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简介
《人生第一次》撷取了12个对中国人意义重大的人生断面,时间上贯穿于出生、上学、成家、立业、养老等人生中不同的阶段,空间上分布于医院、学校、军队、房产中介、村庄、工厂、老年大学等不同人生场景。在每集的开头,都邀请一位与故事内核相呼应的“故事讲述人”引出正片,对故事的旁白进行配音和情感诠释
洞察人间凡事,体味人生百态。央视网系列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一次》旨在通过蹲守拍摄,观察不同人群在人生重要节点的“第一次”:第一次上学、第一次上班、第一次走进军营,许多“第一次”串联起我们人生的重要节点,“初来乍到,请多关照”。
l 笔记
▎第一集 出生(The World at First Sight)
“人生初见 ,春和景明
新生命的诞生既伴随着喜悦,也伴随着为人父母生育过程中的种种选择与风险。本期通过蹲守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记录下产科病房一个个真实故事,记录下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面对的第一次挑战和专有的守候。
“人生第一次”的第一集讲述的是一位有心脏病的孕妇在双胞胎孩子27周的时候不得不做心脏手术,随之而来的是手术伴随的风险会危及肚子孩子的生病。做手术时间到了,家人在门外哭泣,医生手里掌握三条人命。万幸,手术顺利。过了一段时间,孕妇再一次躺在手术台上,这一次,她要迎接的是她的双胞胎孩子。孩子顺利出生,家人喜笑颜开。她说梦见给孩子取了名叫春和景明。“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我想“虚惊一场”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词了。
▎第二集 上学(Joys and Tears of the Childhood)
“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新学期,学校又迎来了新的一批孩子迈入学堂,这是孩子们的人生第一次入学。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里,“上学”俨然已经成为了家长和孩子们一次重大选择。幼升小,“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对父母而言到底是指导还是误导?孩子们和家长如何适应他们的选择?喜泪参半的故事里是孩子们成长的轨迹。
“你千万不能哭,你就大步地,不要家长陪,你就大步地往幼儿园里面走,这就是勇敢”这是一个小朋友在记者问他第一天上学哭没有哭时的回答。
这一集会让你哭笑不得,这个星期刚好也是开学季,孩子长大了,总得离开父母。幼儿园门口,上演着一场场的“生离死别”,孩子不想离开父母怀抱,家长舍不得送孩子走向远方。小朋友的采访,童言无忌。“你觉得幼儿园老师怎么样?”“很好,都不错,都蛮凶的”,“你长大之后要干什么”“到中班,大班去”,真的不要太可爱了。但是哭起来的时候你也真是没办法。人总是要长大,所以亲爱的爸爸妈妈。放手让孩子去飞吧。
▎第三集 长大(Love, Sorrow and Dream in Poems)
“学诗歌的孩子,不会砸玻璃
云南保山漭水,大山深处。曾经在这里支教的大学生康瑜决定在这里留下来,当一名教孩子们写诗的老师。这里的孩子们每天上学需要翻山越岭,但这并不会妨碍他们写诗的灵感。他们把对家长的思念和对大自然的感情都写进自己的诗里,这是孩子们创造的最原始、最纯粹的艺术。
这集讲的是在云南保山市漭水中学的学生学习诗歌的故事。校长在学校开设了诗歌课,大家都觉得没必要,因为考试不考。但是对于这些差不多一半都是留守儿童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诗歌中找到了希望,找到了朋友,找到了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方式。
长大只有一次。是第一次长大,也是最后一次。如果在这次唯一的成长中种下了压抑、灰暗和挫折,那么长大后,就要花很长很长时间才能学会表达自己、感受爱意、舒展心态。
老师会换,孩子会长大,但诗歌,将陪伴他们,在漫长岁月里感悟真、善、美。
太阳埋住了黑暗
黎明就这样升起
我把心事
扔进河里
心事,越来越多
河里的石头
也就越来越多
种子,被埋在大雪下
安静发芽
老枯树,在夜里
长出一根新枝丫
而我
在爸爸妈妈看不到的地方
偷偷长大
我从云里
看到了那条幽密的小径
远处青山含黛,枯蝶簌簌
暮归老人
赶着牛羊,满脸希望
我的影子映在小路上
不再孤单,没有愁容
身边三两好友
可又有谁知道
这条路的过往
仲夏
她忽冷忽热
仿佛在和你赌气
你希望炎热的时候
她下起了小雨
她不是针对你
她只是在哭泣
请原谅她偶尔的小情绪
闭上眼睛的时候
我看到了
绿色的风
它抚绿了山林树木
烫金了我的小牛
亲吻了家里的白墙
染黄了阿爹的苞谷
但我不会把风变色的秘密
告诉你
——施应锁,12岁,漭水初级中学七年级208班
放学回家的路长长的
只有我一个
家里的牛圈大大的
只有小牛一头
当我抱住它的时候
我们都有了朋友
——《朋友》
十年之后
我想做一个像大海一样的爸爸
让儿女坐在我的背上
像一条小船一样
有时对儿女吹一场台风
有时对儿女风平浪静
让他们知道
人生不是一直都是风平浪静的
——李坤富
小鸟是大鸟的孩子
白云是蓝天的孩子
路灯是黑夜的孩子
母亲去广东的时候
我把我的鞋,放在母亲鞋的旁边
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
——穆庆云《孩子》
我信奉黑夜
因为它能覆盖一切
就像是爱
——李玲,14岁,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漭水初级中学八年级《黑夜》
宇宙像一个没点着的烟花
没人愿意给他一点火光
他生气了,愤怒了
把自己点燃了
宇宙烟花爆炸了
宇宙诞生了
——黄柳,10岁《宇宙的诞生》
乌云和白云
结婚
我们欢呼着
去捡他们撒下的
喜糖
——五村中心小学,三(2)班《雨》
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的高松
那就当棵山谷的小树
但要当棵溪边最好的小树
如果你不能是一只香樟
那就当尾小鲈鱼
但要当湖里最活泼的小鲈鱼
这里有许多事让我们去做
有大事,有小事
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身边的事
——道格拉斯·马拉赫《做一个最好的你》(节选)
▎第四集 当兵(Parachuting Day)
“人类最强大的武器,不是核武器,而是豁出一切的勇气
告别吉林的父老乡亲,踏上前往湖北荆门的火车,小徐开启了人生中的一个全新身份:新兵蛋子。第一次点名,第一次队列,第一次叠被子,第一次紧急集合,第一次拉练……无数第一次中,小徐和其他两位大学生逐渐完成了从地方青年向空降兵军人的转变。
当兵让一个孩子转变为大人,辛苦的军营生活,磨炼着人的毅力。张书豪,徐龙告别家人,登上了当兵之旅。由一名新兵蛋子到空降精兵,要经历多少次魔鬼训练。我们之所以现在生活地安稳,就是因为有着万千保护我们的军人。我们之所以敢走过摇摇晃晃的大桥,就是因为有这些军人做桥的扶栏。
▎第五集 上班(Toward the Other Shore)
“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想要有尊严地活着
河南商丘的郭辉全身95%烧伤,通过培训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成为了一名专业网络客服。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李青荣,原以拉货维持生计,如今,她每个月有几千元的稳定收入,成为家庭的经济支柱。本期镜头对准残疾人客服这一特殊群体,从双十一奋战的“云上的客服”这一角度,让世界了解中国残疾人的救助事业。
这一集讲述的上班,不是普通人的上班生活。而且一群身残志坚的客服人员。他们有的先天残疾,有的有小儿麻痹,有的后天出事故失去腿……他们一起在一个同为残疾人开办的公司经过培训上班,当上了淘宝客服人员,靠自己努力赚钱生活,他们有的曾经对世界失望,想过极端做法。当他们在生活中找到“同伴”时,不再悲观。有的甚至在公司找到了伴侣。公司为他们举办了共同婚礼。“双十一”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一天,没有人知道幕后的他们是什么样,他们专注的回答着用户的琐碎问题,有时会受到顾客的谩骂,但是他们似乎还有一些享受。因为这个时候,世界就真的当他们是正常人,有情绪就在他们身上发,这比那种在异样眼光下的廉价同情好得多,这才是真正的平等。
▎第六集 结婚(Yes, I Do)
“在迟暮之年,当你回首婚姻的时候,你会发现当初信誓旦旦的爱情已变成朝朝暮暮的陪伴
上海浦东新区的婚姻登记处,是上海平均登记数量最大的一个地方,碰到热门的日子,一天会有几百对新人前来登记。结婚就是成家了,初次领完证的新人,有的会开始筹备婚礼;有的会去旅行;也有的人这些都不做,而是以自己的方式步入婚姻。在婚姻登记处记录下当今年轻人的婚恋观,也记录下人们心目中对于爱的理解。
结婚就像是一场赌博,遇见好人,赌赢了。遇见不好的人,就赌输了。不结婚,也就是不输不赢。
如果遇见一个相互喜欢,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人,可以考虑结婚。如果遇不见,就慢慢等,上天要把最好的留给你。实在是等不到,不用为了将就而委屈自己,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我想这应该是大多数年轻人的爱情观。
▎第七集 进城(A Migrant Dream)
“一趟开往未来的火车,一辆承载梦想的大船
为了促进曲靖农民转移就业,脱贫致富,曲靖人社局成立了曲靖劳务工作站,劳务工作站每年去曲靖市招收农民工 2次,分别为春节过后的春丰行动和收获季节后的秋丰行动,把想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引流来上海打工。本期,跟随工作站的工作进度,记录了他们从家乡到上海打工的点滴故事和心理变化。
极端贫困的县与极端繁荣的城同时存在于这片土地上。人们为了更好的收入,而选择走出大山,这就是所谓的进城。他们有的年龄大了,有的文盲,有的被家庭禁锢,对于他们来说,迈出大山,这也是很需要勇气的一步。
▎第八集 买房(Owning a Home)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高高在上的房价,像一座大山,让很多人遥不可及。然而,拥有自己的房子仍然是大部分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挥之不去的情结。本期将镜头对准一家房产中介,记录和观察年轻人在大城市中购房的经历,记录下他们在组建一个个小家时付出的努力。
有些动物一生都在寻找合适的房子,比如寄居蟹,有些动物出生就自带房子,比如蜗牛。为房子欢喜和忧愁的,还有人类这种动物。房子会给人带来安全感,满足感,幸福感。但是往往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你在北京,三百万只能买一个六十平米的二手房。年纪轻轻的我们,没有殷实的家底,没有父母的支持,世界之大,连属于自己的一个容身之地都没有。或许退一步,我们可以在一个不繁华但是房价不那么高的小地方安置一个温馨的家。想要进一步,那就得拼命赚钱。个人选择而已。
▎第九集 相守(The Kitchen of Love)
“人生无常,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和家人平平安安吃顿饭
江西南昌肿瘤医院旁,有一个共享厨房,熊阿姨和老伴儿10多年前创办的。每天,有很多病患家属来做饭,炒个素菜只要1块钱。熊阿姨每天凌晨两三点起床准备早点,这里已经成为众多癌症家属的厨房,大家称之为“抗癌厨房”。治疗癌症,花销巨大,而这个简易的厨房,却大大降低了用餐的成本。本期,在这个小小厨房里,记录下癌症病人及他们的家属之间,在这里发生的温暖人心的故事。
儿女长大,离开父母。剩下的只有你和你的伴侣,能陪伴你的,也许只有你的伴侣。也许只有自己。江西南昌肿瘤医院旁,有一对老夫妻开了一个“公用厨房”,专门为医院里的病人或者病人家属提供做饭的地方。他们每天都见证着那些为病床上身患肿瘤癌症的另一半炒菜做饭的忙碌身影,炒出来的,是人生的一盘盘“酸甜苦辣”。
▎第十集 退休(Never Too Old)
“高龄学府哪家强,老年大学走一趟
这是一所神奇的学校:很多人通宵达旦的学习,却不是为了备战高考;同学之间会扎堆聊异性,毫不避讳;甚至也会逃学、翘课、抄作业。这个地方是很多中国老人第一次上大学的地方:老年大学。这里能让退休的他们再次找回对生活的热爱,再次拥有自己的生活, 同一群朋友一起不断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老年大学是退休老人版的“热血高校”。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老人退休之后会选择去老年大学,他们要终身学习,他们要活出自己,他们要活跃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但是无奈的事,他们的儿女工作繁忙,带孙子的任务还是落在了他们身上。匆忙送完孙女上幼儿园,转身走进属于自己的学校,在那里,他们才能找到身体里那个真正的自己。书法,交谊舞,走台步,大合唱……这才是属于自己多彩的人生。
▎第十一集 养老(Hey Twilight)
“云卷云舒,游历人家,迟暮之人,亦是少年
在上海松江的养老社区申园,住着 2100 多户老年人,这样的老年社区,在中国各地越来越多。老人们离开自己住了一辈子的家,第一次住进这样的养老社区是怎样的心情?以后的日子会如何度过?养老社区中几位老人的生活状态,呈现出当下中国老年人面对养老真实动人的故事。
当自己走不动了,当自己老伴先去了,当儿女有自己的事要干的时候,你会怎么办?或许一个人孤单的生活,或许拎包走进养老院。如果是我,我要坐在轮椅上去看世界。
▎第十二集 告别(Please Remember Me)
“生的对立面,或许不是死亡,而是遗忘。
在中国,每年有将近70%的遗嘱是无效遗嘱。看似简单的一纸文书,为何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因为遗嘱而产生的纠纷矛盾如何最大程度地避免、化解?立遗嘱是否有必要?在北京的中华遗嘱库蹲守拍摄,记录人们第一次前来立遗嘱的故事。面对这份人生最后的决定,人们将会何去何从?
上海的聂爱荣奶奶得了阿兹海默尔症,也就是所谓的老年痴呆,日渐丧失记忆,而巢爷爷仍相守相伴。他说“只要我在,你就有人爱”;他说“你永远是我的女孩”。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奶奶去了养护院,爷爷也担心自己的身体,趁着意识清醒,开始立遗嘱交待后事,把后事交待好,他们的心也就定了。
请记住我,虽然再见必须说。
“朋友”是十二画,
“恋人”是十二画,
“爱人”是十二画,
“家人”是十二画,
“十二”是四季的写照,
“十二”是一生的缩影。
l 短评
推开世界的门,从第一次的出生、成长、上学、当兵、上班、买房、婚姻、退休、养老到最后的告别,人生有许多记忆中的第一次,而那些最重要的第一次,值得我们铭记一生。
出生,是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次,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有哭泣,也有喜悦。父母那一刻的动容都是真实的,人生初见,春和景明。
成长,幼儿园是开启人生第一次迈出人际交往融入群体的第一步。从出生到三岁前,这个年纪的孩子未必能听懂很多话,但学习模仿能力却很强,父母和老师的行为举止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看这个年纪的小孩很容易看到父母的影子。所以,谈吐大方能独立思考的孩子,在家里也是给予了爱与尊重的。
上学,诗意的教育究竟适不适合山区里缺乏家庭教育的孩子?我觉得,诗歌可以更为柔和的告诉大山里的孩子,如何与不完整和解。毕竟山里的孩子也许没法拥有钢琴,但诗歌可以教会他们如何去触碰自然的音符,一定程度上也许可以树立另一种自信,毕竟自然的馈赠山里的孩子是最直接感受到的,懂诗歌的孩子不会砸玻璃,大概就是一定程度化解了不完整的戾气,修复家庭教育的缺失。既然无法避免的,那就用用诗歌去疗愈这些孤独的孩子吧。
当兵,为祖国效力,男孩们成长为男人的过程,感谢这些未来会守护国家安稳的军人,致敬!
上班,对准的是特殊人群残疾人,一定程度的行动不便让他们迈入社会工作的难度要大于常人,照顾这样的孩子长大到成为一个有自主能力且还能拥有自信的孩子,无疑是不容易的。这些年轻人的顽强和坚毅是平常人的数倍。希望未来可以更好的完善方便特殊人群的公共设施,能看到更多残障人士可以自如的行走在大街上,自信而有力量。
买房和婚姻,谈到买房未必会谈到婚姻,但谈到婚姻势必容易牵扯到买房。这两件事成了很多家庭因孩子而起的心病。纪录片里提到的内容,对准的大体还是城市家庭和跨国家庭的婚姻,有自主选择权,财产上相对独立,有父母为依托,人生仿佛一场接力赛。父母如果有能力并自愿为孩子买房,谈不上啃老,当然孩子们自己有能力那绝对是更值得赞扬的事。纪录片的角度也相对对准的人群不算大众,现实生活中两个人的结合,两个家庭的结合终归还是复杂得多。
退休和养老,算是并驾齐驱的两件事,退休后就伴随着养老,纪录片给我们展示的是,城里的条件优渥的退休老人是如何丰富生活与养老的。养老对准了失去伴侣的老人,一个愿意留在家里,一个选择去了条件非常不错的养老院。行至这一步老人也懂得了这是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荣誉带不走也并不在意了,必备的衣物和几张照片,就是全部了,养老院比想象中好很多,甚至遇到了少年时的同学,这最后一段路还有友人相伴,到底还是平静很多。
告别,这个话题无疑是最沉重的,这注定是一场一去不复返的旅行。慢慢失去记忆的阿兹海默尔症老人,共同记忆是一种需要相互印证的存在,我们追溯记忆的时候总是希望有人说一句我记得,可一方的遗忘会让另一方的怀旧追忆孤掌难鸣,这其实对没有遗忘的人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尤其是被爱的人忘记了。《寻梦环游记》里说过,“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被人记得就算逝去了你也在另一个世界活着,那尚且活着就被人遗忘了呢。
最后,希望这辈子走到尽头的时候,我能坦然而知足地说出这样一句话:“我这一生,平淡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