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很多人都成为了富养的对象。家长要富养女儿,要给女儿提供最好的物质;男人要富养太太,要让太太“看起来很贵”;女人要富养自己,让自己不再留恋地摊货。
但是,真正的富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要是精神上的富养,不能仅仅是在物质上打扮成富者,而在精神上却是一个穷人。
一 精神富养需要“行走”
不管是城市近郊的森林公园,还是名山大川;不管是苏州的园林艺术,还是迪拜的阿拉伯风情,我们都要走出去,世界那么大,值得我们去看看。
用脚去行走,用眼睛去观看,用心去感受。
感受大自然的无私馈赠,感受山川的大气磅礴,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感受另外一种文化的独特魅力。
人之所以是动物是因为他不甘于像植物一样被固定在一个地方,如果总是宅在家里,思绪将永远被禁锢,思维永远得不到自由。
封建社会的君主为了禁锢百姓的思想,为了让他们安分守己,才将老百姓固定在自己的祖籍,不允许随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大部分人一辈子走过的地方不过是自己的村子而已。而如今,交通便利、网络发达,各种客观条件都已经完备,我们何不出去看看。
有人会说这不就是旅游吗,现在走出去就要花钱,去哪里全都是人。其实不然,去城郊的森林公园同样是一种对自然的对话,同样能够感受到自然的力量。而去外地旅游,也需要筛选。
低价团有陷阱,购物团只适合购物,而真正能够得到妥善科学的安排和充裕时间去感受当地人文的还是正规的旅行团,自由行或者当驴友的话则需要一定的经验或有经验的朋友一同随性,否则不仅自己会遭遇窘迫或危险,还会给当地的救援人员带来不必要的危险。
理性选择是一个成年人的标配。
二 精神富养需要“阅读”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赵恒《励学篇》
读书可以穿越到另外一个时空和一个有趣的人交谈,把他的经历变成我们的经验,把他的知识变成我们的知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成本最低的开阔眼界、改变气质的方法。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很多人疑问:你读那么多书,你都能记住吗?我的回答是:我们每天都吃饭,但是不一定记住每顿饭的味道,但是每顿饭的营养都已经被我们吸收,化作了我们身体的能量。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云烟,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这就是读书的魅力。
书分很多种,有实用型书籍、有想象文学、有故事或戏剧、有历史书、还有科学类书籍、哲学书、社会科学等,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类型的书籍来读,每种书籍的读法各不相同,各有技巧。
有很多人读书很快,讲就速度,但是我们不要盲目追求速读,不要羡慕有些牛人30分钟便可读下一本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我们按照自己的节奏读书并将其消化掉便可,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将书中的内容化作自己的营养。
读书要做读书笔记,这样才能变成属于自己的能量。我最佩服李敖的做读书笔记,李敖做读书笔记是将书中有用的部分“分尸”撕下来,然后放到相应的分类文件夹中国。有时书页背面也是有用的内容,则复印下来或干脆一开始就买两本相同的书。他将这种读书方法叫做“大卸八块”。
三 精神富养需要“思考”
我们经常能听到一句话:想那么多不累吗。
作为人——地球让唯一拥有大脑额叶的物种,连思考都不愿意思考,那只能说他的大脑很“贵”,连动一下都舍不得。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碌碌无为”。
而还有一类人呢,他们有很多“想法”,他们误以为那些想法是自己的,殊不知他们是隶属于那些想法的,他们的大脑成了别人思想的舞池,任由他人的想法在自己的大脑里进进出出,而自己的大脑犹如仓库一般,只充当了一个储藏功能,并不会将其重组自用。
当没思想的人大惊小怪的时候,有思想的人可以见怪不怪;当没思想的人熟视无睹的时候,有思想的人却可以见微知著。当学会了思考,我们便可以如同观看一盘棋一样,跳出当局,俯视一切。
我们不仅要学会思考,还要学会辩证地思考、独立地思考。拥有成熟的价值观是前提,而建立成熟的价值观需要自己拥有足够的知识,并打开自己的心智,这又说回了前面的行走和阅读。我们应该走不同的路,去领略不同的风景,读不同的书,去感受不同的思想,当我们建立了自己的价值观后,我们便可以正确的思考,而正确的思考可以让我们更加认识这个世界。
以前有读者给我留言说精神的富养需要物质的基础,我不否认。但是没有物质的基础,我们同样可以读书;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也可以选择不把所有的物质都放在表面功夫上。精神富养可以让我们独立为人,而一味追求物质,则会成为行走的奢侈品展览台,迟早沦落为一个平庸之辈。
文/袁小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