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失败,准备退回汉中。
为了安全撤退,诸葛亮在祁山木门谷设下伏兵,阻击追兵。果不其然,魏国追兵倾刻间就来了,一头扎进了诸葛亮提前布置的埋伏圈。
两军将士展开激战。魏军为首的一员悍将左冲右突,无人能挡,几乎扳回战局。
最后,蜀军万箭齐发,这名悍将遮挡不住,右膝盖中了一箭,逃回军营。当天夜晚,由于失血过多,悍将死于营中。
这员悍将就是魏国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
张郃,字儁乂,最早在冀州军阀韩馥手下任军司马。
公元191年,袁绍率军夺取冀州,张郃率军投降,被任命为校尉,后又因征讨公孙瓒数有战功而升为宁国中郎将。
官渡之战爆发后,曹操奇袭了袁绍的粮仓乌巢。张郃向袁绍请命前往救援,但谋士郭图却力劝袁绍派兵袭击曹操大本营。张郃对郭图的计策表示反对,苦谏袁绍,若乌巢有失,则大势去也,并且曹营有重兵把守,很难在短时间内攻下。
但袁绍最终还是听郭图的。他派张郃去攻击曹操军营,结果被打得大败,另一边乌巢也被曹操攻下。这时郭图怕袁绍惩罚自己,于是恶人先告状,诬陷张郃攻营不出力且辱骂袁绍。张郃很害怕,率众投降了曹操。
曹操亲自迎接了张郃,并盛赞张郃,把他比作汉朝的名将韩信。此后,张郃追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功劳。
张郃作战不仅勇猛而且兼有谋略。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他作战善于变化,擅长安营扎寨,能看穿战场和形势上的变化,没有他料不到的事,蜀国上上下下都很忌惮他。
汉中之战时,张郃作为副将随夏侯渊抵御蜀军。之后夏侯渊不听张郃忠告,轻敌冒进,在定军山被蜀将黄忠斩首。刘备听说后,却十分遗憾地说,杀夏侯渊有什么用,要是能杀掉张郃该有多好。
夏侯渊被杀后,因形势紧急,大家便推举张郃为主将。在他的带领下,迅速稳定了局面。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响应,叛魏降蜀。当时的魏明帝曹叡派出张郃前往迎敌。
此时的张郃已是历仕曹操、曹丕、曹叡的三朝元老,一出手自然不同凡响。
张郃在街亭大败蜀将马谡,迅速扭转战局,诸葛亮的北伐大军不得不撤走。张郃又迅雷般地平定了三郡。曹叡赞叹地说,诸葛亮的军队在张郃将军面前就如乌合之众,张将军一出马,他们便羊入虎口了。
公元229年,诸葛亮发动了第二次北伐,对陈仓发起了猛烈进攻。曹叡急召远在千里之外的张郃前往。曹叡送别张郃时,忧心忡忡地对他说,“将军来的这么迟,到时候陈仓恐怕早就被诸葛亮攻下了。”“陛下不必担心,诸葛村夫没有多少粮草,等我到时他应该早就退兵了,”张郃一脸轻松。
果然,张郃大军赶到时,诸葛亮早已逃之夭夭。
两年后,诸葛亮发动了第四次北伐,跟往常一样,没有取得太多战果。在粮草耗尽后,诸葛亮打算撤军。
此时魏军只要静静地等待蜀军退回汉中,便可以很稳妥地获胜。但当时魏军最高统帅司马㦤却下了一道奇怪的命令,他令张郃率部追击诸葛亮。
张郃很不情愿。他向司马懿指出,兵法云,穷寇莫追,归师勿遏。一向熟知兵法的司马懿却很固执,坚持让张郃追击。军令如山,张郃没有办法,只能追击蜀军,最终中伏战死。
这个结局让人感觉很费解。
首先,诸葛亮一生谨慎,部队撤退时必会安排精兵强将断后,设下埋伏。作为诸葛亮的老对手司马懿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明明是稳赢的局,为什么却搭上了一员悍将?
其次,司马懿与诸葛亮作战的战略思想是避开蜀军锋芒,深沟高垒坚守,极少主动进攻。司马懿甚至不止一次劝阻部下进击蜀军,为什么这次却要派张郃主动追击?
其实原因很简单。
张郃作为魏国的三朝老臣,对曹氏忠心不二,又与大将军曹真感情颇深,有勇有谋,在军中享有极高声望。司马氏日后要夺权篡魏,张郃便早已是眼中钉、肉中刺,不得不除。
可惜张郃一代名将,最终却死于权贵的阴谋诡计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