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180➕,坐标澳洲,不咸不淡的大学同学。并且,他已经怀拥佳丽,那个姑娘并不是我。
本来硬件条件就很是优秀的小伙子C同学,身边自然是不缺莺莺燕燕的小姑娘们,本人虽然表面上大大咧咧但内心很是自我封闭,C同学和他的微信号一起躺在我的朋友圈里落灰。
这么说吧,我们俗称,点赞之交。
大学四年没说几句话,一毕业他飞去了澳洲,我滚到了坡县。同是出国党,总有点惺惺相惜的意味,刚来的几天,没事儿互相吐槽自己这块儿的什么物价,风土,习俗还有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最后总要以我爱祖国大好河山为结尾。可日子一长,自己也适应起来了各自的生活,他又躺回我之前朋友圈的小角落里,直到他po出的第一张自己做的早餐。
盆友圈上的时间凌晨3点。澳洲,2个小时的时差,这顿早饭便是5点就一派静好的供人享用了。而我准备给这条朋友圈点赞的是刚睁开眼睛还在床上磨叽的早上8点。
一顿早饭能说明点什么?
也许10分钟材料准备,20分钟烹饪,哈,对了,还有5分钟摆盘,1分钟拍照。这一点一滴拼凑起来一个爱自己(自恋)的男孩子,至少他爱他的胃,也爱他的生活。他和他的生活一起从5点钟的清晨里醒来,那个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微微开始耀眼的时刻,多么新鲜有又活力,像整个一天都被着一束晨光拉长了一般,像不只有24小时的庸碌了一般,每一分都被掰开成了一瓣瓣虾仁一样的,摆好,享用。
这一次,我看了那张美味许久,看的能想象到河粉陪着虾仁再就着酱萝卜和柠檬红茶一起下肚,在胃里相互研磨的感觉。
我没有点赞,也无话可以评论,不过默默的把闹钟调到了5点
又过了许久,我咬牙跺脚,满地打滚,鬼哭狼嚎的挺过了上半学期的考试月,瘫在寝室的床上动都不想动,零食桶在床边一伸手就能摸到的距离。
我在往嘴里大把填垃圾食品的时候,看到这张,他说自己和几个朋友租了个车,自驾环岛,走的是网红路线,从墨尔本--菲利普岛--北领地--乌鲁鲁,现在在布里斯班,黄金海岸最近的一站。
他说这是寄住在当地居民家里当沙发客,拿主人冰箱里剩下的食材乱炖出的pasta,没有章法却意外的好吃。我说不清是羡慕还是嫉妒。同样是出国留学,同样是工科硕士,同样的压力,同样的处境。不一样的孤独。
那句话是真的,真的有人可以再过我想要的生活,一边朝九晚五,一边浪迹天涯。
坡县的寒假只有20天,我刚飞回过去就又飞了回来。人是回来了,心可能还留在家里,坐在教室里浑浑噩噩,整天和一堆和我一样的小伙伴满新加坡的淘各种好吃的,主题餐厅,路边小炒,连快餐店都没有放过,结局就是,胖了若干干干干干斤
相比之下,C同学假期有整整3个月,他和那辆租来的二手老爷车一起,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跑遍了整个澳洲有名的景点儿,本地人模样的作了一回说走就走的游客。
得知他胜利归来的第二天,我买了一个电饭煲。
还记得我5点的闹钟么?现在变成了6点,6点半,偶尔按掉它还能在床上迷瞪到7点。说一张图一件事儿,能对人有多么大,多深远的影响,那可能就有点扯了,不过那张图和那个假想的,食物在胃里慢慢泛出得暖意真的被我记在心里了。
但,现实和理想之间还有一条叫做"手残"的鸿沟。
本人对自己烹饪技术十分了解,进而选择的食材大多都是切切就可以入口的,并且至今我的烹饪工具只有电饭煲和三明治机,就把这两样东西开发到极致。三明治机可以做煎蛋啊!电饭煲可以小炒(严格地说是焖出来的),番茄炒蛋,西兰花炒蛋,小黄瓜炒蛋......
我知道我离自己想要的生活还很远很远,甚至没有什么清晰的图景,可以拿来指着对别人说"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不过我想要的生活许是一张拼图吧,应该是一只狗狗,房间里的一块白色的长毛地毯,一盏黄色暖光的地灯,一个素瓷的马克杯,当然少不了暖胃的各种茶包,一点都不苦的咖啡,还有烹饪出来的小生活。
还没走到自己的理想也不要紧啊,先完成这一小片,那一小块,再摆盘一样的把这些零碎串起来,生活到最后的那个目标地可能和我想象的很不一样,不过没关系啊,在拼集碎片的时候,所谓什么追求和寻找的意义也就埋进饭香里了…
最近的网红心理学<巨婴国>说国人是只会吃的大宝贝儿,我真的难以苟同,不是民以食为天,而是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准要求不仅仅是温饱啦,是艺术,是享受,是品味,纵然我那堆糊出来的早餐可能品味不出什么道道来,但还是能体会到一点满足感和仪式感
更重要的是,从食材的温度里感受我们还真真切切的活着呀!活着真好,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