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质量决定了答案的质量。
关于“是否”。这世间的绝大多数问题,就算简单,也没有简单到只用“是”与“否”就可以直接完整地回答的地步,所以,当这样的问题被抛出来的时候,最直接、最正确的答案是“不一定”或者“不知道”,因为无论“是”还是“否”,都是错的,不准确的。
(自己表达的时候,或者提问的时候有没有遵循这样原则?避免以偏概全;作为倾听者,理解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完整?理解全面?尽可能地等对方讲完,可以善意提醒,但不要立刻发表自己的判断和观点,先倾听)
关于“预测”,不同的人在预测能力上的差异是巨大的,此为其一,如果信息完整度决定预测质量,那么不可否认,有一些人基于种种原因比其他人拥有的信息完整度高出许多个量级,此为其二。(我身边就有很多第二种人,她们拥有的信息完整度就是相对高出许多个量级,她们都是我的老师,思考问题非常深入,逻辑也非常清楚,经常会让我get到很多看问题的新的角度)
以上几点简要分析,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算是一个“缜密思考”的最基本示例。然而,在很多不擅思考的人眼里——“你这不就是挑刺儿吗?”“你这不就是”鸡蛋里挑骨头吗“,显然,还有一些人不这么想,他们只是习惯了认真、仔细。(我就欣赏在别人演讲结束的环节里,能提出非常尖锐的问题的人,在我看来,至少她进行过”缜密思考“,才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这可能是她思考问题的习惯,这是非常值得自己去学习和结交的朋友)而不是所谓的”挑刺儿“。)
预测的准确率要超过50%才有意义,否则还不如通过抛硬币来决定呢。
如果预测的准确率高到一定程度,例如60%以上,那就一直预测下去,不仅要预测,还要用钱去赌——从长期来看,一定会赚钱,赚很多钱。
从长期看,如果预测准确率低于50%,无论怎么努力,这个预测都是没有意义的。
一个赌徒的“赌资”和“总投注金额”是不一样的,因为他有时赢、有时输,所以,“总投注金额”一定远远大于他的“赌资”。
总体上,对“预测几分钟之后的价格”来说,无论用什么样的手段,无论用什么样的理论,最终都是无意义的,其预测准确率和抛硬币一样,顶多是50%。
统计概率知识是最基础的“赚钱思维工具”;任何希望自己将来进入投资领域的人,都应该补上这个基础知识。
挑书这件事,一定要自己做,不要找别人推荐,因为那会让自己的“挑书能力”永远差,而且越来越吵(用进废退“是无论在哪里都适用的道理)
随机漫步假说:
这个假说认为,股票市场的价格是随机漫步模式,因此它是无法被预测的。
一切与概率相关的推论,都是很难被普遍理解和接受的。
随机漫步假说,争议的关键可能在于预测的时间期限:
1、短期价格预测是不可能的
2、长期价格预测是很可能的。
3、预测时间期限越长,预测难度越低。
对长期价格的预测,实际上是很容易做到的:
1、股价最终体现的是企业价值的增长
2、世界一直在进步,经济一直在发展——这是大前提
3、有些企业就是能做到与世界共同进步,与经济共同发展。当然,也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根本做不到。
预测某些股票的价格变动,在短期根本不可能,在长期却很容易——越是长期,预测结果越容易做到准确。
绝大多数赌徒倾向于相信之前的下注结果对当前下注有影响。
赌徒之所以是赌徒,其实就是因为他们欠缺知识,无力理解和接受概率学上的重要概念:独立事件
随机漫步理论的应用范围不是长期,而是短期。
每个月更新一次数据,背后的原理是:从一开始就要习惯于避开”短期思考“。
思考,常常是不由自主地。对不必要的事,一旦不小心开始思考,然后竟然听不下来的话,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无法把注意力放到应该思考的重点上去。
(一不小心自己就会掉进坑里,思考的问题不是必要的,而是直接跳到了细节里面去了,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