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讲四位老人的故事,这四位老人,都是在14年自己生病之后遇到的。
第一位老人,是在我病后出院不久,去医院复查时所遇。那时我刚出院不久,病还没有利索,自己一人坐地铁去医院,抽血、拍胸片、做核磁,最后坐在诊室的门口,等着叫我的号进去看医生。旁边的座位上坐着这位老人,中等而瘦瘦的身材,花白的头发,已经褪去光华但是还算有神的眼睛,脚上穿着一双运动鞋。等候的时间有些无聊,我俩就很自然地聊了起来。
我:“大爷,您也是来看病还是来复查?”
大爷:“都不是,我来给我老伴开点药。”
我:“她老人家怎么了?”
大爷:“她有老年痴呆,平时都是我们家保姆来帮着拿药,今天保姆家里有事,我就自己打个车来了。”
我:“大爷,看您精神挺好,您高寿啊?”
大爷:“小伙子,我89了!”
我:“天哪!真看不出来!”
大爷:“我们那一代经历的事儿多,像我,13岁就参军了!”
…….
我对这位老人顿时肃然起敬,近90年的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不仅是沧桑,更多的是一种你能强烈感受到的对生活的坚强、乐观和平和。
感谢这位老人,让我理解了“坚强”。
遇见第二位老人那天,我出院已经快一个月,天已是深秋近寒冬。那天中午阳光还算暖和,我穿着羽绒服,自己一人到小区下边的的“儿童区”,那里有木头铺的一条圆圆的路,我在那条路上慢走散步。
正中午,小区里行人极少。我刚踏上那条路,就看见路了“圆圈里边”这位老人。老人低着头,手里拿着一把环卫工人用的那种大扫帚,在扫落叶。因为低着头,还戴着一顶鸭舌帽,所以看不见他的长相,最吸引我的倒是他脚上那双青色的“解放鞋”——很老式的那种,我上小学时穿过,还没同学耻笑了一番,所以印象很深。
我并没太在意,还是继续散步。转了几圈之后,我很随意地看向那位老人,很巧,他也停下了手中的扫帚,正看着我。
“小伙子,你是不是生病了?”
这时我才看清他的长相,和第一位老人的身材模样很像,只是眉毛特别浓,显得很精神。
“是啊,大爷!您怎么知道?我刚做完一个脑部的手术。”
“我看你走路看出来的。”
“哎,好!您是在小区里住吗?”
“我来给我儿子看孩子,闲着没事,把这些叶子扫扫。”
“其实您不用扫,反正物业早晚得扫!”
“物业扫不也是扫吗?呵呵。你自己一人走路小心点哈”
老人说着,又低头扫起了他的落叶。
于是小区的中心,木板路上,一个转圈散步的年轻人,在咀嚼着老人的那句话,围绕着圈里那位扫落叶的老人。
15年春节正月初二,北京下了一场好雪。我带皮皮下楼去玩雪,一眼就又看见了这位老人。还是那顶鸭舌帽,还是那双解放鞋。不同的是,老人在除雪,手里的“家伙”,也从大扫帚变成了铁锹。
感谢这位老人,为我诠释了“责任”。
遇见第三位老人,是在大街上。生活中再简单不过的场景:问路。
我:“大爷,麻烦问您一下,去通州税务局怎么走?”
大爷:“你是去买水是吧?”
我:“对!”
大爷:“我看看啊!您啊,这么走。。。。。”
后面的对话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老人家一个“您”字,就让我在那个起风的冬日瞬间感到了温暖。
这位老人,让我懂得了“礼貌”和“热心”。
第四位老人,是在最近,我去北大医院做手术后第二次例行复查。那天我一只手摁着另外一只手上的胶布,胶布下是刚才做检查时静脉注射留下的针眼,按照大夫的嘱咐,要摁至少10分钟才能松开。
我走到外边的等候室,那里的柜子里放着我的衣服和随身的东西。就在这小小的等候室里,看到了这位老人。他坐在轮椅上,花白又稀疏的头发,但腰板坐得挺直。身边站着的,应该是她的女儿或某位亲人,身体微胖、脸蛋微圆的一位中年女人,一看就是性格开朗的那种。
“大爷,一会儿上检查台可不能坐轮椅啦,您得躺上去,然后把耳塞塞好,挺吵的。”护士在贴心地嘱咐着病人。
“是啊,是挺吵的,您可得忍着。”作为一位“资深”受检查者,我也忍不住对着大爷好心加了一句。
没想到那位大姐的一句话差点把我逗乐了:“没事,他耳朵有点聋,本来就不怎么能听不见。”
果然,我看着那位大爷只是抬头看着我们,脸上一脸平静,没说话。或许他没听见,或许他听见了,但是女儿帮助做了回应。
我把脸转向那位大姐:“大姐,麻烦你帮个忙,我腾不出手来,麻烦您帮我把我上衣拿出来,帮我搭在胳膊上,我到外边去等会儿。”
“哎,好嘞,来。。。。。。”那位大姐一边说着,一边动手帮我拿衣服。
这时,就在这时,我听到大爷,那位刚才一直没开口的大爷说了话:“别给他搭上,给他披到身上,外边凉。”
时间好像在瞬间静止了,那是多么美好的一瞬间。
这位老人,为我诠释了“善良”。
四位老人,四个故事,带给我的,都是温暖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