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里选入归有光的文章有两篇——《吴山图记》《沧浪亭记》,我顺便复习了一下《项脊轩志》,以前读明代的文章很少,归有光也只是读过《项脊轩志》和《寒花葬志》,实在是非常喜欢,喜欢他文章叙事简洁,抒情真挚,言少意丰。再读了这两篇,也看了一点他的资料,由喜欢转而敬佩。
我看到的这几篇文章都很短,但是,文字都简约至极,文意却都极其耐人寻味。正如我最近得到的一包来自武夷山的好茶,这茶,你只需抿一小口,就会回味无穷。
《吴山图记》对于吴山之奇丽秀美,只是寥寥几笔:“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对于吴山图画也仅仅一笔带过:“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他重点要写的是,吴县人赠图缘由,归咎到对“民不忘令,令亦不忘民”的仁政的肯定上。短短一二百字,有对吴地山水的描摹,有对魏用晦升迁“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的叙事,有对“令”与民之间关系的议论,还自然联想到苏轼对韩琦的称赞语,以衬托对魏令的称赞。篇幅虽短,但内容实在是丰富而寓意深远,作者儒家的政治理想卓然与其中。
《沧浪亭记》也未落笔于对名园的记叙描绘,而是侧重记沧浪亭与大云庵的历史变换沿革,写到出现在此地的一系列名人与著名的历史遗迹,然而,最终归为“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古文观止》在文末的点评是:“忽为大云庵,忽为沧浪亭,时时变易,已足以唤醒世人。中间一段点缀、凭吊之感,黯然动色。至末一转,言士人之垂人不朽者,固自有在,而不在乎亭之犹存也。此意开人智识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