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生活中的小确幸:
1、昨天出去吃了个夜宵,结果昨天晚上自虐到1点多,不过还是坚持写完了“365天践行”这个有点拖延症得改,一定要改.....
2、太久没有收听万维纲老师的专栏啦,有点怀念,昨天又一口气听了10篇,期待万维纲老师第二季《精英日课》快点到来吧,哈哈哈.....
二、我的得到收获:
收听万维纲老师的《精英日课》日课177/怎样培养抗打击能力
这篇文章是万维纲老师在《纽约日报》四月24日的一篇文章,文章内容主讲是“怎样在哪怕失去亲人的情况下培养抗打击的孩子”文章的作者是雪莉.桑德伯格。
首先我们要确认一个观点“抗击打能力”不是天生的,它可以像肌肉一样,后天可以锻炼得到的。
我们一般人会说:那怎么培养孩子的抗击打能力呢?莫非要时不时的打击他一下。想要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是不是就得主动去磨炼呢?(类似现在流行的说法“男孩要穷养”?你怎么看?).
万维纲老师通过阅读桑德伯格的书给我们概括为三条培养孩子抗击打能力的方法,分别为:
1、让孩子感到他很重要,别人关济他、关心他、依靠他;
2、陪伴,哪怕你也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你至少可以多陪伴孩子。你可以陪他散步,听他说话。这样的关系至少能证明这个世界还有人关心他,甚至依靠他(我的理解是让他感到重要,能有存在感)。
3、跟孩子在一起,公开地讨论历史记忆。不妨给孩子讲讲家族的历史。
万维纲老师认为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历史眼光;一个人要是有了历史眼光,那就比较厉害了。眼前遇到的这点困难再大也不能家族历史上的困难相比。(这莫非是培养孩子的大局观?大局观也能影响个人的抗击打能力?你怎么看?)。
关于万维纲老师的评论:
万维纲老师认为,桑德伯格说的这三我可没,不仅跟小子有关,跟所有人都有关系。
往小了说,一个企业如果想增加抗打击能力,就应该搞搞企业文化,让员工有认同感、陪伴感、历史感,这样也许抗打击能力就能增加。
往大了说,一个国家要想有很强的抗打击能力,是不是也是让国民有认同感、陪伴感和历史感。,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勇敢面对历史 ,特别是历史上一些不好的事情,那么这个国家的抗打击能力是不是也会有点弱呢?
三、关于我的一些看法:
1、让孩子感到他很重要、给孩子陪伴,我想这些的底层逻辑是建立在“孩子的第一需求是安全感之上”吧?其实给孩子教一些家族史,也是为了大局观、认同感的培养,通过一些以讲故事的方式,了解到家族的一些事件,让其以后遇到挫折时,会想起家族中一件大事件,然后通过对比,让其在心态上有较好的调整,有点类似于“在心态上藐视挫折,在行动中认真对待”。
2、我在刻意练习抗击打能力是这样的,找一件正常的事情,但是自己不喜欢的事,然后一直坚持做,等到你坚持某事到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你不但击打的能力提高了,同时也培养一个新的爱好。(坚持坚持再坚持,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