风险和机会,减轻了病人痛苦,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